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148篇 |
免费 | 3484篇 |
国内免费 | 637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076篇 |
农学 | 5038篇 |
基础科学 | 3712篇 |
7130篇 | |
综合类 | 28911篇 |
农作物 | 4289篇 |
水产渔业 | 3004篇 |
畜牧兽医 | 10478篇 |
园艺 | 4475篇 |
植物保护 | 28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7篇 |
2023年 | 1237篇 |
2022年 | 2803篇 |
2021年 | 2938篇 |
2020年 | 2748篇 |
2019年 | 2762篇 |
2018年 | 1962篇 |
2017年 | 2958篇 |
2016年 | 2184篇 |
2015年 | 3167篇 |
2014年 | 3405篇 |
2013年 | 3966篇 |
2012年 | 5463篇 |
2011年 | 5608篇 |
2010年 | 5352篇 |
2009年 | 4777篇 |
2008年 | 4592篇 |
2007年 | 4129篇 |
2006年 | 3440篇 |
2005年 | 2703篇 |
2004年 | 1632篇 |
2003年 | 1128篇 |
2002年 | 1168篇 |
2001年 | 1034篇 |
2000年 | 971篇 |
1999年 | 564篇 |
1998年 | 288篇 |
1997年 | 264篇 |
1996年 | 210篇 |
1995年 | 197篇 |
1994年 | 161篇 |
1993年 | 146篇 |
1992年 | 129篇 |
1991年 | 125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61篇 |
1988年 | 53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0篇 |
1979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4篇 |
1956年 | 30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993.
茎秆含糖量是甜高粱(Sorghum dochna)重要的农艺性状,其可溶性糖的组分与含量的测定,是甜高粱QTL定位和性状改良的前提。本研究以粒用高粱的‘忻粱52’与甜高粱‘W452’重组自交系F8代255个群体为材料,采用改良蒽酮比色法来测定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总糖的最佳显色时间为10 min,显色温度为100℃;测定蔗糖的最佳处理条件为1 mol·L-1的KOH溶液处理10 min;果糖测定的最佳显色温度为50℃,显色时间为3 min。优化过后的蒽酮比色法能测得较稳定的数值,精密度和稳定性较好,可用于测定甜高粱汁液的糖含量。重组自交系后代糖锤度与可溶性糖总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相关系数为0.885,线性回归方程为y=37.082×可溶性糖总量+3.990。 相似文献
994.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从奶牛乳腺组织中分离原代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并传代培养后探究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从屠宰场采集健康泌乳奶牛乳腺并采用改进的酶消化法从乳腺中分离得到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同时,研究第3、第6和第9代乳腺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群体倍增时间和冻存复苏活力,检测不同代次细胞分泌乳蛋白、乳脂、乳糖的功能及泌乳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所分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纯度较好,细胞生长呈现S型,3个代次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依次为34.87、41.45和65.04 h,冻存复苏活力为88%~93%;在细胞分泌功能方面,诱导培养2 d后均能检测到酪蛋白、甘油三酯和乳糖,且各代次间无显著差异;此外,3个代次的细胞诱导后均能表达乳成分合成相关基因。本研究成功培养了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并证明直到第9代细胞仍然具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为体外探究乳腺细胞增殖与分化机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材料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5.
旨在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腹腔注射苦参碱的昆明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本研究将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苦参碱组(MT组)和阴性对照组(NC组),连续腹腔给药5 d,每天给药2次,收集各组粪便和各肠段组织,进行β多样性、Lefse及Metastats分析,qPCR检测差异菌种在各肠段的mRNA表达量,通过KEGG分析肠道菌群变化导致的代谢途径差异。稀释曲线结果显示,所测样本数据足以反映样品中物种多样性;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苦参碱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Lefse及Metastats分析结果均显示,苦参碱显著增加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Muribaculaceae、益生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的丰度,而显著减少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和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的丰度。与Lefse及Metastats分析结果一致,qPCR结果显示苦参碱组小鼠粪便中嗜酸乳杆菌含量增加。同时,苦参碱可以增强嗜酸乳杆菌在各肠段的定植。通过KEGG分析发现,NC与MT组之间在聚糖的生物合成与代谢、运输与分解代谢等代谢途径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注射苦参碱可以显著改变昆明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增加有益菌嗜酸乳杆菌在肠道中的定植,并造成了聚糖生物合成与代谢、运输与分解代谢等代谢途径的差异,为进一步揭示苦参碱发挥药效作用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7.
