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0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331篇
林业   346篇
农学   435篇
基础科学   247篇
  499篇
综合类   778篇
农作物   150篇
水产渔业   103篇
畜牧兽医   413篇
园艺   97篇
植物保护   1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厚环乳牛肝的原生质体分离与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外生菌根菌耳环乳牛肝(Suillusgrevillei)的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用MYG培养基培养菌丝7天、宋用1.5%Lywallzyme,以0.6mol甘露醇为稳渗剂,在酶解液pN值5.5,温度31℃,酶解4hr的条件下,每0.1g湿菌丝的原生质体产量这6×10 ̄6/ml。用SO培养基培养菌丝能提高原生质体产量,但再生率下降。综合产量和再生率考虑以MYG培养菌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2.
Interspecific allo-tetraploidy was induced by a combination of hybridization of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 Megalobrama terminalis ♂ and thermal shock. A thermal shock at 40 °C for 2 min applied to eggs 33 or 26 min (τ0: 1.40) after fertilization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ly ( P <0.01) higher yield of allo-tetraploids than hybrid crosses without heat shock. The yield of allo-tetraploids in embryos from mid-gastrula to hatching stages was 15.7–24.4% in different thermal shock treatment groups. The allo-tetraploidy rate in 330-day-old juveniles was 9.3% and 6.7% in different year treatment groups. After 2 years of rearing, allo-tetraploidy males attained sexual maturity with milk-like milt at the age of 2+, while allo-tetraploidy females at the age of 2+, and even at 3+, did not show any signs of sexual maturation exhibiting obviously delayed maturity. Only a few allo-tetraploidy females (three individuals) showed maturation characters at the age of 4+ and these females were induced to spawn.  相似文献   
63.
无水ZnCl_2催化合成乙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路易斯酸(无水ZnCl2)催化乙酸酯的合成进行了实验,并说明了无水ZnCl2能催化乙酸酯合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4.
滇南红厚壳(Calophyllum polyanthum)是藤黄科(Guttifereae)高大乔木,高30~35m,胸径达1.2m。树冠在林中或散生时均呈塔形,树干通直圆满,自然整枝良好,枝下高高,出材率高;木材纹理直,结构较细且均匀,木质软硬适中、强度中等,锯解和旋刨性能极佳,表面平滑光洁,易干燥,不开裂,少变形,油漆后光亮红润,胶  相似文献   
65.
Five new norditerpene endoperoxides, named diacarperoxides H–L (1–5), and a new norditerpene diol, called diacardiol B (6),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sponge, Diacarnus megaspinorhabdosa. Their structures, including conformations and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spectroscopic analyses,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and chemical degradation. Diacarperoxides H–J (1–3) showed some interesting stereochemical issues, as well as antimalari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66.
木麻黄是我国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中的主栽树种,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形成共生关系,提高自身耐干旱、抗贫瘠、抗盐碱等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能够与木麻黄根系形成稳定的相互作用的微生态系统,其中微生物主导的物质代谢循环是植物获取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反之木麻黄的根系分泌物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养分。文中综述了木麻黄与根系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尤其是接种弗兰克氏菌(Frankia)及菌根菌提高木麻黄抗逆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木麻黄与根系微生物体系的促生、抗逆机制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67.
为了探明竹材独特结构和油浴热处理对竹材干缩性和力学性能的协同影响,本研究以机油为导热介质对毛竹进行油浴热处理,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温度(150、180、210℃)和不同处理时间(1、3、5 h)条件下竹材干缩性及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后,竹材含水率和横向干缩率均有下降,表明高温热处理克服了竹材亲水性强和干缩性差的缺点。但是经过热处理后,竹材的力学性能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同样的热处理条件下,带青带黄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均高于去青去黄竹材,说明保留竹材的竹青竹黄对热处理十分有利,且同时能提高竹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8.
湖南省酸雨污染现状特征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2009年10年间湖南省酸雨及大气监测数据的分析,揭示了湖南省酸雨污染的现状、分布区域及10年变化趋势、污染特征,分析了未来湖南省能源结构变化对酸沉降的影响,并对湖南省未来酸雨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69.
为进一步明确毛竹幼苗无土栽培的最佳条件,阐明毛竹N形态响应差异的影响因素,加快毛竹实生苗的培育.研究超纯水、砂和蛭石3种栽培介质,2 mM不同N形态(NH4+-N、NO3--N)以及3种pH值(3.8、5.8、7.8)处理对毛竹幼苗地上部的苗高、叶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及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蛭石和水培时,毛竹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喜铵性,并且在pH为3.8时生长最好;而砂培时,毛竹幼苗生长对NH4+-N和NO3--N以及pH的响应差异都不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地上部生长的影响为:栽培介质>pH值>N形态.毛竹幼苗生长及对不同N形态的响应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在蛭石中栽培,供应NH4+-N为主、pH值为3.8的营养液,其生长最好.研究结果可为毛竹幼苗的无土栽培和繁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0.
花绒寄甲是寄生天牛的重要林木天敌昆虫,为了解花绒寄甲在林间的寄生防治效果,通过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卵卡)来寄生松褐天牛,根据松褐天牛被寄生率和虫口减退率,研究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2019年校正虫口减退率平均值为46.20%,寄生率高于50%的占66.7%;2020年防治效果为 33.18%,寄生率为 34.91%,由此可见,释放花绒寄甲对松林松褐天牛防治效果较明显,寄生情况良好,治理区域内松褐天牛数量有所减少,对松褐天牛危害区具有较好的种群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