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623篇 |
免费 | 3530篇 |
国内免费 | 577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038篇 |
农学 | 3736篇 |
基础科学 | 3206篇 |
6427篇 | |
综合类 | 30216篇 |
农作物 | 4656篇 |
水产渔业 | 2818篇 |
畜牧兽医 | 9424篇 |
园艺 | 4464篇 |
植物保护 | 29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7篇 |
2023年 | 1308篇 |
2022年 | 2890篇 |
2021年 | 3001篇 |
2020年 | 2784篇 |
2019年 | 2691篇 |
2018年 | 1856篇 |
2017年 | 3016篇 |
2016年 | 1947篇 |
2015年 | 3109篇 |
2014年 | 3279篇 |
2013年 | 3897篇 |
2012年 | 5210篇 |
2011年 | 5341篇 |
2010年 | 4949篇 |
2009年 | 4458篇 |
2008年 | 4371篇 |
2007年 | 4058篇 |
2006年 | 3518篇 |
2005年 | 2656篇 |
2004年 | 1825篇 |
2003年 | 1173篇 |
2002年 | 1292篇 |
2001年 | 1213篇 |
2000年 | 1071篇 |
1999年 | 443篇 |
1998年 | 146篇 |
1997年 | 108篇 |
1996年 | 101篇 |
1995年 | 103篇 |
1994年 | 92篇 |
1993年 | 69篇 |
1992年 | 84篇 |
1991年 | 84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3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4篇 |
1962年 | 16篇 |
1958年 | 2篇 |
1956年 | 27篇 |
195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61.
为研究西江流域广西境内卷口鱼(Ptychidio jordani)种群的遗传变异情况,自广西境内6个江段采集了139尾样本,采用PCR与DNA测序技术分析其线粒体D-loop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历史动态;139条D-loop序列长度均为725 bp,碱基组成A+T (65.7%)远远高于C+G (34.3%),共检测到变异位点25个,转颠换比R值为11.5。139尾样本共定义23个单倍型。单倍型的NJ系统树以及网络结构图显示,23个单倍型间有2个明显分支,不同地理群体来源的单倍型混杂分布在2个分支中,未能观察到明显的地理聚群。6个群体遗传多样性较好,单倍型多样性Hd=0.71585~0.92063,核苷酸多样性Pi=0.00173~0.00668,遗传分化极其显著(遗传分化系数Fst=0.36737,P<0.001)。AMOVA分析表明,群体内变异占63.26%,群体间为36.74%。中性检验(Tajima’s D= –0.50322,P=0.34600;Fu’s Fs= –5.05210,P=0.08800)与核苷酸错配分布表明,西江流域卷口鱼种群近期内未经历过种群扩张。综上所述,西江流域广西境内的卷口鱼遗传多样性表现为高单倍型、低核苷酸多样性的特征,群体间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表明水坝阻隔及捕捞因素可能促进其发生,而水利梯级开发可能是促进卷口鱼群体遗传分化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862.
组蛋白是染色体核小体的重要组分,在调控染色质结构、基因转录、个体发育等不同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鱼类组蛋白基因是否存在核苷酸的多态性以及组蛋白核苷酸多态性是否会影响鱼类的抗病力,本实验以斑马鱼和草鱼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扩增克隆了组蛋白H2A的全长开放阅读框;利用过表达技术、菌落平板计数、感染存活分析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斑马鱼和草鱼组蛋白H2A核苷酸多态性不同变异体在杀鱼爱德华氏菌感染中的作用。在本研究中,实验发现鱼类组蛋白H2A存在着丰富的核苷酸多态性。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斑马鱼和草鱼组蛋白H2A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异体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0%~100%;而两两H2A核苷酸多态性变异体氨基酸序列之间最多只有3个位点存在差异。通过体内和体外抗菌实验可知,斑马鱼和草鱼组蛋白H2A核苷酸的多态性显著影响H2A的抗菌活性。此外,筛选出的抗菌组蛋白H2A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异体在斑马鱼体内的过表达,不仅具有免疫增强的作用,还能显著增强斑马鱼对杀鱼爱德华氏菌感染的抗病力。本研究为筛选具有抗病作用的组蛋白H2A免疫保护原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63.
