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78篇
  免费   863篇
  国内免费   1997篇
林业   5276篇
农学   3356篇
基础科学   1428篇
  5484篇
综合类   7487篇
农作物   3184篇
水产渔业   2560篇
畜牧兽医   3888篇
园艺   2056篇
植物保护   3119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634篇
  2021年   776篇
  2020年   735篇
  2019年   731篇
  2018年   3221篇
  2017年   3424篇
  2016年   1787篇
  2015年   988篇
  2014年   901篇
  2013年   1151篇
  2012年   2154篇
  2011年   3626篇
  2010年   3476篇
  2009年   2425篇
  2008年   2549篇
  2007年   2743篇
  2006年   1032篇
  2005年   912篇
  2004年   584篇
  2003年   521篇
  2002年   449篇
  2001年   407篇
  2000年   426篇
  1999年   278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4篇
  1968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一些蜗牛常栖息在高大植株上活动为害, 为探索其有效防治方法, 分别在玉米田及美国红枫( Acer rubrum L . )园选用5种杀软体动物剂进行喷雾法(在玉米田仅对植株喷雾、在美国红枫园对树体和地面喷雾)和撒粒法的防效对比试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1.125 L/hm2、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1.125 kg/hm2、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0.75 kg/hm2、40%四聚乙醛悬浮剂1.125 L/hm2喷雾防治灰巴蜗牛( Bradybaena ravida )的效果均显著高于6%四聚乙醛颗粒剂7.5 kg/hm2地面撒粒的防效。不同药剂不同施用方法的防治效果随用药后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用药后第3天, 4种喷雾处理在美国红枫上的防效均在90%左右, 在玉米上的防效在80%左右。当蜗牛在高大的植株上栖息为害时, 可用上述药剂按750 L/hm2的药液用量对植株均匀喷雾, 必要时同时进行地面喷雾防效更佳。  相似文献   
42.
探讨2008-2009年度河北、河南、四川、江苏四省参加区试的70个小麦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和抗条锈性,以期了解小麦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差异,并为小麦品种抗条锈病基因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parentage, COP)分析2008-2009年度四省的70个供试小麦品系的2 415对组合并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对这70个品系接种条锈菌混合菌系CYR32、CYR31、CYR33、CYR30和CYR29,进行抗条锈性鉴定。供试的所有品系的COP值的变化范围在0.000 0~0.750 0之间,COP值的总和为24.607 5,其平均值为0.010 2。聚类分析分为6大类,聚为一类的多为同一个骨干亲本培育的品系且它们的抗性相似,说明使用同一骨干亲本抗病性得到了较好的遗传,但使用同一亲本降低了小麦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增大对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的应用,有利于增加小麦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创造出更多的优异种质。小麦条锈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四省的小麦区试品系对条锈病感病和抗病分别占总参试品系的57.14%和40%,其中,四川抗病品系占参试品系的61.55%,总体上看抗条锈性相对较好,其他三省抗条锈性相对较差,抗病品种选育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43.
为了提高口岸和基层实验室检疫和监测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利用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根据内切葡聚糖酶(EGase)基因前导序列,设计2个内引物和2个外引物,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进行快速检测。结果表明,使用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近缘种或引致相似症状的病原菌菊欧文氏菌玉米致病变种Erwinia chrysanthemi pv.zeae、玉米内州萎蔫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nebraskensis、燕麦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venae、杓兰欧文氏菌Erwinia cypripedii检测其特异性,仅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有扩增。LAMP检测灵敏度达到2 pg DNA,为普通PCR的100倍;与其它检测方法相比,LAMP方法检测时间短,效率高,不仅降低了设备投入,易于操作,而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合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现场检疫和大规模检测。  相似文献   
44.
