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29篇
  免费   1853篇
  国内免费   3483篇
林业   2280篇
农学   1958篇
基础科学   1672篇
  3462篇
综合类   16293篇
农作物   2595篇
水产渔业   1590篇
畜牧兽医   5344篇
园艺   2385篇
植物保护   1386篇
  2024年   296篇
  2023年   689篇
  2022年   1540篇
  2021年   1481篇
  2020年   1442篇
  2019年   1315篇
  2018年   977篇
  2017年   1498篇
  2016年   1081篇
  2015年   1631篇
  2014年   1723篇
  2013年   2013篇
  2012年   2824篇
  2011年   2895篇
  2010年   2670篇
  2009年   2373篇
  2008年   2457篇
  2007年   2244篇
  2006年   1847篇
  2005年   1437篇
  2004年   992篇
  2003年   745篇
  2002年   805篇
  2001年   745篇
  2000年   609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8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9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风险(risk)是由一种或多种危害因子而引发危害事件的一种可能性或概率。危害因子可能属于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范畴,病原微生物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都可成为引发危害事件的风险因子。评估某一因子是否对人或其他生物构成威胁以及所危害的程度显得至关重要。事实上,存在于环境中的危险因子及其多种可能的传播途径都会引发多种危害性事件。因此,要想充分了解并揭示由危害因子引发危害的概率,以及其随后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并非易事。风险评估则是对不良结果或不期望事件发生几率进行描述及定量的系统过程,现已被视为一种用于揭示存在于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及其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的方法。论文主要对食源性寄生虫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Nsp2Δ1882-2241缺失后弱化的高致病性PRRSV(TJM株)对宿主免疫学应答的刺激机理,本研究分析了免疫猪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及变化规律。将14头4周龄易感仔猪随机分为3组:第1组接种PRRSV TJM-F92株,为免疫组;第2组接种高致病性PRRSV TJ-F5毒株,为攻毒组;第3组不接种疫苗及病毒,为对照组。接种后28d,用TJ-F5毒株攻击试验猪,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PRRSV抗体、IL-2、IL-10、IL-12p40、TNF-α、IFN-α和IFN-β水平。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和攻毒组相比,免疫组猪IL-12p40水平持续上调,于免疫后28d受PRRSV强毒攻击后,其水平开始缓慢降低,但仍高于攻毒后的对照组。(2)免疫组IL-2水平在接种疫苗后的前21d内无明显升高且低于攻毒组,在受到强毒攻击后其IL-2水平却有明显升高。(3)免疫组IL-10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并在免疫14d后一直显著低于攻毒组(P〈0.01)。(4)免疫组接种疫苗后的前21d内,TNF-α水平保持稳定,28d明显上调。攻毒组TNF-α水平0~28d一直低于对照组,且在21d达到最低(P〈0.01)。免疫组在28d受强毒攻击后,其TNF-α水平下降且在攻毒7d时最为明显(P〈0.01),此后恢复到正常水平。(5)免疫组免疫后28d时IFN-α水平升高,在受到强毒攻击后再次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IFN-β水平一直低于对照组和攻毒组,不因强毒攻击而变化。以上结果提示,IL-12上调在PRRSV免疫保护中起明显作用;另外,上调TNF-α及下调IL-10都是基因缺失疫苗发挥效力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93.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程序,对两种中和剂配方进行了中和剂鉴定试验,以便对复方二氯异氰尿酸钠和双季铵碘两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中和剂配方Ⅰ(含3%吐温-80、0.5%硫代硫酸钠)对复方二氯异氰尿酸钠,中和剂配方Ⅲ(含3%吐温-80、0.5%亚硫酸钠、适量卵磷脂)对双季铵碘均有良好的中和效果,且末见中和剂配方Ⅰ、中和剂配方Ⅲ及其相应中和产物对指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明显影响。因此认为,中和剂配方Ⅰ、中和剂配方Ⅲ可分别用于复方二氯异氰尿酸钠和双季铵碘消毒剂消毒效果的鉴定。  相似文献   
94.
