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8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林业   193篇
农学   99篇
基础科学   80篇
  241篇
综合类   1283篇
农作物   264篇
水产渔业   66篇
畜牧兽医   359篇
园艺   146篇
植物保护   7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云南软米品质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米是云南特有的优质米资源,但目前对软米的品质特征仅限于定性的描述。因此,为更有效地利用云南省这一独特的优质米资源,本研究将云南软米与粘米、糯米进行外观品质、碾磨品质、蒸煮食味品质以及营养品质的比较研究。经方差分析表明,3种类型的稻米在粒长、粒宽、长/宽、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以及蛋白质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直链淀粉含量上差异极显著(F=119.485**)。指出可以把粒型>3.0,直链淀粉含量7.1%~15.0%,胶稠度45~80 mm,蛋白质含量<9%,并且亲本的系谱中有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的材料初步鉴定为软米材料。并提出一些加快云南软米资源研究及育种方向的建议,旨在为加快软米育种与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为研究未来气候变暖下我国华北翻耕、免耕农田CH4通量响应,评估该地农田碳汇/源情况,使用远红外辐射增温仪模拟气候变暖,设计翻耕增温(CTW)、翻耕不增温(CTN)、免耕增温(NTW)、免耕不增温(NTN)4个处理。研究表明,2013—2015年小麦-玉米季,增温分别显著提高翻耕、免耕农田10 cm土壤温度1.5℃和1.4℃(P0.05);但对两种耕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各处理土壤CH4通量无明显季节变化,但累积CH4吸收具有显著年际差异。2013—2014年小麦季,CTW和NTW相比CTN和NTN处理,累积CH4吸收分别显著增加35.8%和108.8%(P0.01);但在2014—2015年,CTW处理显著降低17.7%(P0.05)。两年玉米季,处理间累积CH4吸收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与CH4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翻耕农田MBC含量减小将可能减缓华北农田CH4吸收。  相似文献   
43.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nergy requirement of Dorper×thin-tailed Han crossbred ewes during non-pregnancy and lactation. Fifteen ewes after parturitio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ree treatments: ad libitum(100%) feed intake and 80 or 60% ad libitum intake, and another nine non-pregnant ewes were assigned to a blank control group. Digestibility trials were performed in the non-pregnant ewes and in the lactating ewes on the 20 th, 50 th, and 80 th d of lactation. In parallel with the digestibility trial, a respirometry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 production with an open-circuit respirometry system that was equipped with respiratory chambers. The net energy(NE) and metabolizable energy(ME) requirements for maintenance and growth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carbon and nitrogen balance metho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arbon(C) and nitrogen(N) excretions and energy losses at faeces and urine, as well as the output of methane and CO2,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decreasing feed intake(P0.01). The apparent digestibilities of C in th e stages of non-pregnancy and early, middle and late lactation were 55.8–58.3%, 62.5–73.8%, 64.8–71.3%, and 61.7–65.0%, respectively, and the apparent digestibilities of N were 45.2–51.3%, 73.7–82.7%, 72.8–80.5%, and 73.6–76.5%,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energy apparent digestibilities were 52.0–56.3%, 60.7–76.6%, 61.0–68.8%, and 61.4–67.7%, respectively. The ME/DE(digestible energy) values were 79.5–85.9%, 79.4–83.5%, 81.0%–85.3% and 78.6–82.9%, respectively. The maintenance requirements of NE, ME, and the efficiencies of ME utilisation for maintenance during the stages of non-pregnancy and early, middle and late lactation were 215.5, 253.1, 247.7, and 244.7 k J kg~(–1) BW0.75 d, and 372.4, 327.1, 320.9, and 362.0 k J kg~(–1) BW0.75 d, and 0.58, 0.77, 0.77, and 0.68, respectively. The ME requirement for the growth of non-pregnant ewes was 31.3 MJ kg~(–1) BW gain.  相似文献   
44.
