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40篇
  免费   2273篇
  国内免费   1535篇
林业   1494篇
农学   773篇
基础科学   1064篇
  2096篇
综合类   10746篇
农作物   1757篇
水产渔业   901篇
畜牧兽医   2777篇
园艺   1574篇
植物保护   866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495篇
  2023年   512篇
  2022年   1025篇
  2021年   934篇
  2020年   880篇
  2019年   857篇
  2018年   556篇
  2017年   965篇
  2016年   674篇
  2015年   964篇
  2014年   1124篇
  2013年   1318篇
  2012年   1652篇
  2011年   1713篇
  2010年   1624篇
  2009年   1486篇
  2008年   1454篇
  2007年   1368篇
  2006年   1248篇
  2005年   950篇
  2004年   610篇
  2003年   350篇
  2002年   358篇
  2001年   383篇
  2000年   338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冬季抗旱措施对小麦耗水特征与生育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2010—2011年小麦生长季节降水量为47.7 mm条件下,采用冬季抗旱处理时期(1月28日、2月12日、2月27日)、冬季抗旱措施与春一水灌水量组合(冬季喷灌+春一水灌水量75 mm、漫灌措施+春一水灌水量75 mm,冬季覆盖牛粪措施+春一水灌水量90 mm)2因素设计,研究了河北低平原区高产条件下冬小麦耗水特征和生育性状。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小麦全生育期总耗水量为384.93~464.24 mm,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为15.23~20.87 kg·hm-2·mm-1。播种到越冬期和起身到灌浆期是小麦耗水量较大的时期。同一处理时期不同水肥措施下,随灌水量的增加,耗水量有增加趋势,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溉水利用效率有降低趋势;其中以牛粪覆盖措施小麦产量和灌水利用效率最高,喷灌措施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漫灌。同期不同水肥措施对小麦干物质再分配的影响表现为:牛粪覆盖措施和对照促进了小麦开花前营养器官贮存的同化物向籽粒再分配,喷灌和漫灌提高了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中来自花后积累干物质的比例。不同处理时期同一水肥措施比较,随处理时期推迟籽粒产量有增加趋势。以上结论可为指导小麦冬季田间旱情补救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南疆三地州粮棉果间作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地调研南疆三地州的粮食棉花果树间作模式,了解当地的多种间作模式及其基本情况,确定粮棉果最佳的间作模式.[方法]选取10个静态指标和2个动态指标,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对24种粮棉果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价,并用熵值法进行复核评价,两者的评价结果通过了Kendall-W协和系数法的一致性检验,由集成综合评价法得最终评价结果结果.[结果]果树处于不同时期,其适宜的间作模式不同,因果树类别及间作作物而异;处于盛果期时,核桃-小麦、核桃-玉米、核桃-小麦-玉米,这种核桃间作粮食作物的模式的经济效益较高,并且除了棉花单作的经济效益较高外,其他单作的经济效益都比间作低.[结论]粮棉果间作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83.
以砒砂岩地区林龄为8 a的沙棘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X2检验和Jaccard指数对沙棘群落18个优势种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棘群落优势种在整体上呈现正关联,且呈显著相关的种对数占总对数的60.8%,说明该群落演替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由于生态习性和生境的不同,沙棘群落分为2个不同的生态种组,对生境要求相同或相似的种对在适合其生存的生境中表现出显著的正关联.  相似文献   
84.
 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是一种半腐生病原菌,该病原菌可以侵染水稻,产生稻瘟病。对于水稻与稻瘟菌的互作机制,人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鉴于水稻基因组相对较大且稻瘟菌生理小种众多,致使研究进展缓慢。本研究通过将稻瘟菌生理小种Y34侵染拟南芥生态型Col-0,发现Y34可以感染Col-0,从而建立Y34-拟南芥互作模型,用以探究Y34与抗白粉突变体edr1的关系。结果显示,edr1比Col-0对于稻瘟菌更敏感。之前有研究表明,降低SA含量的突变体(pad4,sid2,nim1)均可抑制edr1相关表型。接种Y34于edr1与pad4、sid2、nim1形成的双基因突变体发现,所有双突变体的感病性比edr1单突均明显降低。推测EDR1可能在拟南芥抗稻瘟菌方面起一定正调控作用,且其作用依赖于SA途径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85.
