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32篇 |
免费 | 302篇 |
国内免费 | 69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87篇 |
农学 | 1351篇 |
基础科学 | 605篇 |
1261篇 | |
综合类 | 2138篇 |
农作物 | 430篇 |
水产渔业 | 286篇 |
畜牧兽医 | 883篇 |
园艺 | 181篇 |
植物保护 | 4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67篇 |
2022年 | 177篇 |
2021年 | 271篇 |
2020年 | 273篇 |
2019年 | 268篇 |
2018年 | 178篇 |
2017年 | 234篇 |
2016年 | 231篇 |
2015年 | 317篇 |
2014年 | 258篇 |
2013年 | 362篇 |
2012年 | 406篇 |
2011年 | 489篇 |
2010年 | 435篇 |
2009年 | 442篇 |
2008年 | 442篇 |
2007年 | 421篇 |
2006年 | 401篇 |
2005年 | 389篇 |
2004年 | 158篇 |
2003年 | 150篇 |
2002年 | 136篇 |
2001年 | 134篇 |
2000年 | 149篇 |
1999年 | 248篇 |
1998年 | 201篇 |
1997年 | 165篇 |
1996年 | 203篇 |
1995年 | 167篇 |
1994年 | 131篇 |
1993年 | 133篇 |
1992年 | 84篇 |
1991年 | 84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60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42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4篇 |
194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一次性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一次性施肥对水稻生长的作用效果,进而明确水稻一次性施肥是否能达到传统分次施肥的增产效果及其机制。本研究以传统分次施肥为对照,研究了一次性施用常规速效肥、硝化抑制剂DCD型稳定肥、硝化抑制剂DMPP型稳定肥以及树脂包膜控释肥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分蘖动态、灌浆期光合速率以及主要生长节点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分别一次性施用各种类缓/控释肥均可以满足水稻各生长期对氮、磷、钾的吸收,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及穗粒数,增强水稻光合速率和碳氮代谢水平,提高或保持了水稻正常产量。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较传统分次施肥对水稻具有稳产或增产的作用是因为其能在整个生育期内满足水稻的养分供应,在不降低千粒重及结实率的基础上提高或是保持水稻的有效穗数及穗粒数。 相似文献
102.
对马尾松水土保持林的截水与持水功能进行了计量研究.结果表明:林冠的截水量与冠层枝叶生物量呈正相关;林分的截雨量和降雨量的关系可用Richards函数较好地拟合;灌木的截水能力与其叶质叶形有关,林分枯落物不仅具有较强的特水能力,还能明显改善土壤结构;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受植被因素的显著影响.并提出了各植被因子的持水模型和土壤孔隙度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3.
摘 要:【研究目的】水稻叶绿素变化与叶片衰老紧密联系,影响叶绿素变化有高温、强光等因素,但叶绿素变化与感光性和感温性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试图分析这两者间的联系,同时分析叶绿素含量本底与叶绿素变化间的联系。【方法】分别通过35、133个材料在广州和湖北荆州两地多组试验,研究用始穗期在不同生态区的变化,即利用出穗促进率,反映水稻不同材料的感光性和感温性,进一步研究出穗促进率与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关系。此外,对叶绿素含量本底不同的材料,按高低进行分类,探讨不同类型材料叶绿素的变化动态。【结果】在始穗后的第14天到第18天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减少百分率与出穗促进率呈显著的正相关,35、133个材料分别对应的相关系数是0.5093、0.3036。同时本试验还表明叶绿素含量本底高的材料,在始穗后第9-13天其叶绿素降低幅度较本底低的材料小,而在第14-18天降低幅度反而大,差异达显著水平。叶绿素高低两组材料分开进行出穗促进率与叶绿素含量变化的相关分析,表明低SPAD值组的相关系数更高,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始穗后第14-18天叶绿素变化与感光性和感温性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此期叶绿素变化可以作为反映感光性和感温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4.
灌区灌溉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 1种灌区灌溉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实现方法。系统利用田间传感器实时测量田间参数 ,通过网络传送给控制计算机 ,由控制计算机根据决策模型自动控泵房电机起停、渠首闸门启闭实现灌区内农田自动灌溉 ,系统具有实时控制、实时数据采集与保存 ,现场实时视频监视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5.
