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0篇
  免费   653篇
  国内免费   880篇
林业   976篇
农学   553篇
基础科学   314篇
  839篇
综合类   5496篇
农作物   930篇
水产渔业   480篇
畜牧兽医   1419篇
园艺   840篇
植物保护   426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473篇
  2021年   451篇
  2020年   432篇
  2019年   468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506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534篇
  2014年   560篇
  2013年   633篇
  2012年   926篇
  2011年   898篇
  2010年   890篇
  2009年   814篇
  2008年   795篇
  2007年   709篇
  2006年   598篇
  2005年   488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穴盘育苗播种机械及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蔬菜、瓜果及花卉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转变,育苗产业化必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穴盘育苗是主要的育苗方式,阐述国内外穴盘育苗播种装置及播种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我国穴盘育苗播种装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预测其发展趋势,为后续高效、低成本穴缸育苗精量播种机械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为查明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凸眼病病原,从患病梭鲈病灶眼、肝、脾和肾分离纯化病原菌,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开展人工感染试验,测定其血清型及MLST分型,并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命名为SL1701株)为本次引发梭鲈病害的致病菌,Ib-ST261型。回归感染实验证实,分离得到的细菌SL1701对健康梭鲈具有非常强的致病性,4.5×105CFU/m L时可使80%受感染梭鲈死亡,并可复制出自然发病鱼的症状。菌株SL1701革兰氏染色为阳性链球菌,γ溶血,生理生化特性与普通无乳链球菌基本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与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同源性最高,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SL1701对氟苯尼考、氟罗沙星等17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磷霉素等8种抗生素耐药。结果表明,分离菌株SL1701为Ib-ST261型无乳链球菌,养殖时可选用氟苯尼考及氟罗沙星等药物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53.
吴小波  曾志将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121-122,142
以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中华蜜蜂群间以及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种间未受精卵的辨认与监督行为特性。结果表明:中华蜜蜂蜂群中工蜂对群间未受精卵的辨认与监督效果差异不显著,卵的剩余率都在93%以上;但在中华蜜蜂蜂群中,工蜂在2 h之内把意大利蜜蜂未受精卵全部清理,而保留了89%以上的中华蜜蜂未受精卵;在意大利蜜蜂蜂群中,工蜂会在4 h之内把中华蜜蜂未受精卵全部清理,但保留了94%的意大利蜜蜂未受精卵。  相似文献   
54.
在孟津黄河漫滩的河岸带上开展了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了自然降雨情况下,河岸林地转变成农耕地前后降雨地表径流产流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河岸滩区具有较强的土壤人渗能力,径流产流的次降雨量临界值为20mm;滩区径流系数相对偏小:耕地平均3.5%,林地平均2.0%;在耕地开垦初期,由于雨滴的直接溅蚀,表土存在“板结”现象,径流系数增加较为明显。河岸滩区的降雨径流呈弱碱性(pH=8.0—9.5),且盐分含量偏高;耕地径流和林地径流水质的差异表现在耕地径流具有较低的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含量;由于耕地的径流产生量明显大于林地,耕地径流的污染物(土壤颗粒物、有机物、总氮和总磷)产生总量约是林地径流的1.5-3.0倍。土壤翻动后的首次降雨通常会引起耕地较平时5—10倍的土壤颗粒物和总磷流失。林改耕后,径流颗粒物和总磷含量较参照耕地平均增加3倍,成为滨河漫滩农田开垦初期的应首要控制的污染物。河岸滩区在河岸缓冲、屏障和面源污染物削减方面具有重要的水文生态功能,因此在河岸滩区的开发进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原生河岸带的生态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55.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为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害虫,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挖掘、评估及利用广西地区草地贪夜蛾的寄生蜂天敌资源,于2019年8月至10月、2020年8月在南宁市玉米产区进行了草地贪夜蛾寄生蜂的调查.共发现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相似文献   
56.
以湖南外源铅污染的3种典型水稻土,即红黄泥田、河沙泥田和灰泥田,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水稻、棉花、玉米3种秸秆生物炭进行45 d淹水培养试验,研究了水稻土铅的5级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未添加秸秆生物炭前,土壤铅的分配系数均以残渣态为主体(占36%~50%),其次是碳酸盐态(15%~26%),而其他形态铅均低于16%;3种水稻土中,碳酸盐态、铁锰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均以灰泥田的最高,而交换态最低。添加秸秆炭后土壤铅形态变化因土壤而异,从降低交换态或可移动态铅(交换态+碳酸盐态)考虑,灰泥田效果不显著,而河沙泥田和红黄泥田效果显著,3种秸秆炭中均以稻秆炭最好,与对照比较,交换态铅降幅河沙泥田(73.8%)红黄泥田(62.3%),可移动态铅降幅河沙泥田(44.6%)红黄泥田(15.1%)。3种水稻土交换态铅含量已低于一般土壤铅毒性临界值水平。  相似文献   
57.
关于林业数学模型中参数的取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林业期刊文献中普遍存在的数学模型参数取值不规范的问题,提出林业数学模型的参数取值,应遵循小数位统一和有效数统一的原则,而且有效数统一原则应该成为最高准则;同时还对与这两项原则有关的某些特定林业数表模型中参数的取值和估计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8.
水稻大白稻F7世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合系41×大白稻的杂交后代F7为材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研究了该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化规律。研究表明:①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和剑叶长4个性状的次数分布呈正态,而穗长、实粒数、总粒数、结实率的次数分布呈明显的偏态分布,均属数量性状遗传;②对F7进行选择时,株高、穗颈长、穗长、结实率的遗传潜力最大,可作重点选择,其次为穗下节长、剑叶长和总粒数,而对实粒数的选择遗传进展将很小;③该群体的株高、穗颈长、总粒数、结实率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对其选择有一定的效果;④该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实粒数与结实率,穗下节长与穗颈长、株高、穗长、剑叶长,穗长与株高、总粒数,株高与穗颈长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9.
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酸酯(EGCG)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但其抗癌的分子机理较复杂,可通过多条途径抑制癌细胞生长或诱导癌细胞凋亡,其中较为关键的分子机理与EGCG的抗血管形成、阻滞癌细胞生长周期、抑制部分转录因子的表达以及调节细胞相关信号转导机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EDCG抗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0.
研究表明,引起麦冬、丹参、川芎等中药材根腐病的主要病原种群是尖孢镰刀菌及腐皮镰刀菌.为了有效防治中药材根腐病,保护环境,提高品质和产量,通过不同生态区的土样采集,采取病原菌诱饵法及稀释平扳法分离菌株,经筛选、纯化得到抑菌拮抗效果达80%以上的哈茨木霉生防菌T23;不同剂量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哈茨木霉T23生物制剂7.5 kg/hm2效果最佳,田间防治麦冬、丹参、川芎等中药材根腐病效果达70%以上,显著优于50%多菌灵粉剂,比对照增产14.2%~24.5%.大面积防治中药材根腐病的防病增产效果与田间小区试验的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