研究青刺果种粕粉对鸡免疫器官及其免疫细胞动态变化的影响。将7日龄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的饲粮中分别添加10g/kg、15g/kg青刺果种粕粉,饲喂30d。第14、21、28日龄时分别取胸腺、法氏囊和脾脏制作切片。测定免疫器官中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实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在初期14、21日龄的脾脏、14日龄的法氏囊和28日龄的胸腺中的T淋巴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均升高显著(P<0.05或P<0.01);而试验组在后期21、28日龄的法氏囊、14日龄的脾脏和28日龄的胸腺中的巨噬细胞较对照组也同样升高显著(P<0.05或P<0.01)。结果提示,青刺果种粕粉能提高鸡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86.
将前期从木薯生境中分离、保存的298个菌株,通过平板测试,筛选到57个可产纤维素酶活的菌株,其中酶活性效果最好的菌株(水解圈最大,将其赋值得分为3)所占比例为40.9%,酶活性依次减弱的菌株所占比例(赋值得分为2和1)分别占27.9%和24.6%。采用DNS法测定57个菌株的糖化水平和酶活力,结果显示,10株细菌具有较好潜力降解纤维素,其中菌株HWY-3-9的糖化和酶活力最好,产糖量为0.1852 mg/m L,酶活力为0.0012 U/m L,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87.
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变小麦的细胞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11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E2束流打靶产生高能混合粒子场,以0、109、145、1952、84和560Gy的剂量处理两个冬小麦品种ZY9和ZH7,并与相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相比较,研究其细胞学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种子可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诱发染色体出现单微核、双微核、多微核、环状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游离染色体、染色体断片等多种畸变类型。混合粒子场与γ射线诱发的微核畸变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但混合粒子场的损伤效应明显高于γ射线。混合粒子场可诱发高频率的环状染色体和染色体断片,显示出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具有比γ射线处理更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88.
覆盖措施对夏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间试验地表覆膜和覆草对夏玉米生长、物质分配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玉米全生育期降雨量大(但玉米生育初期降雨量相对小)的年份,采用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措施能提高夏玉米各时期干物质累积量,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氮肥利用率明显提高.氮携出量比常规对照增加,但叶片氮素残留量较大,覆盖措施对夏玉米干物质的分配和收获指数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9.
为研究大孔树脂对状元豆黄酮的纯化工艺条件和效果,以状元豆黄酮粗提液为原料,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指标,比较6种不同树脂对状元豆黄酮的静态吸附和解吸性能,筛选出AB-8树脂进行分离状元豆黄酮,并考察了纯化前后状元豆黄酮对食用油脂(猪油和花生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4.0 mg/m L,上样流速3.0 BV/h,上样体积140 m L,用60 m L 65%体积分数乙醇溶液(p H6.0)为洗脱剂,以2.0 BV/h流速洗脱,得到AB-8树脂对状元豆黄酮的吸附率和解吸率分别为93.06%和95.12%,回收率为89.04%,得率为52.46%,纯度提高了约2.91倍。状元豆黄酮对油脂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对猪油氧化抑制效果好于花生油,且纯化后抗氧化效果明显增强,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对猪皮下脂肪神经嵴干细胞(neural crest stem cells,NC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以优化猪皮下脂肪神经嵴干细胞的培养条件。【方法】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原代猪皮下脂肪NCS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NCSCs标志物p75 NTR,并用不同浓度的EGF和FGF-2(0和0、10和10、10和20、20和10、20和20、30和30 ng/mL)作用于传代猪皮下脂肪NCSCs,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率,确定细胞生长的最适EGF和FGF-2浓度,将试验分为空白组和最适浓度组,测定两组细胞的生长曲线,成脂化诱导后油红O染色,对比两组细胞的脂滴生成量。【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原代猪皮下脂肪NCSCs经p75 NTR鉴定呈阳性。CCK-8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EGF和FGF-2的浓度均为20 ng/mL时对传代猪皮下脂肪NCSCs的促增殖作用最佳。生长曲线显示,两组细胞均在第5~9天处于对数生长期,第10~15天细胞增殖减缓,逐渐到达停滞期。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最适浓度组胞质内的脂滴生成量远多于对照组。【结论】在培养液中添加20 ng/mL EGF和20 ng/mL FGF-2对猪皮下脂肪NCSCs的增殖和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