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01篇
  免费   3128篇
  国内免费   5091篇
林业   3306篇
农学   2788篇
基础科学   2732篇
  5314篇
综合类   25132篇
农作物   3578篇
水产渔业   1698篇
畜牧兽医   9174篇
园艺   3992篇
植物保护   2606篇
  2024年   417篇
  2023年   1169篇
  2022年   2677篇
  2021年   2457篇
  2020年   2282篇
  2019年   2321篇
  2018年   1691篇
  2017年   2607篇
  2016年   1693篇
  2015年   2625篇
  2014年   2741篇
  2013年   3176篇
  2012年   4493篇
  2011年   4538篇
  2010年   4397篇
  2009年   3887篇
  2008年   3976篇
  2007年   3443篇
  2006年   2702篇
  2005年   2085篇
  2004年   1402篇
  2003年   788篇
  2002年   836篇
  2001年   773篇
  2000年   744篇
  1999年   25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1年   6篇
  1962年   10篇
  1956年   25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5 毫秒
991.
以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脑垂体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中华鲟神经内分泌多肽(7B2)基因的3个重叠片段,测序后拼接得到986 bp全长基因序列,其中包括5'端非翻译区(5′-UTR)14 bp、3′端非翻译区(3-′UTR)261 bp和开放阅读框711 bp。翻译编码236个氨基酸。其中前43个氨基酸为7B2的信号肽。经BLAST比对发现中华鲟7B2蛋白的同源性与斑马鱼(Danio rerio)的相似性最高为8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中华鲟与斑马鱼亲缘关系最近。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在脑中7B2 mRNA表达量最高,心脏、性腺、胰等组织中表达次之,肠、肾、皮肤等组织中少量表达,肝和鳃几乎不表达。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实验室模拟培养的方法,采用6个不同Mn2+浓度(0、10、100、1000、10000、30000nmol/L)的培养处理,对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的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培养基中Ca2+、Mg2+离子的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Mn2+浓度对各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达极显著(P<0.01);低Mn2+浓度(0~1000nmol/L)促进四尾栅藻细胞生长和叶绿素a的合成,而高浓度Mn2+(30000nmol/L以上)抑制四尾栅藻细胞生长,导致生物量下降;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P<0.05);四尾栅藻细胞吸收的Ca2+、Mg2+与其生物量成正比。在所设置的浓度范围内,Mn2+并未表现出与Ca2+、Mg2+之间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93.
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对池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观测扣蟹和成蟹阶段的生长规律、成活率、早熟率、性腺发育速度、产量、规格分布和饲料系数等。结果表明:(1)扣蟹阶段雌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WG)和特定增长率(SGR)为先上升后下降,整个扣蟹培育阶段的平均SGR为1.9%/d左右;平均成活率和早熟率分别为10.0%和4.9%,雌体的早熟率显著高于雄体(P0.05);一龄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体重分别为19.8 g和7.5 g左右,一龄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产量分别为229 kg/hm~2和2433 kg/hm~2;扣蟹培育阶段饲料投喂主要发生在7—10月,占全部饲料用量的80%以上,饲料投喂量与扣蟹体重及池塘水温具有一定的关系,扣蟹阶段饲料系数(FCR)为2.15。(2)成蟹养殖过程中,自6月份起雄体体重大于雌体,整个养殖阶段雄体的SGR显著高于雌体(P0.05);雌雄成蟹最终平均体重分别为126.1 g和181.1 g,雌、雄及总体成活率分别为61.30%、53.47%和58.4%,产量分别为412.20 kg/hm~2、536.10 kg/hm~2和950 kg/hm~2;成蟹养殖的饲料消耗主要发生在7—10月,其中育肥前期(9—11月)的饲料用量占50%左右,整个成蟹养殖阶段的FCR为2.63。(3)池养成蟹的生殖蜕壳主要发生在8—9月,雌体比雄体早20 d左右;雌体的性腺发育主要发生在生殖蜕壳后的9—10月,雄体的性腺发育时间跨度较长,生殖蜕壳前性腺指数已达0.8%左右;雌雄成蟹性腺发育期间肝胰腺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综上,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能保证池养中华绒螯蟹的正常生长发育,可大规模推广应用于中华绒螯蟹养殖产业。  相似文献   
994.
为探究不同温度对云南盘鮈(Discogobio yunnanensis)仔稚鱼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实验设置14、17、20、23和26℃五个温度梯度,以刚出膜且发育正常的云南盘仔鱼为实验对象,定期观察仔稚鱼的生长发育情况并统计死亡数量,测定全长、体长、体重等生长参数。结果显示:温度显著影响云南盘鮈仔稚鱼的生长发育及存活。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进程加快;实验结束时,23℃组云南盘鮈口吸盘最早发育完整,20℃组云南盘鮈存活率最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20、23和26℃组间全长和体重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这几个温度对云南盘的全长、体重生长产生的效应大致相同。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建议在实际生产中,以20~26℃作为云南盘的养殖温度。  相似文献   
995.
为了建立观赏海藻大规模微繁技术,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台湾锯齿藻(Prionitis formosana)和海木耳藻(Sarcodia montagneana)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台湾锯齿藻在35℃的条件下死亡,5~15℃藻体负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盐度为22条件下生长正常,其余盐度下均生长不良;叶绿素含量在25℃和盐度22时达到最高。海木耳藻在5℃与35℃时出现死亡,5~15℃时负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盐度为10,其余盐度下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并且随着温度的增加生长率下降;叶绿素含量在30℃和盐度10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996.
