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4篇
林业   31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10篇
  20篇
综合类   171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7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采用PCR-RFLP分析方法,对洞庭湖、武汉两地的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线粒体DNAND-5/6基因多态性及4个群体遗传变异和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尾泥鳅mtDNAND-5/6扩增片段长度均为2.2kb;从13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中筛选出6种多态性内切酶(HaeⅢ、DraⅠ、RsaⅠ、TaqⅠ、HinfⅠ、MspⅠ),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共检测到66种单倍型。泥鳅群体内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679~0.9385和0.01041~0.03212;其中,洞庭湖二倍体核苷酸多样性最高(0.03212),武汉二倍体其次(0.02452),二倍体群体内核苷酸多样性高于四倍体。群体间的核苷酸多样性(π)大小为0.02588~0.04144,平均值为(0.031737±0.000005)。群体间的核苷酸歧化距离(δ)大小为0.00462~0.01617,平均值为(0.010659±0.000003);其中,武汉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的核苷酸歧化距离最大(0.01617),武汉四倍体和洞庭湖二倍体之间的核苷酸歧化距离最小(0.00462)。MonteCarlo模拟x2检验表明,4个群体间的单倍型频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UPGMA聚类分析表明,武汉四倍体、洞庭湖二倍体和四倍体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武汉二倍体为单独一支。  相似文献   
52.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2-硝基-4'-羟基二苯胺(HCOrangeNo.1)在鲫鱼(Carassiusauratus)肝脏中的富集规律及不同暴露时间对鲫鱼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d左右鲫鱼肝脏对HCOrangeNo.1的富集达到最大值,肝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HCOrangeNo.1都非常敏感,其中GST活性和GSH含量总体上被诱导增加;SOD和CAT活性基本上都是先升高后受到抑制。上述抗氧化指标可考虑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HCOrangeNo.1污染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3.
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分析水中有机磷农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一种新的有机磷农药GC分析检测器PFPD,考查了积分时间、柱流速、进样溶剂对GC/PFPD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注入量0.04~2000ng范围内,注入量与GC响应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量为甲基对硫磷和对硫磷0.01ng,乐果和敌敌畏0.02ng。GC/PFPD结合固相萃取技术可满足环境水样中微量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54.
2个青蛤异域种群的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江苏启东和东台青蛤(Cyclina sinensis)2个地域群体的样本,测量其形态学性状并分析差异性.结果表明,2个地域群体青蛤在受检测的19个形态学性状上存在一些差异,但只在肉重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青蛤性状间的相关基本上是以正相关为主,但差异较大,不同群体的相关系数中均是总重和壳重性状间的相关系数最大;总重与肉重间属于中等以上相关性,虽然不是最强的相关性,但基本上反映出总重与肉重间的直线相关性.  相似文献   
55.
主要阐述了国内外有关于生态因子对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对有关于萱藻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温度、光照、盐度、营养液及抗生素等生态因子均会对萱藻生长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温度和光照变化对萱藻生长发育的影响最为明显。萱藻配子体阶段的适宜温度较低,为6~12℃,而孢子体阶段在5~23℃范围内均可生长,生长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萱藻不同生长阶段的最适光照强度也有所不同,萱藻配子体阶段的最适光照范围为36~54μmol·m-2·s-1,较低光强6~30μmol·m-2·s-1是萱藻孢子体生长发育的适宜范围,而高光强54μmol·m-2·s-1有利于萱藻孢子的附着;盐度、pH对萱藻生长发育影响显著,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萱藻生长;不同营养盐、维生素及抗生素对萱藻的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不同,在萱藻不同的生长阶段,应根据生长状况及时给予适宜浓度的营养盐或药物添加剂以促进萱藻生长。  相似文献   
56.
《家畜育种原理与应用技术》课程是动物科学专业、畜牧兽医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三方面,探索并实践了《家畜育种原理与应用技术》融合课程思政的方法与路径,提升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培养了学农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人才。  相似文献   
57.
磷是植物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广泛参与植物体多种生命活动。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很低,是农业生产中限制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OsPHR3(LOC_Os02g04640)属于MYB-CC家族,与水稻中磷信号途径中心调控因子OsPHR2是同源基因,且具有部分功能重叠。本研究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OsPHR3基因的突变体和超表达材料,通过水培实验、~(32)Pi同位素实验以及桶培实验来研究该基因在吸收利用磷素过程中的作用。水培实验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磷含量无明显差异,基因超表达能够提高水稻体内磷含量。~(32)Pi同位素实验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缺磷时突变体吸收速率降低,而该基因超表达能够促进磷素的吸收与转运。桶培实验表明,该基因超表达能够增加水稻有效分蘖数,提高种子中磷含量,该基因缺失使得穗长变短。OsPHR3基因可能调控促进磷的吸收与向地上部转运。该研究将为以后分子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采用乙醇回流、超声波等方法提取金果榄等25味常用清热解毒中药的抗菌活性成分,分别测定它们对猪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筛选出对猪源Hp具有良好体外抑菌效果的几味中药,并评价其体外联合抑菌效果。结果显示,黄连和青果的提取物对猪源Hp的MIC范围为1.56~3.12 mg·mL-1。金银花、金果榄、大青叶、玄参、山豆根、白头翁、紫花地丁、大黄和蒲公英提取物的MIC范围为12.50~25.00 mg·mL-1。大血藤、虎杖、射干、忍冬藤、菊花、鱼腥草、连翘、板蓝根、益母草、诃子和白蔹提取物的MIC范围为50.00~100.00 mg·mL-1。升麻、绵马贯众、柴胡提取物的MIC≥200.00 mg·mL-1。两两联合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青果和金果榄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0.5,青果或金果榄分别与黄连联合的0.5<FICI≤1,黄连、青果、金果榄分别与金银花联合的FICI>2。本研究表明,黄连、青果、金银花、金果榄对猪源Hp均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青果与金果榄为协同作用,青果或金果榄分别与黄连联合时为相加作用,黄连、青果、金果榄分别与金银花联合时均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9.
为全面了解出口蓝莓病虫害发生及为害情况,2013-2015年在贵州出口蓝莓种植基地进行系统调查。共发现为害蓝莓的病虫害20种,其中病害9种,包括生理性病害2 种, 分别是红叶病和黄叶病,侵染性病害7 种,分别是灰霉病、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锈病、溃疡病和根癌病;虫害11种,分别是果蝇、金龟子(小青花金龟、铜绿丽金龟、斑喙丽金龟)、蚜虫(桃蚜、苹果黄蚜)、蝼蛄、小地老虎、叶蝉、天牛和木蠹蛾。对病虫害及其为害程度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为害严重的病虫害主要是灰霉病、金龟子和果蝇。  相似文献   
6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上虞涂区低盐和高盐水平下氮磷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成熟期时,田面水排干后0-40 cm土层含盐量显著上升。试验区土壤基础肥力贫瘠,低盐对照区和高盐对照区水稻产量仅为1 260和520 kg·hm-2。稻谷产量随N、P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产量构成中,有效穗数受N、P的影响最大。其中,最佳经济N、P施用量在低盐水平(1.0~2.0 g·kg-1)下分别为281.8和107.5 kg·hm-2,而高盐水平下(2.0~4.0 g·kg-1)分别为344.9和161.3 kg·hm-2,低盐和高盐区最高产量分别达到6 530和5 030 kg·hm-2。水稻谷草比随N、P施用量的增加而略有下降。N、P肥利用率在低盐水平下分别为33.9%~58.2%和51.2%~61.8%,而高盐水平下分别为25.1%~38.0%和31.0%~4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