A型流感病毒是重要的人和动物病原体,每年都会在人群中引发季节性流感流行,偶尔还会引发全球流感大流行,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研究发现,A型流感病毒的跨种传播与该病毒的多个蛋白有关,其中血凝素是该病毒宿主范围的主要限制因素,但聚合酶蛋白和非结构蛋白1(NS1)的作用也不容忽视.A型流感病毒通过不断地适应各类宿主和长期...  相似文献   
95.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N基因原核表达产物重组N蛋白作为抗原诊断试剂,抗重组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抗体诊断试剂建立了间接竞争性ELISA检测细胞培养物中的TGEV病原的方法,并确定了间接竞争性ELISA操作流程中的最佳反应条件。在间接竞争性ELISA中,最佳抗原包被量为0.25卢g/孔;竞争抗原与单克隆抗体作用的最适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37℃;选择1h作为酶标抗体作用的最佳时间;底物液最佳作用时间为10min;选择样品的抑制率50%为其临界值;所用封闭液0.5%的聚乙烯醇PBS溶液在4℃冰箱中可密封保存6个月,封闭时间为120min;特异性试验表明与猪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肠道腹泻性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本试验建立的间接竞争性ELIsA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TGEV的疫情监测、及时而准确的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黄土高塬沟壑区道路排水沟侵蚀产沙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黄土高塬沟壑区道路排水沟水土流失测算及其防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原位放水冲刷试验方法,在放水流量10~50 L·min-1和坡度4°~10°条件下,对土质道路裸露排水沟和植被排水沟的侵蚀产沙规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放水流量和坡度增大,裸露和植被排水沟的径流含沙量和土壤剥蚀率均成倍数增大,与放水流量呈显著指数函数关系;同一试验条件下,裸露排水沟的径流含沙量和土壤剥蚀率分别是植被排水沟的1.3~1.7倍和1.4~2.2倍。放水流量和坡度对裸露排水沟径流含沙量的影响较为接近,而植被排水沟径流含沙量主要受放水流量影响;不论裸露还是植被排水沟,放水流量对土壤剥蚀率的影响都远大于坡度。  相似文献   
97.
应用PCR诊断隐孢子虫病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 C R)建立了一种诊断人及牛等哺乳动物隐孢子虫病的方法。试验采用甘油漂浮 G3 耐酸漏斗过滤法纯化隐孢子虫卵囊,以液氮冻融法制备模板 D N A,根据隐孢子虫 18 Sr R N A 序列设计 P C R 引物建立其诊断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可检出鼠隐孢子虫( Cryptosp oridium m uris)和小球隐孢子虫( C.parvum )卵囊;敏感性高,每克粪便可检出 400 个卵囊。初步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 P C R 方法适合于人、牛等哺乳动物隐孢子虫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8.
经生物学软件DNAStar分析,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Banha Nu/67)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gD基因943bp的片段,将目的片段定向克隆到pET30a表达载体中,酶切及测序鉴定均正确后,转化BL21表达菌,经IPTG诱导得到部分可溶表达的重组蛋白。用Ni柱亲和层析法在非变性的条件下纯化重组蛋白,纯化的重组蛋白浓度为0.852mg/mL,纯度为85.2%。Westem blot、间接ELISA检测证明纯化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9.
选用220只10日龄海兰褐公雏口服柔嫩艾美耳孢子化卵囊制造人工感染球虫病模型,对不同浓度的磺胺氯吡嗪钠(Esb3Na)以5:1比例与甲氧苄啶(TMP)、二甲氧苄啶(DVD)联合应用的抗球虫增效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剂量Esb3Na(0.06%)与TMP或DVD联用均呈高效,抗球虫指数(ACI)分别为180.32和181.30,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中、低剂量Esb3Na (0.03%、0.015%)与TMP联用的ACl分别为181.56和129.38,抗球虫效果强于与DVD联用,对应的ACI分别为169.68和106.19.推荐使用0.03%的Esb3Na与TMP以5:1联用防治鸡球虫病感染.  相似文献   
100.
安徽省北部地区猪高热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7月,安徽省北部地区生猪出现疫病,表现为不食、高热等特征,为查明病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发病猪群样品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137份血清样品中,HPRRSV、PRRSV、PPV带毒率分别为25.5%、23.4%、37.9%;PRRSV、SIV(H1N1、H3N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5%、9.49%和3.65%,仔猪CSFV抗体免疫合格率为50%;6份组织样品中HPRRSV、PRRSV、CSFV、PRV、PPV带毒率分别为50%、100%、66.7%、33.3%、33.3%。表明引起本次猪病为PRRSV、CSFV、PPV等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