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20篇
  免费   3210篇
  国内免费   4282篇
林业   3826篇
农学   2284篇
基础科学   2248篇
  4659篇
综合类   24820篇
农作物   3791篇
水产渔业   2101篇
畜牧兽医   7589篇
园艺   3690篇
植物保护   2204篇
  2024年   297篇
  2023年   1026篇
  2022年   2312篇
  2021年   2358篇
  2020年   2152篇
  2019年   2100篇
  2018年   1448篇
  2017年   2407篇
  2016年   1494篇
  2015年   2389篇
  2014年   2567篇
  2013年   3132篇
  2012年   4252篇
  2011年   4328篇
  2010年   4032篇
  2009年   3638篇
  2008年   3573篇
  2007年   3347篇
  2006年   2797篇
  2005年   2092篇
  2004年   1473篇
  2003年   862篇
  2002年   892篇
  2001年   921篇
  2000年   805篇
  1999年   27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5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4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51.
补充营养对斑痣悬茧蜂寿命和取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多数寄生蜂成虫以碳水化合物作为其能量来源,在自然界中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可以直接取食的营养,如花蜜、花粉、种子、藻丝及真菌孢子,另有少数为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植物渗出物。Sisterton和Averill观察到富氏愈腹茧蜂(Phanerotoma franklini)用口器取食蔓越橘叶片表面的渗出物;大量田间观察表明,寄生蜂访问不同的植物以满足其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相对而言,寄生蜂对花粉的直接取食较少。  相似文献   
952.
苏云金杆菌HBF-1菌株在土壤中毒蛋白含量的ELISA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云金芽孢杆菌HBF-1菌株中分离纯化的高特异性杀虫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出多克隆抗体,其效价可达到16000。应用制备的特异性抗体建立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不同土壤样品中Bt毒蛋白含量。初步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检测土壤中Bt毒蛋白的含量,因土壤理化特性及组成成分的不同,检测到的毒蛋白含量也略有不同,河沙中的蛋白检测量最低,只有12.53%;另一种沙壤混合物中检测量达到76.16%。  相似文献   
953.
系统地研究了中华稻蝗发生动态与危害损失。结果表明,中华稻蝗在浙江年发生1代,主要危害早稻和早播单季晚稻。水稻分蘖期接入虫量10~50头/m2,叶被害率为52.61%~78.81%,叶被害指数为14.51~25.00,产量损失率为2.31%~27.42%,孕穗至破口期接入虫量1~17头/m2,叶被害率为56.63%~88.00%,叶被害指数为14.69~31.32,产量损失率为1.28%~32.74%,随着虫口密度增加,危害程度上升,产量损失率加大,两者具有密切相关性,建立了危害损失关系式。水稻叶片受害、光合能力减弱、幼穗分化不良、实粒减少、秕谷增加和粒重下降是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模拟测试表明,随着水稻受害生育期推迟损失增大,且分蘖期危害具有一定的补偿能力。在现有生产条件下,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2.5%~3.0%;2~3龄蝗蝻为防治适期,氟虫腈、三唑磷等有较好防治效果。提出水稻分蘖期和孕穗至破口期防治指标分别为10头/m2和5头/m2。  相似文献   
954.
为寻求具有高生物活性的新农药化合物,以邻氨基苯酚为原料设计合成了N-取代的苯并口恶嗪酮类化合物18个,其化学结构经1H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除草活性,如化合物c3、c5、c6、c7和c8在浓度为100mg/L时对苋菜Ambrosia tricolorL inn.的抑制率达90%。  相似文献   
955.
皖南山区稻秆潜蝇的发生为害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州市位于皖南山区,辖石台等3县1区。2002年前本市无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 Matsumura)发生为害的记录,安徽省也未见有关稻秆潜蝇发生为害的报道。2002年5月,石台县植保站在病虫害调查中,发现中稻秧苗出现1种新的被害症状,有害虫蛀入秧苗茎内,  相似文献   
956.
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甲壳素单独使用、甲壳素与放线菌混合使用、甲壳素与放线菌和枯草杆菌混合使用灌根,对仙客来枯萎病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仙客来成活率显著提高,其防效与常用化学农药相当。同时对仙客来的生长发育均有促进作用。处理后根的数量、根系的鲜重和干重均有显著增加,并使叶片数增多,冠径增大。此外,单独使用甲壳素还使土壤中放线菌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57.
二氢沉香呋喃醚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杀虫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提取物水解产物中的1β,2β,4α, 6α,8β,9α,13-七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为起始原料,先经过甲基磺酸酯保护后再用氢化铝锂还原,得到一结构新颖的双呋喃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化合物 S ),并以此为原料设计合成了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双呋喃二氢沉香呋喃醚类衍生物 (a~g ),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等方法确证。初步的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3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e幼虫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二烯丙基醚和三丁基醚衍生物(化合物 d和f )在10 mg/mL的浓度下该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86.2% 和 82.7%。  相似文献   
958.
苏云金杆菌发酵中环境温湿度对噬菌体污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苏云金杆菌发酵中常常受到噬菌体的严重威胁。作者从1986~1994年进行了Bt发酵中噬菌体污染与环境温湿度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9年平均倒罐率为0.69%,3、4、5、6、11月份倒罐率分别为0.74%、1.06%、3.24%、0.38%和0.39%。5月份平均温度偏高,平均相对湿度大,有利于噬菌体的增殖,是防治噬菌体污染的关键月份。在研究中发现,环境中的TP-4型噬菌体检出率高,对发酵生产的威胁最大。  相似文献   
959.
综述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和特点,针对我国复配食品添加剂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展望复配食品添加剂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为推动复配食品添加剂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6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he cefquinome sulfate liposomes by using the acute toxicity test, local irritation test and chronic toxicity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D50 of cefquinome sulfate liposomes was 639.73 mg/kg after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its suspension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 was 573.06 to 714.17 mg/k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stimulation to muscle. Subchronic toxicity test showed that the weight, haematological indexes and biochemical criterion of rabbits in variety dos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norma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visible pathological changes on the liver,kidney histology. According to 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the structure of liver and kidney were clear in treated and middle dose groups,but there existed disorganized hepatic cell cord in the liver and hemorrhag between glomerulopathy,tubulointerstitial and hepatic sinusoids in high dose group. All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cefquinome sulfate liposomes was safe and reliable based on the animal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