Min Li Liang Li Yi‐Di Kong Rui Zhu Zhe Yu Jing‐Yao Wang Jing Duan Li‐Fang Wu 《Aquaculture Research》2020,51(2):465-479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glycinin on growth, digestive ability, immune responses,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gene expression levels of golden crucian carp. Golden crucian carp were fed diets containing glycinin at 0, 30, 60, 90 and 120 g/kg, respectively, for 8 weeks. Body weight, weight gain percentage, specific growth rate and feed efficiency ratio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glycinin in diet. Activities of protease, acid phosphatase, alkaline phosphatase, lysozyme in hepatopancreas, and activities of catalas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the proximal intestine, mid intestine, distal intestine and hepatopancreas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glycinin in diet, whereas malondialdehyde in proximal intestine, mid intestine, distal intestine and hepatopancreas increased directly with the content of glycinin in diet. Furthermore, the relative expressions of TNF‐α and IL‐1β in proximal intestine, mid intestine and distal intestine increased directly with the content of glycinin in diet, whereas the relative expressions of TNF‐α and IL‐1β in hepatopancreas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glycinin in diets. The relative expressions of IL‐10 in proximal intestine, mid intestine, distal intestine and hepatopancreas all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glycinin in diets. In conclusion, reductions in growth, immunity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intestine inflammation with dysfunction of digestive system occurred in golden crucian carp that fed a diet containing glycinin at 30 g/kg or higher after 8 weeks. 相似文献
864.
对 13个尾叶桉×细叶桉杂种、10个尾叶桉×赤桉杂种、1个尾叶桉× (尾叶桉×细叶桉 )杂种、1个尾叶桉种内控制授粉子代、5个尾叶桉母本的自由授粉子代和 1个尾叶桉×细叶桉F1自由授粉子代的比较研究表明 ,家系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差异均达 0 0 1显著水平。选择出优良杂种和子代 14个以及优良单株 12株。优良单株可以作为无性系比较试验的材料 ,优良杂种的优良单株可以用于建立下一世代的育种群体。这为优良杂种单株的无性系化和进一步的桉树杂交育种提供了有效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865.
目的 探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实现人工林养分的精确调控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在柳州沙塘林场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为1987年营造的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以未造林灌草地为对照,分层(0~15、15~30、30~50、50~70、70~100 cm)测定14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结合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同种林分内,随土层加深,土壤密度递增,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全N、碱解N、有效P含量递减。不同林分间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5种林地的土壤pH值变幅为3.94~5.12;土壤有机碳、全N、碱解N、有效P含量以及化学计量特征C:N、C:P、N:P比值均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灌草地;杉木林土壤的全P含量在所有林分中最低,杉木林生长可能消耗更多的磷元素;与对照灌草地相比,营造这4种人工林后使土壤全K含量明显减少,速效K(除米老排林外)也有相似规律,这种变化规律暗示了人工林对K元素的消耗量大;木荷林和杉木林土壤的pH值、全K、速效K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明显低于其它林分和灌草地。土壤综合质量根据主成分得分依次为:米老排林 >蓝果树林 >木荷林 >灌草地 >杉木林。 结论 (1)人工阔叶林比针叶林能更有效地积累土壤有机碳、N和P等养分,并能明显地优化土壤密度和孔隙度,在今后的造林实践中应优先考虑阔叶林。(2)人工林营造33 a后,土壤全K含量明显地小于对照灌草地,且不同林分间具有差异,因此,在森林经营时应注重K元素调控管理。 相似文献
866.