以北太平洋鱿鱼为原料,从擂溃工艺、弹性补强剂、品质改良剂以及加热方式对鱿鱼肌肉蛋白质凝胶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先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分别确定擂溃参数,淀粉、植物蛋白和水的添加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转谷氨酰胺酶、柠檬酸钠、多磷酸盐的添加量及加热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擂溃温度3 ℃,空溃5 min,盐溃10 min;添加8%植物蛋白,10%淀粉,20%水分,凝胶弹性较好.采用二段加热,柠檬酸钠、转谷氨酰胺酶、多磷酸盐的添加量分别为0.2%、0.2%、0.3%,鱼糜的凝胶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97.
采用血细胞常规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对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外周血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厚颌鲂外周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血栓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三种类型粒细胞。红细胞有幼稚、成熟和衰老三种形态,其中幼稚和衰老红细胞较少见;血栓细胞数量最多,其次是淋巴细胞。粒细胞中Ⅰ型和Ⅱ型较常见,Ⅲ型粒细胞少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幼红细胞、血栓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呈ACP弱阳性;单核细胞呈ACP和ANAE阳性;Ⅰ型粒细胞是嗜中性粒细胞,POX、ACP和ANAE阳性;Ⅱ型粒细胞是PAS-GL,PAS强阳性和ACP阳性;Ⅲ型粒细胞是Ⅰ型粒细胞的晚期形态。厚颌鲂的PAS-GL可能是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而不是嗜碱性粒细胞的前体。  相似文献   
998.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周长40 m、网高10 m的HDPE圆形升降式网箱沉降在水下时的缆绳张力。试验采用狄克逊准则,模型大比例尺λ=10和小比例尺λa=λd=2;网箱采用网格形式锚泊系统。试验时前主缆绳水平方向与波流夹角为0°,试验流速为0、5、10和15 cm/s,波浪周期范围1.3~2.2 s,波高范围10~30 cm。在各试验条件下对主缆绳和系框绳以及浮框绳张力进行了测试,以受力最大的缆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缆绳最大张力与波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①在纯流作用下,前主缆绳受力最大;在纯波作用下,后侧主缆绳受力最大,最大张力随波高增大呈线性增长趋势,随周期变化的影响较小。②在波流作用下,高流速、低波高、高波周期条件时前主缆绳受力最大;在低流速、高波高、低波周期时后侧主缆绳受力最大;前主缆绳受水流作用影响较大,后侧主缆绳受波浪作用影响较大。③在波流作用下,各缆绳最大张力随波高、流速增大而增大,随周期增大而减小;后侧主缆绳最大张力无量纲量随波陡增大且基本呈线性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999.
潟湖是岛礁生物多样性演变的重要环境场,在岛礁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微型浮游动物的生态功能研究是解析南沙群岛岛礁水域潟湖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组成、流向、能量流动效率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实验通过对南沙群岛重点岛礁渚碧礁、美济礁与永暑礁潟湖表层水域中微型浮游动物与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了其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通过稀释培养实验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结果显示,调查水域共发现微型浮游动物20种,总丰度的范围为320~1 460个/L,以无壳纤毛虫丰度最高。无壳纤毛虫在渚碧礁潟湖西部水域(ZB-1)丰度最高,砂壳纤毛虫峰值则出现在永暑礁潟湖中部水域(YS-3),桡足类幼体丰度最大值出现在美济礁潟湖北部水域(MJ-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个岛礁潟湖中部区域的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相似度较高,溶解氧是影响群落结构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对MJ-3站位影响最为突出。摄食实验结果显示,3个岛礁潟湖水域浮游植物生长率为0.22~1.36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范围为0.22~0.60 d-1,微型浮游动物每天约摄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  相似文献   
1000.
饲料蛋白对翘嘴红鲌蛋白质周转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健康的翘嘴红(体重12.84±0.60g)为试验鱼,以红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蛋白水平(31.04%、35.51%、40.89%4、6.62%、50.33%)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EAA)平衡关联度的半精制饲料;又以豆粕替代鱼粉,大豆蛋白分别替代0、13.5%、27%、40.5%、54%的鱼粉蛋白,配制5个EAA关联度的等蛋白(40%)、等能(20MJ.kg-1)的半精制饲料,探讨饲料蛋白水平和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的替代对翘嘴红肌肉和肝胰脏蛋白质周转代谢的影响。8周饲养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翘嘴红的特定增重率(SGR)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40.89%饲料蛋白组的SGR显著高于31.04%、35.51%饲料蛋白组(P<0.05),但与46.62%和50.33%饲料蛋白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蛋白水平对白肌、肝胰脏蛋白质生长率具有相似的影响,40.89%饲料蛋白组的白肌、肝胰脏蛋白质生长率分别达到2.13%.d-1,显著高于31.04%和35.51%两组(P<0.05),但与46.62%和50.33%饲料蛋白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促进了翘嘴红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肌肉蛋白质合成率(Ks)、蛋白质降解率(Kd)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0.05),肌肉蛋白质的增加归因于蛋白质合成的增加较降解的增加更占优势,蛋白质的沉积率在适宜蛋白水平时最高。当大豆蛋白分别替代13.5%2、7.0%4、0.5%的鱼粉蛋白时,翘嘴红的SGR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都显著高于54.0%替代组(P<0.05)。白肌蛋白质生长率(Kg)也显著受到大豆蛋白替代的影响(P<0.01),当饲料中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替代量为40.5%时,与对照组相比,Kg极显著下降(P<0.01)。随着饲料中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替代量的增加,白肌Ks随之降低,当饲料中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替代量达54%时,与对照组相比,肌肉Ks显著下降(P<0.05)。白肌Kd与白肌Ks的变化趋势相似(P<0.1),而PDE没有受到饲料中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替代的影响(P>0.05)。可见随着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替代量的提高,氨基酸平衡关联度逐渐降低,蛋白质合成逐渐降低(P<0.05),生长下降,饲料必须氨基酸平衡程度的变化没有改变蛋白质的沉积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