甘肃河西盐碱荒地开发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详尽分析了甘肃河西地区张掖临泽部分盐碱荒地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主要污染参数、污染因子及污染物排放量,预测了洗盐废水中可溶性盐分对黑河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重要的气传叶部病害。不断发掘和利用新抗源是持续控制条锈病流行危害的重要基础研究工作。‘老白麦’是我国小麦农家品种,对我国当前主要流行小种和致病类型均表现为高抗水平。本研究采用常规杂交分析方法,对‘老白麦’及其与感病品种‘Taichung 29’的杂交后代在成株期和苗期分别接种CYR32号小种和CYR33号小种,进行抗条锈性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老白麦’对CYR33号小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近免疫,其全生育期抗条锈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CYR32号小种在成株期表现近免疫,苗期表现高感,成株抗条锈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属细胞核遗传。研究结果表明‘老白麦’至少含有2对显性抗病基因,分别控制‘老白麦’对CYR33号小种的全生育期抗性和对CYR32号小种的成株抗性。基因推导分析认为‘老白麦’对CYR33的全生育期抗性基因可能为未知新基因。建议在抗病育种中加以有效合理利用,促进小麦品种中抗病基因多样化布局。  相似文献   
46.
黄土丘陵区垄沟改良措施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择延安地区作为黄土丘陵区的代表,在延安地区应用地膜、液态地膜、保水剂、PAM(土壤改良剂)和间作套种措施优化大垄沟种植方式种植玉米,分析了不同优化措施种植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地膜、保水剂、PAM和间作方式有利于大垄沟较好地保持土壤水分,其保水能力分别比平种高出17.4%、8.5%、11.6%、5.3%;液态地膜、地膜、间作和PAM表现出很好的增产效果,其产量分别比平种高出77.7%、72.0%、64.1%、30.8%。  相似文献   
47.
用于制备固体免疫剂的液体免疫剂最佳组合:TMV,CMV和TuMV抗血清的稀释度分别为1/256、1/64和1/128,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浓度为11%、0.01mol/L PBS的pH值为7.0,甘油浓度为10%。液体制剂冻干过程的降温方式为二步法。固体制剂贮藏条件的最佳组合:含水量为3.2%,贮藏温度为-10℃。固体制剂在-10℃贮藏1年后,采用病毒细菌凝集试验检测TMV,CMV和TuMV纯病毒  相似文献   
48.
在实验室不同温度(10、25、35℃)下,比较茶叶和小麦苗对红褐斑腿蝗Catantops pinguis取食利用能力的影响及其与蝗虫肠道消化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对蝗虫的日均取食量、相对生长率影响极显著,均表现为35℃>25℃>10℃,对日均绝对增重(干重)的影响趋势与此相同,但各处理温度间差异不显著,对消化酶活性影响显著,总体表现为高温时活性大于低温,但不同的水解酶表现各不相同。食物种类对近似消化力影响不大,但对小麦苗的取食量极显著高于对茶叶的取食量;三个处理温度下日均绝对增重均以小麦苗为食时高于以茶叶为食,但差异不显著,以小麦苗为食时相对生长率极显著高于以茶叶为食,显示食物对相对生长率影响显著;取食小麦苗时肠道消化酶活力极显著高于以茶叶为食,只有类胰凝乳蛋白酶活力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9.
郭峰 《广东园林》2008,30(4):67-70
近年来,我国已逐渐进入度假旅游时代,旅游产品正从观光型向度假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趋势发展,而高品位的蜜月度假已越来越受到新人们的青睐。海南石梅湾加井岛有着优越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美好的发展前景。是为数不多的具有淡水资源且离大陆较近的袖珍岛屿。该文以加井岛为研究对象,指出其旅游开发的意义,分析其旅游资源现状和特征,探讨了旅游度假区开发的优劣势,提出以“蜜月岛”为开发定位的对策和建议,对加井岛的旅游开发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
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细菌性病害,是由假单孢杆菌引发的重要病害,在特定的控温、控湿、控光、控CO2条件下,每年重复利用出菇房18次以上的出菇房很容易发生、并迅速传播,给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研究、制定的10条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