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59篇 |
免费 | 347篇 |
国内免费 | 81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03篇 |
农学 | 920篇 |
基础科学 | 566篇 |
1292篇 | |
综合类 | 2031篇 |
农作物 | 348篇 |
水产渔业 | 346篇 |
畜牧兽医 | 1030篇 |
园艺 | 250篇 |
植物保护 | 5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98篇 |
2022年 | 204篇 |
2021年 | 279篇 |
2020年 | 270篇 |
2019年 | 258篇 |
2018年 | 211篇 |
2017年 | 265篇 |
2016年 | 228篇 |
2015年 | 285篇 |
2014年 | 282篇 |
2013年 | 343篇 |
2012年 | 393篇 |
2011年 | 404篇 |
2010年 | 356篇 |
2009年 | 363篇 |
2008年 | 330篇 |
2007年 | 354篇 |
2006年 | 348篇 |
2005年 | 325篇 |
2004年 | 149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32篇 |
2001年 | 150篇 |
2000年 | 153篇 |
1999年 | 206篇 |
1998年 | 178篇 |
1997年 | 185篇 |
1996年 | 160篇 |
1995年 | 155篇 |
1994年 | 154篇 |
1993年 | 153篇 |
1992年 | 120篇 |
1991年 | 91篇 |
1990年 | 105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6篇 |
1978年 | 5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4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05年1月到2005年5月,笔者对一例疑似宫外孕的奶牛进行跟踪检查,根据奶牛不同月龄子宫发育情况及最后剖检,确诊该奶牛为宫外孕,并且妊娠成功。1发病情况丁某的一头奶牛,配种70天后,配种员对该牛进行妊娠检查,诊断为空怀,后用催情散、促孕宝、雌二醇等药物处理仍不发情。笔者对该奶牛进行直肠检查后,初步诊断为宫外孕。随后笔者对该牛跟踪进行了四次直检。配种后8个月该牛被畜主卖给屠宰户,宰杀后腹内有8月龄胎儿,确诊该奶牛为一例宫外孕奶牛。2临床症状笔者分别于该奶牛配种后94天、125天、180天、210天进行直肠检查。临床症状如下:2.194天… 相似文献
52.
53.
兔真菌性皮肤病是一类传染性极强的人畜共患接触性皮肤病。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已感染真菌性皮肤病的吉戎兔15只,分为3组,每组5只,试验组Ⅰ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组Ⅱ和组Ⅲ皮下分别包埋5mg和10mg的两性霉素颗粒剂。给药前和给药后第10天、第20天和第30天分别称重,并观察测定兔皮毛生长及秃斑恢复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组兔增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末期组II和组Ⅲ秃斑恢复分别达95%和90%。因此,采用皮下包埋的给药方式有效地延长了两性霉素B的药效时间,可有效治愈兔真菌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54.
2020年1月3日,某猪场部分生猪出现腹泻症状,3 d后达发病高峰,波及全场,并伴有部分生猪死亡,袭击率为60.66%,病死率为6.88%。为探寻病因,采取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此次猪群腹泻进行了调查,综合推断此次暴发是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腹泻及由应激因素引起的应激性腹泻,饮入污水、断水应激、寒冷应激是导致本次猪群腹泻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拌料饲喂抗生素、清洗消毒圈舍和饮水设施、强化饲养管理等干预措施,并有效控制了疫情。调查提示,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寒冷、缺水引起的应激,保持清洁饮水,对预防猪群腹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5.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signaling is one of the main signaling pathways controlling protein synthesis. Leucine treatment upregulates mTOR signaling, which enhances protein synthesis; however, the mechanism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Herein, treatment of C2C12 myoblast cells with leucine enhanc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mTOR and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Leucine treatment also decreased the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TP ratio in myoblasts by 36.4 +/- 9.1% (P < 0.05) and reduc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 alpha subunit at Thr172 (28.6 +/- 4.9% reduction, P < 0.05) and inhibited AMPK activity (43.6 +/- 3.5% reduction, P < 0.05). In addition, leucine increas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mTOR at Ser2448 by 63.5 +/- 10.0% (P < 0.05) and protein synthesis by 30.6 +/- 6.1% (P < 0.05). Applying 5-aminoimidazole-4-carbox-amide 1-beta-d-ribonucleoside, an activator of AMPK, abolished the stimulation of mTOR signaling by leucine, showing that AMPK negatively controls mTOR signaling. To further show the role of AMPK in mTOR signaling, myoblasts expressing a dominant negative AMPKalpha subunit were employed. Negative myoblasts had very low AMPK activity. The activation of mTOR induced by leucine in these cells was abated, showing that AMPK contributed to mTOR activation. In conclusion, leucine stimulates mTOR signaling in part through AMPK inhibition. This study implicates AMPK as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nutritional management to enhance mTOR signaling and protein synthesis in muscle cells, thereby increasing muscle growth. 相似文献
56.
家蚕微粒子病的PCR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在DNA水平上,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on,PCR)技术检测家蚕微孢子虫的结果。设计、合成了两对引物,其中引物Ⅰ是针对家蚕微泡子虫(NosemabombycisN.b.)引物Ⅱ是针对变形孢子虫(VairimorphanecatrixV.n,)的。用这两对引物分别对“桑尺蠖微孢子虫”孢子DNA和N.b.(镇江株)的纯孢子及其感染的幼虫、蛹及蛾的DNA进行PCR扩增,均获得预期的阳性条带;对不同引物扩增的产物进行了DNA序列分析。初步认为引物Ⅰ可作为家蚕微孢子虫N.b.特异性较高的检测引物,而引物1是微孢子虫共有的检测引物。进一步讨论了对家蚕微孢子的检测及分类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57.
[目的]估计莱西市奶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率和地理分布,分析奶牛养殖场间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风险因素。[方法]对莱西市1803个养殖户30119头应检奶牛,全部采样,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垂直试验,同时开展奶牛布鲁氏菌病问卷调查。利用GIS、Epi Infor TM 7和SPASS软件,开展横断面研究和case-control研究,分析莱西市奶牛布鲁氏菌病阳性场户的空间分布、布鲁氏菌病流行率和养殖场间的风险因素分析。[结果]莱西市布鲁氏菌病的场户血清流行率是2.55%,个体血清流行率为0.38%;单因素分析发现存栏量、养殖模式、养殖环境、是否有专用产犊场地、挤奶方式、运奶方式、粪污是否分开处理、是否使用机械处理粪便等8个因素与奶牛布鲁氏菌病发生有一定关系(p<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存栏量少(10只以下)(OR=4.58,95%CI:1.87-11.23,p=0.001)和散养户集中村饲养(OR=2.21,95%CI:1.05-4.63,p=0.036)与该病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8.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环境与传染源构比,找出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场所,进一步揭示流行规律,为制定血防对策提供依据.调查范围为鄱阳县及两乡四村.结果,草洲钉螺占99.4%,90%以上牛上洲放牧,人粪流放率31%,其中渔民78%,牛粪流放率78%,其中64%直接污染草洲水体,野粪构比中牛占92.8%,传播粪量牛占98.85%,人占0.96%,其中渔民占0.12%.结论认为湖区疫情重,主要传染源是牛,主要感染途径是接触疫水,疫水形成的主因是牛上洲放牧,主要感染场所是草洲及周边水体.增加血防投入,稳定队伍,实施查治病和"四个突破"为主体的防治策略,控制畜源性传染源,净化环境与草洲,切断传播途径,才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