硝酸还原酶活力与作物耐肥性的研究 Ⅱ、籼、粳稻对硝态氮的吸收和同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籼(原丰早)、粳(京引127)稻为材料,研究了它们对 NO3的吸收和同化 NO3为氨基酸过程中有关酶的活力。结果指出:1)籼稻幼苗根对外液NO3的吸收能力高于粳稻;2)籼稻叶片把 NO3-同化为 NH4+的硝酸还原酶(NR)和亚硝酸还原酶(NiR)活力都高于粳稻;3)在进一步同化 NH4+(无机态氮)为氨基酸(有机态氮)的谷氨酸脱氢酶(GDH)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两条途径中,籼稻叶片的 GDH、GS 和 GOG-AT 活力都高于粳稻。这些结果说明了耐肥性弱的籼稻对 NO3的吸收同化能力高于耐肥性强的粳稻,也就是说籼稻比粳稻对氮肥的反应更敏感。籼、粳稻的这种差异可能也存在于其他不同耐肥性的作物品种间。这就以作物内在的氮素代谢基础说明了作物品种对氮肥反应的差异原因,即作物耐肥性的生理基础。还应指出在作物对 NO3吸收同化的诸因素中硝酸还原酶起着主要的和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轮作对甘薯地线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甘薯茎线虫病严重的多年连种区进行轮作玉米试验,研究连种甘薯、轮作玉米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种类组成、垂直分布、线虫群落的多样性的影响,其结果共获得3目8科15属线虫。连种甘薯地极优势属为茎属Ditylenchus,甘薯地轮作玉米其极优势属为头叶线虫属Cephalobus、真头叶线虫属Eucephalobus,滑刃Aphelenchoides和真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连种甘薯和轮作玉米地同一土层线虫属数量间没有显著差异,线虫数量间有显著差异;应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J均匀度指数、SR丰富度指数分析了连种甘薯和轮作玉米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其中Shannon指数、SR指数最敏感,应用WI指数分析了土壤线虫群落的营养结构,WI指数可反映轮作玉米与连种甘薯间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差异;轮作可减少植物寄生线虫种类和数量,增加食细菌和食真菌线虫的数量,可改变线虫群落的营养结构。 相似文献
107.
松材线虫萎蔫病生物学特性及治理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材线虫萎蔫病病原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而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是主要传病媒介。根据南京地区自然规律、线虫和天牛的生物学特性,采用了树干注药、薰蒸杀灭病死木中的传病媒介、喷洒菊酯微胶囊农药、加强营林技术管理和制定严格的植物检疫制度等综合防治方法,能有效地防治松材线虫萎蔫病。 相似文献
108.
基于多光谱与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反演比较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近年来,高光谱遥感数据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叶面积指数(LAI)反演。与常用的多光谱遥感数据相比,高光谱数据能否提高农作物LAI反演的精度和稳定性还存在争议。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利用实测冬小麦冠层高光谱反射率数据,构造了不同光谱分辨率和波段组合的5种光谱数据。基于ACRM(a two-layer canopy reflectance model)模型、2套参数化方案及上述5种光谱数据,对冬小麦LAI进行反演,分析光谱分辨率、高光谱数据波段选择、模型参数不确定性3方面因素对LAI反演精度与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波段选择适宜、模型参数不确定性较小且光谱数据分辨率较高时,LAI反演精度与稳定性更高,提高光谱分辨率对LAI反演精度的改进作用随光谱分辨率的升高而降低;反之,当高光谱数据波段选择不当或者模型参数不确定性较大时,提高光谱数据的分辨率并未提高LAI反演精度。该研究解释了"高光谱遥感数据能否提高植被参数反演精度"问题,为进一步发挥高光谱数据在农作物LAI反演中的潜力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9.
J. Wu S. L. Peng H. B. Zhao M. H. Tang F. R. Li B. M. Chen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 European Foundation for Plant Pathology》2011,130(4):463-467
Brown root rot, caused by the pathogen Phellinus noxius, has been reported throughout Southeast Asia, Oceania and Africa as a cause of tree decline and mortality.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a field survey can be used to quickly select species that are locally resistant to Phellinus noxius by perform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相似文献
110.
Effects of Estradiol and Testosterone on the Expression of Growth‐related Genes in Female and Male Nile Tilapia,Oreochromis niloticus 下载免费PDF全文
Mengmeng Yue Jinliang Zhao Shoujie Tang Yan Zhao 《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2018,49(1):216-228
Nile tilapia exhibits strong sexual growth dimorphism. The potential role of sex steroid hormones in sexual growth dimorphism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estradiol (E2) and testosterone (T) on growth rate, plasma sex hormones, and expression of growth hormone (GH)‐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 axis genes and muscle regulatory factor (MRF) genes in female and male Nile tilapia.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E2 and 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fter correlative injection (P < 0.05). Compared to male fish, female fish had lower growth rates. E2 increased growth performance in females with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males, whereas 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growth performance in males, with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females. In females, E2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ghr1, ghr2, igf1, and igf2, while T decreased igf2 and increased ghr1 and ghr2 expression. In males, T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igf1, igf2, ghr1, and ghr2, and E2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igf1, ghr1, and ghr2. Additionally, E2 and T enhanced the expression of MRF genes (myod1, myod2, myog, and myf5) in female and male fish,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ex steroid hormones play a role in sexual growth dimorphism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GH‐IGF axis and MRF gen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