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1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8篇 |
农学 | 17篇 |
基础科学 | 10篇 |
38篇 | |
综合类 | 169篇 |
农作物 | 19篇 |
水产渔业 | 3篇 |
畜牧兽医 | 44篇 |
园艺 | 13篇 |
植物保护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7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目的】叶片宽度和长度等叶形特性是决定植株形态,进而影响种植密度的重要农艺性状,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并挖掘玉米叶片形态建成相关的代谢路径及调控基因,为深入认识叶片发育的分子机理和鉴定叶宽、叶长候选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以极端窄叶自交系NL409和宽叶自交系WB665为材料,利用RNA-Seq技术鉴定7叶期第七片叶近基部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叶片发育密切相关的代谢通路,利用qRT-PCR验证不同激素路径叶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并结合启动子区域的序列差异挖掘叶形功能基因。【结果】分析对照(WB665)和样品(NL409)高通量测序结果,在叶宽形成关键部位共筛选出5 199个DEGs,其中,2 264(43.55%)个基因表达上调,2 935(56.45%)个基因下调表达,下调基因明显多于上调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膜相关的细胞组分中,涉及代谢过程和细胞响应刺激;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参与到核糖体、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烷类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等过程,其中核糖体、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鞘脂类代谢下调表达基因较多的路径与叶... 相似文献
103.
钨(W)已被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列为一种新兴污染物。钨可通过多种途径在土壤中累积,进一步对土壤环境和生物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危害,而目前人类对土壤中钨的赋存、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风险等方面的认识严重不足。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本课题组的试验数据,系统梳理了典型区域土壤钨含量水平、钨在土壤中的环境界面行为以及钨在生物中的富集特征和潜在健康风险。指出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向,旨在呼吁更多学者关注土壤系统中钨的生态环境风险、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评估气候变化对中亚地区未来森林草原火灾的风险影响。 方法 基于森林草原火发生的可能性、脆弱性和暴露性构建森林草原火灾风险评估模型与指标体系。基于日降水、露点温度和中午(12: 00)温度,利用修正Nesterov指数(MNI)计算火险天气指数,并预测区域在未来气候情景下(HadGEM2-ES模式,RCP2.6、RCP4.5、RCP6.0和RCP8.5四种气候情景)的火险指数。脆弱性基于2001—2015年区域历史燃烧概率和植被类型计算。暴露性基于未来不同情景下(SSP1、SSP2和SSP3)的人口和GDP密度计算。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综合火险指数,评估中亚地区中长期面临的森林草原火灾风险。 结果 与基准时段(1971—2000)相比,2021—2050年研究区的森林草原火灾风险增加,47.2%的区域森林草原火灾风险为高和很高,比基准时段增加16.9%,其中RCP2.6、RCP4.5、RCP6.0和RCP8.5情景下分别增加12.4%、18.6%、13.6%和20.4%。2071—2099年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高和很高的区域占53.1%,比基准时段增加22.9%。其中,RCP2.6、RCP4.5、RCP6.0和RCP8.5情景下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高和很高的区域分别增加11.1%、22.4%、24.6%和32.9%。 结论 2071—2099年,RCP2.6情景下高和很高等级火险的区域少于2021—2050时段,而RCP4.5、RCP6.0和RCP8.5情景下高和很高等级火险的区域大于2021—2050时段。未来该地区高和很高等级火险区比例将比基准时段明显增加。未来火管理的重点区域应该包括西部草地、东部山地森林和南部灌木。 相似文献
105.
106.
将黑麦冬牧70幼穗切段和未成熟胚接种在附加不同激素浓度的改良MS培养基上培养,获得了能多次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后者在分化培养基上再生植株.2,4-D和6-BA浓度明显影响愈伤组织质量和诱导率,幼嫩幼穗和较小的未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高.幼穗切段在改良MS 1.0 mg/L 2,4-D 200 mg/L谷氨酰胺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质量较好;未成熟胚在改良MS 2.0 mg/L 2,4-D 0.1 mg/L 6-BA 200 mg/L谷氨酰胺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质量最好.继代培养后的愈伤组织转移到附加200 mg/L谷氨酰胺、1.0 mg/L 2,4-D和0.1 mg/L TDZ的培养基上可分化出大量小芽.该体系可用于黑麦冬牧70遗传转化和细胞工程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07.
108.
以厚皮甜瓜"一品天下208"为试材,采用根系分区交替滴灌和沟施肥的水肥耦合方式,研究了灌水上限及施肥量对甜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灌水上限可以显著促进甜瓜植株生长及根系活力、增加果肉厚度,而对果实营养物质的含量及产量先提高后降低;同一灌水上限,双侧施肥或多施肥更有利于甜瓜植株生长及根系活力、果肉厚度、果实营养物质含量及产量的增大;根系两侧交替水肥耦合比始终单侧水肥耦合更有利于植株生长及根系活力、果肉厚度、果实营养物质含量及产量的增大。但并非水分越多越利于叶面积、根系活力及产量的增大,其应该有一个最佳灌水上限;水分亏缺且低肥情况下,始终单侧水肥耦合与交替水肥耦合对叶面积、根系活力及产量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充足的水分可以减小低肥与高肥对叶面积影响的差异性。T5(灌水上限85%,交替灌溉,施氮120kg/hm2、施P2O5150kg/hm2、施K2O180kg/hm2,双侧施肥)的水肥耦合方案最为高效、优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明中小型土壤动物烘虫分离效果随烘虫温度和时间的变化特征,为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研究提供分离技术支持。【方法】采用Tullgren干漏斗法和Baermann湿漏斗法分别分离干生和湿生土壤动物,并用温控器精确控制箱体内温度,对两种林分、不同土层深度中小型土壤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老板山中小型土壤动物数量较庞大,且深层土壤动物多度不如浅层;深层干生和湿生中小型土壤动物分别在温度中值为34℃、32℃时烘虫分离效果最理想,而浅层土壤最好将烘虫温度控制在36℃;一般在适宜温度下整个烘虫分离过程可在18h内完成,且主要集中在前13h,开始烘虫4h后烘虫分离效果仍然较高。【结论】烘虫分离效果随烘虫温度的变化一般呈单峰曲线规律,烘虫温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影响分离效果;烘虫分离效果与林分结构无关、与土层深度有关;烘虫时间的长短与林分结构和土壤动物的多度没有直接关系;干生土壤动物烘虫分离效果与土壤动物类别有关。 相似文献
110.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浅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威胁到农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势必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初步分析了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