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5篇
  29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研究山西省不同年代高粱品种的灌浆与脱水速率随着年代的更替所呈现的变化规律,试验以不同年代的10份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关统计软件和公式计算每次取样期间子粒的含水量及灌浆和脱水速率,并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性分析表明,百粒湿重、百粒干重和含水量在不同模型和不同天数之间呈差异极显著。在第45天时,含水量大部分处于17%~20%左右,只有‘晋杂4号’和‘抗四’略低,在9%左右。百粒干重、脱水速率和灌浆速率年代间没有明显的规律变化。百粒干重在第25~35天增长速率最慢。随着年代变化,各品种在成熟期的脱水速率逐步下降;10份材料的灌浆速率在第25~35天均呈下降趋势,随年代更替,新品种的子粒灌浆速率略高于老品种。产量与35~45天的脱水速率呈显著负相关。生产中选用灌浆前中期子粒灌浆较快与成熟期子粒脱水速率相对较高的品种,是提高子粒质量、稳定产量的关键。‘晋杂1号’、‘晋杂4号’和‘晋杂12号’是本次试验灌浆速率快的品种。  相似文献   
52.
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促进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提升区域农业发展层次,根据山西省优势农产品的发展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提出了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目标,确定了国家级重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重点产区发展区域以及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优势农产品发展与区域布局的五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3.
摘 要:采用HPLC法对3个不同产地马蓝茎、叶中的3种中药效成分(靛玉红、靛蓝、色胺酮)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马蓝中的药效成分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中靛玉红、靛蓝含量在11月份都达到最大值,是提取靛玉红和靛蓝的最佳时期;而适宜于色胺酮提取的最佳时期在10月份。因此,可以根据马蓝提取物质的不同选择其最佳收获期。  相似文献   
54.
不确定性参数对行星架静强度的影响,取行星架强度最薄弱的部位-前轴承支座挖根(清根处)为研究对象,采用参数方差分析法从不确定性参数中挑选显著参数,并利用D最优抽样法选取样本点组合,计算精细有限元模型清根处应力响应值,继而基于最小二乘估计建立多项式回归响应面模型。基于快速响应面模型,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显著性参数过盈量、铸造圆角和腹板公差对清根处第一主应力的影响,并从可靠度角度对清根处静强度进行评估。研究发现过盈量和前后腹板偏差的离散性对清根处静强度影响明显,同时行星架可靠度达到99.3%,表明在考虑了GL和IEC安全系数后,行星架可靠度仍然非常高。  相似文献   
55.
生物可降解地膜对土壤肥力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紫花白’为试验材料,设置裸地(对照)、聚乙烯塑料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A膜覆盖、玉米秸秆覆盖、生物可降解B膜覆盖5种覆盖栽培方式,分别于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成熟期采集0~20cm土层土样,于成熟期称量马铃薯块茎重量、测定土壤肥力及计算马铃薯产量,研究不同生物降解地膜对土壤肥力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可降解A膜、玉米秸秆、生物可降解B膜覆盖均可增加土层肥力,其中生物可降解B膜覆盖效果最为显著,可提高土壤有机质2.51 g/kg、碱解氮7.24 mg/kg、有效磷16.05 mg/kg、速效钾9.68 mg/kg。各覆盖处理与裸地相比较,马铃薯块茎产量增加了6.25%、21.18%、17.07%、31.71%。因此,采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可以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提高马铃薯产量,且以生物可降解B膜覆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6.
为明确红颈常室茧蜂Peristenus spret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定位寄主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时利用的挥发性信息物质来源,利用Y型昆虫嗅觉仪测定了红颈常室茧蜂雌雄成虫对绿盲蝽3龄若虫及其为害寄主植物棉株以及雌性红颈常室茧蜂成虫、绿盲蝽成虫对苗期和花期的棉花、蓖麻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与干净空气(空白对照)相比,雌性红颈常室茧蜂对绿盲蝽3龄若虫、健康棉株的选择行为无显著差异,绿盲蝽3龄若虫为害的棉株对雌性红颈常室茧蜂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但在为害后去虫和未去虫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雄性红颈常室茧蜂对各处理均无明显的选择行为。与健康或为害后去虫的苗期棉花相比,雌性绿盲蝽成虫显著趋向花期蓖麻;而雌性红颈常室茧蜂只趋向于为害后的花期蓖麻。雌性红颈常室茧蜂对为害后去虫的花期棉花和花期蓖麻的选择行为显著高于相应的苗期植株。这表明雌性红颈常室茧蜂主要利用绿盲蝽若虫为害后寄主植物释放的挥发性信息物质来定位寄主绿盲蝽,且其对花期寄主植物的选择行为与绿盲蝽成虫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57.
