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8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50篇
林业   162篇
农学   303篇
基础科学   174篇
  378篇
综合类   739篇
农作物   121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286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1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71.
 以籼稻广陆矮4号为母本与粳稻黄金光、笹锦为父本的杂交后代作试验材料。试验结果表明,籼粳杂交后代幼苗的生长大干它的亲本。杂交后代和它的亲本在NH4吸收速率上的差异为:母本(籼)>杂交后代>父本(粳)。杂交后代和母本在NH4吸收速率上的差异小于和父本的差异.可能母本对杂交后代在NH4吸收速率上的影响大于父本。NH4吸收的Km杂交后代<父本<母本。Im是母本>杂交后代>父本,但母本与杂交后代之间的差异较小。杂交后代NH4的吸收具有偏低的Km,偏高的Im,有较高的NH4吸收效率。NH4同化效率,杂交后代有杂种优势,比亲本高10%上下。  相似文献   
972.
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感官审评、色差分析、SDE法结合GC/MS分析,以及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素坯→一窨→二窨→三窨→提花)感官品质和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除三窨茶样的感官审评总分略低于二窨外,其他工序的茶样感官审评总分随加工进程逐步增加;三窨后色相角显著变小(P<0.05)。蜡梅花茶主要香气物质是乙酸苄酯、2-氨基苯甲酸-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酯、水杨酸甲酯、苯甲醇、芳樟醇、别罗勒烯、萘、α-紫罗酮;加工过程中,酯类和醇类相对含量先增后减,二窨最高(P<0.01);酮类变化不明显;提花后萜烯类显著增加(P<0.05)。与素坯相比,三窨后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二窨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氨基酸无明显变化。蜡梅花茶宜采用2次连续窨花1次提花工艺。  相似文献   
973.
[目的]绿僵菌具有昆虫致病性和植物共生性,其黏附素MAD1在绿僵菌侵染寄主昆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体外真核表达MAD1蛋白,明确MAD1在绿僵菌与植物共生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以绿僵菌转录组的Unigenes作为参考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检索比对,设计引物,以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  相似文献   
974.
西埔湾黄鳍鲷精子发生和形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超微结构水平上,着重研究了西埔湾黄鳍鲷精子发生和形成过程中各级精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演变特点以及精巢内一些体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研究结果证实了黄鳍鲷雄性性腺能在半封闭的西埔湾内发育成熟。精子发生和形成可分为原始精原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形成等6个发育阶段。成熟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头部近圆形,细胞核呈马蹄形,核内染色质高度浓缩,核上方不具顶体。尾部轴丝为“9×2+2”结构。  相似文献   
975.
东海银鲳卵巢周年变化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本文对东海银鲳的卵巢周年变化、卵母细胞发育等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银鲳的繁殖期在5—6月。繁殖期过后,其卵巢发育长期处在重复发育的Ⅱ′期,并在此期过冬,至翌年3月下旬卵巢再次发育。在卵母细胞发育早期,胞质内便出现油球结构,胞质有分层现象。卵母细胞发育至大生长期晚期后,其放射带减薄且渐消失。待卵母细胞充分发育时,仅存单层的胶质膜结构。银鲳为短期分批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976.
基于Access的灌溉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灌溉试验资料的管理、整编、归档、查询仍靠试验人员手工完成的落后局面,为有效地管理和查询灌溉试验数据,在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操作系统下,使用Access开发了灌溉信息管理查询系统.该系统具有对灌溉试验数据进行输入、查询、修改、删除等功能,系统不仅功能全面,且可靠性高,稳定性好,界面可视性强,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977.
本试验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基因序列,利用在线软件Primer Explorer V4 Software和Primer Premier 5.0,针对BPIV-3 NP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并筛选了一套环介导逆转录等温核酸扩增(RT-LAMP) 引物,建立BPIV-3特异性检测的RT-LAMP方法。在Bst DNA聚合酶作用下,63 ℃恒温反应1 h即可完成扩增过程,扩增产物通过浑浊度比较、凝胶电泳和肉眼可视化进行判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比RT-PCR敏感度更高,最低检出量可达0.069 fg/μL。该方法可用于牛副流感病毒3型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978.
多次传代和致细胞病变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已发表的猪瘟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以脾毒和细胞毒总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PCR)及测序技术,对多次动物传代和致细胞病变的猪瘟病毒的主要外膜糖蛋白E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用DNA star软件比较分析了E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结果发现,脾毒和标准石门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0%,细胞毒标准石门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3%,氨基酸同源性96.7%。由此说明猪瘟病毒经猪多次传代和致细胞病变后均保持遗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79.
为评定麻竹笋加工后笋节剩余物作为肉兔饲料的饲喂效果,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48只4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分别饲喂笋节含量为0、10%、20%和30%的日粮;试验期为37 d,其中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30 d.结果表明:麻竹笋笋节干物质、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钙和磷的含量分别为93.65%、14.87%、25.93%、2.65%、1.36%和0.28%;颗粒饲料中添加20%麻竹笋笋节能改善肉兔生长性能,而不影响健康.  相似文献   
980.
Probiotics promote the health of the host by maintaining intestinal microbial homeostasi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benefi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BS22 (LP)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GIT) microbial homeostasis of broiler chickens exposed to aflatoxin B1 using the PCR‐DGGE, viable count and real‐time PCR. The toxin adsorption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treatment R5 (1.0 × 108 CFU/g LP) exhibited good absorptive effect in adsorbing the aflatoxin B1 (AFB1) in vitro. DGGE showed that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gut microbiota were more similar in the mucosa than in the content of all the samples. In addition, higher diversity of the microbiota was observed in the caecum and glandular stomach than in other segments. Lactobacillus, Enterococcus and Enterobacteriaceae were more abundant in the ileum than in the other segments. Enterobacteriaceae in groups I (basal diet) and II (basal diet+50 μg/kg AFB1)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oup III (basal diet + 50 μg/kg AFB1 + 1 × 108 CFU/g LP) in the crop content and duodenum mucosa (< .05). This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L. plantarum BS22 promotes GIT microbial homeostasis in broiler chickens exposed to AFB1, particularly for the intestine mucosa microbiota. Thus, L. plantarum BS22 is a possible candidate for degrading AFB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