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5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799篇
林业   904篇
农学   1136篇
基础科学   529篇
  1205篇
综合类   1893篇
农作物   406篇
水产渔业   312篇
畜牧兽医   842篇
园艺   224篇
植物保护   51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423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365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409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9 毫秒
161.
枇杷种质资源幼龄树丰产性鉴定及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统一种植管理条件下,对228份枇杷种质资源进行丰产性鉴定,研究了中心枝数、中心枝抽穗数、侧枝数等20个生物学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运用模糊聚类法对丰产性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228份枇杷种质资源的单株产量0.4~29.1 kg,变异系数58.8%,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中心枝数、侧枝数、枝梢总数、中心枝抽穗数、枝梢抽穗数、侧枝抽穗数、株高、冠径、干周、叶幂层厚、中心枝抽穗率、单果重、穗坐果数等13个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回归显著;利用丰产性度量值(D值)进行模糊聚类,将228份枇杷种质资源丰产性分为5级,并鉴定筛选出产量高(单株产量16.0 kg)、丰产性好(D值0.580)的枇杷种质资源10份。  相似文献   
162.
应用SSR标记技术,对33个香蕉引进品种(系)和1个国内品种的遗传关系进行了检测.40对SSR引物在34个品种(系)中扩增带数在4~17个之间,平均每个SSR座位可检测3.05个多态性带;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在0.21~0.91之间,平均0.78.依据SSR数据计算的品种问遗传距离在0~45.53%之间,平均28.19%,说明引进的香蕉品种之间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UPGMA聚类分析将34个品种分为A基因组和AB基因组为主的2大品种类群.检测出多个与我国早期引进的主栽品种巴西蕉和Williams遗传差异突出的引进品种,这为筛选鉴定出新的替代品种,以及进一步在不同类群品种之间进行杂交选育新的品种奠定了基础.洪都拉斯3号与M931之间,洪都拉斯1号和洪都拉斯2号之间没有区分开来,它们可能分别是同一克隆,或者是同一克隆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163.
谢智飞 《农业考古》2020,(1):235-242
本文以1047年发生在北宋宫廷内的一场祈雨祭祀为研究对象,运用"剧场国家"理论,描绘了祈雨的"展演"相与"权力"相,研究了祈雨期内以展演为表征、以权力为暗流的人神、人地、人人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祈雨是充满象征意义的展演式活动,祈雨人宋仁宗需要向天神与黎民展演德行,而展演德行又需借助于气象技术;另一方面,贾昌朝被罢相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罢相反映出北宋中期朝廷内激烈的政治纷争,其仍为庆历新政后权力博弈的延续。可见这场祈雨是一场德行的展演,也是实在的操纵帝国的权力之争。  相似文献   
164.
大豆倒伏对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谢甫绨  董钻 《大豆科学》1993,12(1):81-85
本文探讨了大豆倒伏对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指出了大豆倒伏临界冠/根比和倒伏临界期植株的干物质分配状况。经对倒伏和未倒伏植株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倒伏可以使株高明显增高,分枝减少,并使干物质分配在营养器官中的比例明显高于繁殖器官,最终导致荚重、粒重、百粒重、经济系数显著降低,产量约减少56%。  相似文献   
165.
硇洲马尾藻人工育苗常见敌害生物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柽  杨彬  谢恩义 《水产养殖》2012,33(7):35-39
本文调查了硇洲马尾藻人工育苗期间的主要敌害生物,并初步探讨了不同物理方法和化学药剂对其敌害生物的清除效果,旨在为人工育苗栽培提供基础资料。调查发现硅藻、刚毛藻、石莼、浒苔等附生藻类对硇洲马尾藻生长影响较大,蓝子鱼、麦秆虫和藻钩虾的摄食是硇洲马尾藻幼苗海区培育的主要危害。苗帘用5%硫酸铵药浴5min可抑制刚毛藻的生长,以2%柠檬酸药浴5min、0.3%醋酸药浴3min、3%硝酸铵药浴5min等均可药杀石莼、浒苔等附生绿藻,用640mg/L敌百虫浸泡10min可杀灭藻钩虾。  相似文献   
166.