祝凌  王月瑛  吕贻忠 《土壤学报》2017,54(6):1508-1517
在600℃的热解温度下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碳酸钾制备活性生物炭。对比分析了碳酸钾活化生物炭(KBC)和普通生物炭(BC)的特性,包括生物炭红外光谱特征、表面官能团、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及吸附动力学过程等。结果表明,经碳酸钾活化的生物炭比表面积大为提高,最高达到566 m2 g-1(KBC-2-600),而普通生物炭(BC600)的比表面积仅为86.8 m2 g-1,KBC600系列的介孔容积和微孔容积均显著高于BC600,介孔容积平均扩大了16倍,微孔容积平均扩大了4倍,同时提高了微孔率。经碳酸钾活化的生物炭表面官能团的数量和饱和度发生改变,在1 256 cm-1~3 414 cm-1处,官能团的总体含量均低于普通生物炭,酯类羰基消失,形成氢键的能力减弱,非饱和醚类增加,芳香性和非极性提高,此表面特征更有利于吸附非极性芳香类污染物。对萘吸附的动力学实验表明,BC600和KBC-4-600均适合以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经碳酸钾活化后,生物炭的吸附性能提高,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结果表明,经碳酸钾活化后,生物炭内部孔隙复杂程度和数量均得到提高。碳酸钾活化的生物炭表面性质优良,作为高效吸附剂用于修复非极性芳香类污染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58.
21个兰花品种的延长RAPD(ERAPD)和PCR-R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明确中国兰花品种间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方法】应用ERAPD(延长随机引物扩增)、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PCR-RFLP对21个中国兰花品种进行分子鉴定。【结果】RAPD分析中共有8个(10%)引物和88条(83.81%)多态性带纹;ERAPD分析中能获得一条2.5KbRAPD特异性片段;叶绿体基因组(cpDNA)的PCR-RFLP分析中有4个(66.67%)引物和12个(25%)引物-酶组合;线粒体基因组中(mtDNA)的PCR-RFLP分析中有2个(33.33%)引物和1个(4%)引物-酶组合能揭示材料间遗传差异。【结论】3种分子标记均能揭示品种间在DNA水平上存在遗传差异,而且遗传学分类与形态学分类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9.
采用三氯化铝法对不同产地紫苏籽粒的黄酮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苏籽粒黄酮含量在0.100 0%~0.662 5%之间,平均为0.339 7%.不同产地间紫苏籽粒的黄酮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来自赫章县的紫苏籽粒黄酮含量最高,为0.465 6%,威宁县次之,为0.387 6%,两者与大方县、金沙县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七星关、黔西县、织金县、纳雍县.纳雍县的紫苏籽粒黄酮含量最低,仅为0.195 1%,与织金县的紫苏籽粒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均显著低于其他县.产地间黄酮含量大小依次为赫章县>威宁县>大方县>金沙县>七星关区>黔西县>织金县>纳雍县.  相似文献   
60.
为探讨有机种植与常规种植两种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特性的影响,本文在华北5个地区选取典型的有机蔬菜和有机小麦种植基地及附近相似条件的常规种植地块,比较了土壤中Cu、Zn、Pb、Cr、Cd、As共6种重金属含量的差异,并采用不同评价方法对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相比,有机种植减轻了土壤酸化和盐渍化,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与土壤背景值相比,所有调查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和积累。与常规种植相比,有机种植模式能有效降低土壤中Cd、Cr含量,有机小麦种植地块因长期施用大量有机肥导致土壤中Cu、Zn、As大量富集;而常规温室菜田同时施用大量的有机肥、化肥及农药,土壤中Cu、Zn、As富集的风险比有机种植模式高;露天蔬菜有机种植地块土壤中Cu、Zn、As含量与常规地块差异不明显。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调查地区土壤均属于轻污染程度,主要贡献因子为Cd、Cu、Zn,有机种植降低了土壤中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水平;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地区处于无污染到中等污染水平,最明显的污染元素是Cd,有机种植降低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和风险;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所调查地块存在轻微潜在生态风险,其中产生较大生态危害的是Cd,表现出轻微生态危害程度。本研究表明,有机种植减轻了土壤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水平和污染风险,并减轻了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