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40篇 |
免费 | 2273篇 |
国内免费 | 153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94篇 |
农学 | 773篇 |
基础科学 | 1064篇 |
2096篇 | |
综合类 | 10746篇 |
农作物 | 1757篇 |
水产渔业 | 901篇 |
畜牧兽医 | 2777篇 |
园艺 | 1574篇 |
植物保护 | 86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495篇 |
2023年 | 512篇 |
2022年 | 1025篇 |
2021年 | 934篇 |
2020年 | 880篇 |
2019年 | 857篇 |
2018年 | 556篇 |
2017年 | 965篇 |
2016年 | 674篇 |
2015年 | 964篇 |
2014年 | 1124篇 |
2013年 | 1318篇 |
2012年 | 1652篇 |
2011年 | 1713篇 |
2010年 | 1624篇 |
2009年 | 1486篇 |
2008年 | 1454篇 |
2007年 | 1368篇 |
2006年 | 1248篇 |
2005年 | 950篇 |
2004年 | 610篇 |
2003年 | 350篇 |
2002年 | 358篇 |
2001年 | 383篇 |
2000年 | 338篇 |
1999年 | 120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56年 | 5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991.
[目的]对豇豆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豇豆中的过氧化氢酶为材料,测定其活力、最适温度与pH值,及各因素对活力的影响。[结果]豇豆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为8.0,最适温度为25℃。甲醇和乙醇对豇豆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均表现为低浓度具有激活作用,高浓度转为抑制作用。金属离子Cu2+对该酶有不用程度的激活作用,而Mg2+和Na+则对该酶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为豇豆过氧化氢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在湖北全省内的12种森林类型中设置212块样地,采用标准木全株收获法测定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评估不同森林类型和不同地区间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不同森林类型灌木层碳密度介于0.44~8.35 t·hm-2之间,平均碳密度为2.80 t·hm-2,最大的为天然阔叶中龄林,最小的为人工针阔混交林。从森林起源上比较,天然林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明显高于人工林;从森林类型上比较,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而从龄组上比较,灌木层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不同地区间天然林灌木层碳密度除神农架林区与其他地区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地区间无差异。因此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只与森林起源、森林类型和林龄具有密切联系,与地区间的分布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993.
福建柏地理种源苗期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永泰点对来自福建、湖南等 6省的 1 6个福建柏种源首次进行种源试验 .对 1年生苗期性状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 ,福建柏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苗高、地径、一级侧枝数、地上部分干 (鲜 )重、地下部分干 (鲜 )重等性状在种源间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是受遗传因素制约 ;福建柏种源苗木生物量在各器官、地上和地下空间结构上的分配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初步筛选出福建龙岩、湖南道县、福建德化、福建仙游、贵州黎平和江西上犹等6个优良种源 ,其苗高、地径的平均遗传增益为 1 6.53%和 8.42 % ,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4.
乙烯利处理对毛叶枣果实采后保护酶活性及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毛叶枣为材料,研究了贮藏期间乙烯利处理对其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脂氧合酶(LO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膜透性(M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枣果实衰老软化过程中,膜透性增大,SOD活性呈波浪式下降,POD活性呈阶梯状下降,MDA含量上升,LOX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寻找促使植物内生真菌无性菌丝产生孢子的方法,为其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从采集到的合欢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5株形态稳定的内生真菌,对它们进行诱导产孢试验,并对所产生的孢子进行鉴定。[结果]5株内生真菌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均不产生分生孢子。通过不同类型培养基及不同pH值条件诱导真菌产孢方法,使其中3株真菌(1、3、5号菌)不同程度产生了分生孢子,通过分生孢子的形态鉴定了合欢内生真菌1、3、5号菌分别属于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镰孢属(Fusarium)和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结论]试验证明通过诱导内生真菌产孢的方法并借助形态学依据来鉴定无性的内生真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目的】从欧亚种葡萄‘魏可’和‘钟山红’的花中分离出VvMS2基因,为研究葡萄雌能花形成的分子机理和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在NCBI中寻找与拟南芥雄性不育基因MS2同源性最高的葡萄序列(CBI29968),设计特异引物进行克隆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结构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研究其在‘魏可’各组织中及‘魏可’和‘钟山红’雄蕊发育不同时期中的表达特性。【结果】VvMS2基因cDNA编码区全长为1 755 bp,编码584个氨基酸,含有NAD结合域和雄性不育C-末端区域。VvMS2对应基因组DNA全长2 776 bp,含有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基因编码蛋白质分子量为64.74 kD,等电点为8.84。该基因与GenBank中其它来源的MS2蛋白序列的相似性为40%—71%。VvMS2为花蕾特异表达基因,且仅在花粉发育四分体期到二核期有表达,单核期‘魏可’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同时期‘钟山红’。【结论】推测该基因异常表达与‘钟山红’葡萄雌能花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不同环境下鸡蛋外壳携带蜡样芽孢杆菌的情况和分离菌株的基本特征。【方法】从养殖场和超市各采集9种新鲜鸡蛋,对鸡蛋表面携带的蜡样芽孢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基因分型、毒力基因筛查和耐药性分析。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后进行菌种鉴定并确定基因分型、筛选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同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株对头孢曲松、红霉素、万古霉素等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经MALDI-TOF MS初步鉴定和基因组菌种鉴定,确定从养殖场3种未经清洁加工的鲜蛋中分离出的6个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其序列分型(ST)较为多样,其中有2株新的ST型。在毒力基因筛查方面,6株蜡样芽孢杆菌均检出了非溶血型肠毒素nheB基因、腹泻型毒力因子hlyⅡ基因和侵袭免疫系统的inhA基因;nheA和nheC基因携带率为83.3%,编码溶血型肠毒素HBL的hblA、hblC和hblD基因携带率均为66.7%;cytK和hlyⅢ基因携带率分别为33.3%和50.0%;肠毒素基因BceT、entFM和致吐毒素基因ces均未检出。耐药性方面,6株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