长期施肥紫色水稻土磷素累积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对钙质紫色水稻土磷素累积与迁移的影响。【方法】以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CK)、氮肥(N)、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有机肥(M,鲜猪粪)、有机肥+氮肥(MN)、有机肥+氮磷肥(MNP)和有机肥+氮磷钾肥(MNPK)8种施肥方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钙质紫色水稻土磷素平衡、累积和去向状况,以及不同施肥方式对耕层(0-20 cm)土壤全磷、有效磷演变规律及土壤剖面(0-100 cm)全磷、有效磷迁移特征。【结果】钙质紫色水稻土33年不施用磷肥(CK和N)作物籽粒和秸秆磷素携出总量为613.12 kg·hm-2,种苗、根茬、雨水及灌溉水带入土壤总磷量为106.61 kg·hm-2,长期不施用磷肥土壤磷素表现出亏缺状况,年亏缺量为15.35 kg·hm-2,且土壤磷含量随种植年限延续而下降,土壤全磷含量年均减少量为0.0011 g·kg-1、有效磷含量年均减少量为0.029 mg·kg-1;33年单施无机磷肥(NP和NPK)土壤磷素投入总量为1 880.03 kg·hm-2、作物携出磷量为1 275.40 kg·hm-2,有机肥处理(M和MN)土壤投入磷量为2 532.68 kg·hm-2、携出磷量为757.50 kg·hm-2;有机无机磷肥配施(MNP和MNPK)土壤投入和携出磷量分别为4 305.11和1 436.64 kg·hm-2;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磷素投入量都明显高于作物携出量,导致单施无机磷肥、单施有机磷肥和有机无机磷肥配施处理土壤磷素年盈余量分别为18.32、53.79和86.92 kg·hm-2,年未知去向磷量分别为4.99、34.96和59.39 kg·hm-2,土壤全磷含量年增加量分别为0.015、0.0018和0.018 g·kg-1,有效磷含量年增加量分别为1.13、0.032和1.17 mg·kg-1。长期不施用磷肥钙质紫色水稻土全磷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则相反;长期施用磷肥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在土壤剖面都呈现出上下层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施用无机磷肥土壤磷素可迁移至60-80 cm土层,施用有机磷肥或有机无机磷肥配施土壤磷素可迁移至100 cm以下;随着磷肥施用年限持续,土壤磷素迁移深度和迁移量将会更大,有机肥的施用促使磷素向土壤下层迁移。【结论】连续数年施用磷肥后,土壤磷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应考虑减少磷肥用量,减少因有机肥过量施用导致的磷素快速积累和淋失。  相似文献   
45.
山东省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对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对山东省粮食产量进行预测具有重大意义.分别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两种预测方法对山东粮食产量进行预测,并对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实验证明,BP神经网络平均预测精度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且各期预测精度较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更稳定,但随时间推移,误差增大,因此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较适用于近期粮食产量预测.  相似文献   
46.
试验设置12.75万、15.75万、18.75万、21.75万、24.75万株/hm~2 5个群体密度,研究了夏大豆干物质生产、光合生理特性对群体调控的反应。结果表明同一生育时期随群体密度的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各器官分配比重、叶绿素相对含量、产量性状呈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抛物线变化趋势,鼓粒期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在12.75万~24.75万株/hm~2群体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群体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18.75万株/hm~2产量最高达3 029.58 kg/hm~2。  相似文献   
47.
为建立适宜的橡胶园间作模式,探索珠芽魔芋(Amorphophallus bulbifer)胶园间作的最佳密度,笔者研究了在常规和宽窄行胶园中珠芽魔芋种植密度对珠芽魔芋的叶形态指标、叶面球茎数量及植株倒伏率、地下球茎的氮磷钾积累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比常规胶园更适合珠芽魔芋间作;宽窄行胶园、常规胶园的适宜...  相似文献   
48.
贵州地方辣椒品种品质分析及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主要地方品种、部分选育品种和引进品种的干物质、粗纤维、维生素C、脂肪、辣椒素、辣椒红色素、灰分、盐酸不溶性灰分等进行分析,8个指标范围分别是:干物质18.18%~25.12%,粗纤维15.3%~24.3%,维生素C 0.774~2.248 mg·g-1,脂肪11.45%~16.71%,辣椒素0.097%~0.812%,辣椒红色素0.137%~0.516%,灰分4.03%~5.4%,盐酸不溶性灰分0.173%~0.526%。鉴定筛选出了多个高维生素C、高脂肪、高辣椒素含量的优质品种,一部分可在生产上直接利用,一部分可作品质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49.
氮肥水平对Y两优585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为水稻生产中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采用4种施氮水平(无氮0 kg/hm2、低氮150 kg/hm2、中氮225 kg/hm2和高氮300 kg/hm2)研究 Y 两优585稻米品质指标的差异及其食味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碾米品质,高氮肥施用量(300 kg/hm2)可以提高产量,增加稻米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2)外观品质,4种氮肥处理的粒长(7.1 mm)、长宽比(3∶1)和透明度(1级)无差异;无氮(0)处理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高于其余施氮处理;施氮处理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表现为中氮>高氮>低氮。3)蒸煮品质,碱消值为低氮>无氮>高氮>中氮,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4)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7.5%~10.4%)。  相似文献   
50.
一季晚稻直播栽培与育秧移栽的农艺性状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组合)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稻)、绵2优838(三系杂交稻)、湘晚籼11号(优质常规稻)、扬稻6号(高产常规稻)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通过直播栽培与育秧移栽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组合)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方式下各品种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直播栽培相比育秧移栽产量高;从产量构成因素上分析,直播栽培增产的原因是水稻有效穗数增多、结实事和千粒重略有增加,其中有效穗数对产量贡献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8677.直播栽培对水稻分蘖、株高、生育期及叶面积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