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2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692篇
林业   502篇
农学   629篇
基础科学   384篇
  838篇
综合类   2595篇
农作物   403篇
水产渔业   189篇
畜牧兽医   1083篇
园艺   469篇
植物保护   339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433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530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448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不同绵羊品种FGF5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人和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S)基因的同源序列设计引物对绵羊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与人和小鼠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确定扩增的片段为绵羊的FGF5基因片段。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FGF5基因外显子在小尾寒羊、湖羊、藏羊、中国美利奴等4个绵羊品种的多态性。结果表明:FGF5基因在P1和P2引物扩增片段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经克隆测序分析,位于外显子1的引物1扩增产物存在G→T突变,该突变位点使编码的氨基酸发生A→S的改变;引物2扩增产物发生了碱基序列C→T的突变,这一突变位点没有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属于同义突变。对不同绵羊品种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统计结果表明,引物1扩增产物小尾寒羊、湖羊、藏羊以等位基因A为主,而中国美利奴羊则以等位基因B为主,且各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引物2扩增产物小尾寒羊、湖羊、中国美利奴羊均以等位基因E为主,而藏羊的基因型频率与其它品种有显著差异,中国美利奴羊在引物2位点的基因频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2.
参照GenBank中的日本脑炎病毒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法扩增E基因得到cDNA,克隆至pMD-18T载体,经测序证实后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入BL21(DE3),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JEV E,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表达产物与兔抗JEV多克隆抗体呈阳性反应,在ELISA试验中,用表达出的E蛋白包被,能够很明显地区分出猪日本脑炎阴性、阳性血清。  相似文献   
83.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抗体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了从吉林省部分地区采集的猪血清中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抗体。结果,212份样品中有94份呈现HEV抗体阳性反应,阳性率高达44.3%。被采集血清的猪未表现临床症状,说明该地区的猪群中存在HEV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84.
生物安全是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它的影响涉及国家安全、人类社会及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其中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生物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动物疾病和人类健康,其重要性尤为突出,当前一些传染病的流行与我们的生物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措施不当有着直接的关系,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生物安全的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兽用疫苗的质量管理和流通领域的监控,二是严格规范和控制从事动物病原微生物操作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条件。对前者,我们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落实的…  相似文献   
85.
直接竞争ELISA检测氯霉素残留的方法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混合酸酐法合成氯霉素的CAP抗原,用过碘酸钠氧化法合成CAP酶标记抗原,用ELISA方法对合成的CAP抗原、CAP酶标记抗原进行鉴定表明其与抗CAP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反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被二抗的直接竞争ELISA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CAP琥珀酸酯、CAP琥珀酸钠盐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07%、106.4%;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与CAP的交叉反应率小于0.016%;与其他结构类似物间未见交叉反应。该方法对CAP的检测限可达到0.1μg/L,IC50为11.6μg/L,线性范围0.1~100μg/L,批内变异系数小于11.5%,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9.6%。对猪肉、鸡肉、蜂蜜分别添加1.0、3.0、10.0、30.0μg/L CAP标准品,回收率61.0%~102.0%,变异系数为6.6%~15.8%;对猪肉、鸡肉、蜂蜜中CAP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48、0.42、1.20μg/kg。  相似文献   
86.
一株经鸭胚传递的鸭副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表现疑似副黏病毒症状的1日龄雏鸭和死亡鸭胚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HA、HI和病毒中和反应鉴定为副黏病毒,命名为SDFCH株。按常规方法测得SDFCH株的生物学毒力指标MDT、ICPI和IVPI分别为56.6 h、1.78和2.59,鸭胚半数致死量LD50为10-8.5,表明SDFCH株为副黏病毒强毒株。用分离病毒对11日龄鸭胚和7日龄雏鸭攻毒,孵化出的雏鸭和攻毒的雏鸭均出现明显的剖检变化。根据GenBank中NDV F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3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了鸭源Ⅰ型禽副黏病毒(APMV-1)SDFCH株的F基因。与已发表副黏病毒F基因相关序列对比结果表明:SDFCH株与鸭、鹅源副黏病毒的同源性较高,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在96.4%~98.0%之间,而与Lasota株同源性较低,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仅为84.4%和87.9%。表明该毒株相对于传统的Lasota株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87.
犬细小病毒病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对一例吉娃娃幼犬细小病毒病肠炎综合征病例进行了病理学诊断和检查,发现肠道广泛坏死,有充血出血现象,心脏心肌柔软,凝血不良,心房扩张,且伴有慢性出血性肺炎.光镜下见肠绒毛上皮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脱落,肠腔中有大量脱落的绒毛上皮细胞和炎性渗出物,固有层有多少不等的炎性细胞浸润,肠腺和肠绒毛上皮均可见特征性的核内包涵体;心肌纤维也有程度不等的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88.
本文充分利用Print函数的格式输出特性,结合一个双层循环,在一个表单上实现一个完整而简易的评分系统.  相似文献   
89.
动物检疫证明的手写出证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成为制约动物追溯体系建设的瓶颈。山东省将动物检疫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经过积极研发、试点过渡、完善制度和加强培训指导等4步稳步推进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系统建设,建成了省级动物检疫数据中心,搭建了省级出证平台,开发了7个功能模块,制定了电子出证数据地方标准,最终实现了规范出具检疫证明、便捷统计分析和快速追踪溯源等管理目标,有力提升了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90.
2017年10月—2019年5月,本实验室从广东、四川、河北、山东、安徽、辽宁等广大养鹅地区采集了67份典型雏鹅痛风样品进行了实验室检测以及病原的分离鉴定,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到了鹅星状病毒,并且约有94.03%的样品为两个不同种的鹅星状病毒混合感染。病原分离结果表明:鹅星状病毒FLX株的变异株病毒(命名为SCCD)可以在鹅胚上稳定增殖,并且能稳定致死10日龄鹅胚,致病力较鹅星状病毒FLX增强;新型鹅星状病毒株(命名为SDPD)不能在鹅胚和SPF鸡胚上稳定增殖。病毒的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鹅星状病毒FLX株与鹅星状病毒FLX的变异株病毒SCCD株、新型鹅星状病毒SDPD株全基因组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89.7%、58.1%,ORF1b基因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8.4%、61.0%,ORF2基因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81.0%、42.5%。将新分离的鹅星状病毒株接种1日龄健康雏鹅,结果表明,鹅星状病毒SCCD株和鹅星状病毒SDPD株虽然能使雏鹅发生死亡,引起肝炎、肾肿胀和增重减少等变化,但雏鹅均无典型痛风(脏器尿酸盐沉积)表现,而两种鹅星状病毒株混合攻毒能使44%的雏鹅发生典型痛风,并与临床发病症状一致。因此,临床上引起雏鹅痛风的病原可能是两种鹅星状病毒,即新型鹅星状病毒和鹅星状病毒FLX的变异株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