辽东半岛(黄海北部)溯河鳗苗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溯河白仔鳗的食性,内容包括摄食消化器官的形态构造、食物组成、摄食频率和摄食强度、对食物的选择性和食性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167.
为研究植保喷雾作业中在不同风速和喷头倾斜角度下对水平喷雾的雾滴飘移的影响,设置3个风速水平(1、2、3 m/s)与4个喷头倾斜角度水平(0°、15°、30°、45°)进行喷雾试验,测定了不同水平的雾滴分布,以风速为0、喷头倾斜角度为0°的常规作业水平作为对照组,对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雾滴质量分布中心与变异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侧风风速与喷头倾斜角度对垂直雾滴质量分布中心的影响在±3 cm范围内整体影响较小,而侧风风速与喷头倾斜角度的增大都会使垂直方向变异系数减小,在1~3 m/s的风速下垂直方向变异系数减小的最大值分别为12.3、6.0、16.0个百分点,提高了雾滴在垂直方向上的均匀性。水平方向上,不同风速和喷头倾斜角度都会对雾滴飘移产生影响,随着喷头倾斜角度的增大,雾滴受风速的影响程度会减小,当喷头倾斜角的补偿量超过了当前风速下对雾滴的飘移量,会使雾滴飘移产生过补偿,在高风速时喷头倾斜角度的改变会带来更大的雾滴飘移改变。侧风风速与喷头倾斜角度对水平方向上变异系数会产生较大影响:随着喷头倾斜角度的增大,水平变异系数也随之增大,而风速的变化使水平变异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拟合了喷头倾斜角度与风速对雾滴飘移的影响模型,并计算出在1、2、3 m/s风速条件下,最佳补偿的喷头倾斜角度分别为3°、7°、11°。该研究为植保作业中雾滴飘移改善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8.
江西退化红壤人工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MicroResp方法研究4种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碳源的代谢特征,自然恢复地为对照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时间(6 h和继续培养18 h)和不同土壤深度(0~10和10~20 cm),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差异显著。4种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有显著差异,表现为:自然恢复地阔叶混交林阔叶纯林针阔混交林针叶纯林。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明4种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自然恢复地阔叶混交林阔叶纯林针阔混交林针叶纯林,除自然恢复地外,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在4种不同重建森林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所选15种碳源能够阐述4种不同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差异,森林土壤微生物的敏感碳源主要为糖类。  相似文献   
169.
以广西红壤区桉树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和天然阔叶林为对象,采用PCR-DGGE以及稀释平板法等现代和传统分析技术,比较分析了不同林分土壤生物学性状以及细菌群落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桉树对林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效果虽逊于天然阔叶林树种,但与广西乡土树种马尾松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此外,桉树人工林土壤中涉及碳、氮、磷循环的土壤酶活性低于天然阔叶林和马尾松人工林,同样表征土壤肥力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指标也逊于天然阔叶林,但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在两种人工林之间无规律性的差异。同时,桉树人工林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S)以及均匀度(EH)指数均逊于天然阔叶林,但与广西乡土树种马尾松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桉树对林地土壤肥力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效果虽不及天然阔叶林树种,但与广西乡土树种马尾松林的生态效应相仿。  相似文献   
170.
黄土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了探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生产力变化的驱动机制,该文基于MODIS传感器获得的MOD17A3数据,分析了黄土高原2000-2010年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时空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借助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引起NPP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植被总NPP从2000年的119 Tg(以C计)增加到2010年的144 Tg(以C计),年增速4.57 g/(m2·a)(P0.05)(以C计)。黄土高原约91%的区域NPP呈增加趋势,37%的区域增加趋势显著,主要分布在陕西、青海大部分地区、甘肃南部及宁南山区。整个黄土高原近11 a间NPP变化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其中退耕还林还草累计面积、帕尔默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是影响NPP变化的主要因素。退耕还林还草累计面积占四者总贡献率的43%,PDSI占40%,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分别占13%和4%。对区域而言,由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退耕区(陕北、甘肃东南部等)NPP增加的主要因素,而近年来干旱情况的缓解(PDSI呈上升趋势)则是青海、内蒙古等地NPP增加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对于黄土高原各区域生态资源管理,以及生态系统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