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0篇
  免费   449篇
  国内免费   727篇
林业   641篇
农学   706篇
基础科学   420篇
  844篇
综合类   2588篇
农作物   431篇
水产渔业   299篇
畜牧兽医   751篇
园艺   305篇
植物保护   39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500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472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南平市小麦赤霉病发生和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2011年南平地区小麦3个对照品种的赤霉病发生程度为研究对象,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情指数、发病率进行调查,并与开花期温度、降雨量的进行相关性分析,然后在逐步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小麦赤霉病对照品种发生程度的动态预测模式,拟合率为92.6%。  相似文献   
962.
为了克隆条锈菌诱导上调表达的小麦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基因并研究其在小麦感病、抗病单株苗期抗条锈病防御反应中的作用,以大麦(Hordeum vulgareL.)SAMDC全长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采用电子克隆、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和RT-PCR方法,从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CYR32侵染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抗条锈病新种质NR1121中分离出1个新的小麦SAMDC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TaSAMDC2(GU016570)。TaSAMDC2基因cDNA序列全长2 003 bp,5′非翻译区区域和一个带有Poly(A)的3′非翻译区区域长分别为553和283 bp;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1 167 bp,编码388个氨基酸,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酶原剪切位点和PEST结构域。基因组序列全长2 539bp,位于5′UTR存在一个526 bp长的内含子序列,内含子的剪切位点均符合真核生物GT-AG规则。同源序列分析表明,TaSAMDC2与来自大麦、水稻(Oryza sativaL.)、玉米(Zea maysL.)、一粒小麦(TriticummonococcumL.)4种植物SAMDC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95.0%、85.0%、80.0%和80.0%。半定量RT-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TaSAMDC2的表达受条锈菌诱导,小麦苗期经条锈菌侵染后,在抗病材料中,该基因于48 hpi上调表达至最高水平,而在感病材料中先下调、上调表达至最高水平明显滞后。结果提示,分离到的是一个条锈菌CYR32诱导后上调表达的小麦SAMDC基因,该基因可能参与了小麦的抗条锈病反应。  相似文献   
963.
[目的]研究滴灌长绒棉实现高产的灌溉用水量,为制定滴灌长绒棉配套栽培技术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长绒棉主产地阿瓦提县的中高肥力滴灌棉田,选用新海24号,在生育期设置6个不同灌量处理,研究不同滴灌量对长绒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1)低灌量处理的土壤耕层硝态氮含量高于高灌量处理,后期尤为明显;(2)头水后,随滴灌量的增加,长绒棉生育进程相对后延;相同时期长绒棉单株叶面积指数(LAI)与滴灌量呈正相关,7月21日为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下降速率随滴灌量的增加而减缓;(3)各处理单株干物质积累呈Logistic生长曲线,经济产量快速积累期的积累速率(△V)及出现的时间(T)差异较大;(4)W4处理(灌量为240 m3/667 m2)的单株成铃数及籽棉产量最高.[结论]方程Y=-762.571 4 +8.828 6 X-0.0171 43X2(R2=0.958 2**)为滴灌量与籽棉产量关系式.计算得出:当滴灌量X=257.5 m3/667 m2,长绒棉籽棉产量有最大值374.1 kg/667 m2.高于或低于此值都会造成产量下降,不同灌量对长绒棉籽棉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单株成铃数实现的,而对内在遗传品质决定的单铃重及衣分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964.
采用胴体重与体长的比值作为胴体重长指标KWL′。对2008-2010年贵州省大方县捕获的285只高山姬鼠(雌鼠138只,雄鼠147只)胴体重长指标进行分析表明,高山姬鼠胴体重长指标在1.38~3.32 g/cm之间,平均为(1.90±0.32) g/cm,雌雄鼠之间差异极显著。不同生境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极显著,且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胴体重长指标不断增加。不同季节、不同月份之间差异显著, 胴体重长指标季节变化趋势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胴体重长指标与种群繁殖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种群数量变动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65.
通过开顶式气室控制大气CO2浓度(370、550及700 μmol/mol),施加不同量NH4NO3设置氮素梯度[0,4,8 g/(m2?a)],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素增加对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群落生物量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小叶章天然群落地上生物量随CO2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地下生物量却随CO2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而后下降;总生物量随CO2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处理下小叶章群落根、茎、叶生物量比重变化趋势不同。CO2浓度及N素处理对根生物量影响显著,对小叶章群落生物量格局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66.
木薯花叶病(CMD)是由双生病毒引起的,是木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可由烟粉虱携带病毒传播.作者于2019年和2020年采用踩踏调查和五点取样法,对贵州望谟的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贵州)备份基地的木薯种质资源进行木薯花叶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和烟粉虱种群数量调查.结果表明,2019年共计12个发病种质,平均发病率在8%~55.73...  相似文献   
967.
文章介绍了藜蒴栲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态特性和用途,并总结了藜蒴栲在疏残林地割带套种的栽培技术.发展藜蒴栲人工林的关键技术在于选用良种,培育1年生壮苗,适地适树,施足基肥,造林后加强除杂、追肥抚育管理,特别是造林当年和第2,3年;同时对套种后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68.
镉胁迫对矮生四季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2+溶液对四季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d2+浓度较低时,Cd2+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毒害作用较小,一定浓度范围内(0.05~0.5mg/L)还有促生作用,高浓度Cd2+(5~100mg/L)能严重抑制四季豆幼苗根及下胚轴的生长;Cd2+胁迫对四季豆幼苗体内过氧化物酶 (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存在低浓度激活和高浓度抑制的效应,且同一浓度的Cd2+对四季豆幼苗POD、CAT活性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根系大于下胚轴,Cd2+浓度>0.5mg/L时,根系SOD活性大于下胚轴中的活性;Cd2+胁迫下,四季豆下胚轴和根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且根部含量大于下胚轴的量。  相似文献   
969.
本研究测定了蚌埠市建成区内大型景观绿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铵态氮含量、速效磷含量、pH和土壤全盐量。在分析了各指标变异系数后发现在不同绿地类型之间绿地土壤化学指标均表现出中等程度的变异。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绿地类型土壤中除pH值与全盐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外,5种土壤化学指标间没有显著相关性。说明即使在较小的城市建成区范围内,不同类型的绿地土壤由于土壤产生及来源不同,以及受到的人为干扰强度不一样,土壤化学指标也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970.
The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 method combined with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is proposed to establish a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imber in transverse directions (radial direction and tangential direction) based on the measuring database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under different influential factors, including its density, moisture content and specific gravity. Comparing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SVR method with those from analogism (ANA) model and BP neural network (BPNN) model, it is shown that the prediction precision is higher for SVR method by applying identical training and test samples and increase of training samples could improve the generalization ability. With the validation test by leave-one-out cross validation (LOOCV) test, maximal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PE), mean absolute error (MAE) and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 are the smallest for the prediction of SVR method. It is suggested that SVR is an effective and powerful tool for predict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imb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