为了探究皱皮香猪全身性皮肤褶皱是否与透明质酸合成酶2(hyaluronan synthase 2,HAS2)基因变异有关,本研究以普通香猪为对照,采用特异性PCR方法克隆HAS2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测定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变异,检测变异位点在群体中的分布频率。结果显示,皱皮香猪HAS2基因中检测到4个SNPs位点:位于外显子1的T221A错义突变(导致亮氨酸替换为赖氨酸)和A228G同义突变,位于外显子2的T183C和外显子4的C537T同义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T221A和A228G位点构成4种单倍型,其中T-A为皱皮香猪群体的主要单倍型(27.5%),且在皱皮香猪群体中紧密连锁(r2=0.253),而且T221A和A228G突变可引起mRNA自由能和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TA组合的自由能为-573.29 kJ·mol-1,TG组合的自由能为-580.89 kJ·mol-1,AG组合的自由能为-572.66 kJ·mol-1;AA组合的自由能为-571.03 kJ·mol-1;蛋白序列中亮氨酸替换为赖氨酸后,α螺旋由35.52%降为32.97%,自由卷曲由43.17%升至44.51%,同时引起蛋白序列三级结构的改变。位点T221A和A228G在香猪群体中呈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均表现出3种基因型;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皱皮香猪T221A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普通香猪(P<0.05),A228G位点中皱皮香猪的G等位基因频率极显著高于普通香猪(P<0.01)。T183C位点的C等位基因频率和C537T位点的T等位基因频率在皱皮香猪和普通香猪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揭示,HAS2基因的外显子1中发生的两个碱基变异可能影响基因转录后mRNA的稳定性以及蛋白的三维结构,影响HA的合成量,并与皱皮香猪体侧皮肤不均匀增厚且发生褶皱有关。 相似文献
867.
为了解东莞生态园湿地水域群落结构特征,探讨2种类型刺网(沉网和浮网)及不同网目网片渔获物组成的差异性,实验利用多网目(1.0、1.25、1.6、2.0、2.5、3.1、3.9、4.8、5.8、7.0、8.6和11.0 cm)单层刺网对该湿地的鱼类进行了调查。研究期间共采集到13种鱼类,相对重要性指数显示,海南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为优势种,前者密度最高(占84.8%),后者生物量居多(40.2%)。渔获物物种组成沉浮网间差异显著,但单位努力捕捞数量(NPUE)、单位努力捕获重量(BPUE)及物种数与沉浮网间均无显著差异;海南似的NPUE在2种类型刺网间无显著差异,但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NPUE浮网显著低于沉网。12个网目网片的渔获物物种聚成2类,1.0~2.0 cm网目网片渔获物聚为1类,海南似为指示种;2.5~11.0 cm片的聚为另1类,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为指示种。渔获物大小结构聚为2类,1.0~3.9 cm网目网片渔获物聚为1类,4.8~11.0 cm网目网片的聚为另1类。随着网目大小增加,渔获物平均体长线性递增,NPUE呈幂函数式下降。研究表明,为对内陆水域鱼类群落... 相似文献
868.
用60 Co C射线辐照文蛤幼贝, 研究其对文蛤生长及抗病性的影响。A 组预试验结果表明: 低剂量60 Co C射线辐照对促生长有效, 高剂量辐射抑制了文蛤生长。B组正式试验辐照剂量(低剂量) 3. 23 @ 10- 7 ~ 25. 80 @ 10- 7C / kg。低剂量辐射试验结果表明: 46 d后, 试验组平均壳高及平均体重均高于对照组, 分别增加15% ~ 21% 和16% ~ 26%; 276 d后, 试验组的平均壳高较对照组增加17% ~ 23%, 且试验组文蛤的抗病性远优于对照组。61 45@ 10- 7 ~ 19. 35 @ 10- 7 C /kg 低剂量为促进文蛤幼贝生长、提高抗病性的有效剂量范围。 相似文献
869.
为探究“十年禁渔”前沱江中游江段鱼类资源和物种多样性,于2017—2020年对该江段鱼类资源进行了8次调查,并对鱼类种类组成、生态类型、群落相似度、种群优势度、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稳定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87种,隶属于5目14科52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8种,外来物种6种,分别占总种类数的20.69%和6.90%。鱼类群落以底层、缓流型、产沉性卵、杂食性鱼类为主。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蛇、鲤等中小型鱼类为优势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700~3.742、0.873~0.968、5.374~11.323、0.737~0.887,表明沱江中游鱼类群落分布均匀。等级聚类分析 (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 (NMDS)显示,在一定的相似性水平上,沱江中游江段鱼类的群落类型基本可分为3组,莲花山、麻柳坝工业园与铁路沟可以聚为一组,万古庙、五里店水电站、资州大桥、银山镇、二水厂与西林渡口聚为一组,沱桥独立成组。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西林渡口和沱桥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相对较高,其余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均受到中度干扰。研究表明,与历史资料相比,沱江中游鱼类群落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鱼类占比减少,鱼类个体呈现小型化和低龄化。本研究补充了沱江中游鱼类资源现状的基础数据,以期为该江段鱼类资源管理与“十年禁渔”生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