试验以青藏高原青海省高寒草地中广泛分布和退化草地补播改良中的常用牧草品种-‘青牧1号’老芒麦为研究对象,在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湖湖东地区设置1龄到6龄老芒麦自然生长田,6龄老芒麦施肥田和老芒麦连续施肥田(6年)的3个处理,测定老芒麦地上生物量和穗部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牧1号老芒麦2龄和3龄地上生物量较高,3龄后逐年降低。青牧1号老芒麦地上生物量变化情况,可以分为4个阶段,1龄期,2~3龄期,4~5龄期和6龄期。老芒麦单穗重从2龄到5龄逐渐增加,6龄显著性降低。青牧1号老芒麦从2龄到5龄,单株穗重占比逐渐升高,6龄开始降低。6龄田施用氮肥和磷肥均显著提高了老芒麦地上生物量,氮肥增产效果优于磷肥。高氮(N75)处理下6龄老芒麦地上生物量最高。6龄青牧1号老芒麦单穗重在N60处理下最高。长期施肥可有效提高老芒麦地上生物量,N60P75处理下地上生物量最高,在N75P75处理下6龄老芒麦单穗重最高。长期不施肥,6龄老芒麦茎重比例最高。N45P90长期施肥处理下,茎秆重量比例下降,穗重和叶重比例相对增加明显。N60P90和N75P75长期施肥处理下,也可有效提高单株老芒麦穗重的比例。 相似文献
998.
为探讨围封、放牧、刈割对典型草原土壤线虫的影响,本文基于高通量测序确定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群落差异及其表征的生态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围封、放牧、刈割处理下的线虫群落结构未呈现显著性差异,但在不同草地利用方式的影响下,土壤线虫在优势营养类群、生态学指数层面表现为有差异性的响应结果;与围封处理相比,放牧和刈割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干扰作用,这使得土壤线虫连通性和捕食关系有所减弱;刈割使温带典型草原土壤线虫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降低,但有利于土壤养分富集。研究结果丰富了草地土壤线虫多样性和群落演变的研究内容,证实土壤线虫所指示的草地生态系统状况随着利用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为温带典型草原的草地恢复、可持续发展等不同阶段制定科学的草地利用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为筛选出适宜在陕西关中地区种植的粮饲兼用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盆栽种植方式,在大田气候条件下,以春化发育特性、田间农艺性状、饲草产量、再生能力以及籽粒产量等为指标,对300份小麦种质资源的粮饲兼用特性进行筛选与评价。结果表明,'大地532’、'隆麦855’、'黎丰6号’、'WM353’、'普冰326’、'永顺188’、'XN719’、'XN911’共8个小麦种质资源的冬季饲草产量和籽粒产量较高、再生能力较强及综合表现较好,适宜作为粮饲兼用型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育种和生产利用。本研究可为陕西关中地区及类似生态区的粮饲兼用型小麦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为适应当前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探索应用型、复合型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式,更好适应快速发展的畜牧业对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提出的新要求。2021年,对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了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模拟演练。以假定校实验教学基地养猪场发生非洲猪瘟为案例,研究生根据各自承担的角色,模拟实景场地开展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模拟演练。通过模拟场景实地演练,研究生掌握了重大动物疫情处置基本流程,提高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模拟演练取得满意效果。本文为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