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2篇
  1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森林土壤中酸杆菌门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是基于分子生态学研究划分的新细菌类群,是最主要的土壤微生物类群之一。它在土壤中广泛分布,所以人们推测它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特定的驱动作用及生态功能。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关于Acidobacteria多样性的研究进展以及环境因子(海拔、土壤pH值以及土壤中的C和N含量)变化对其多样性的影响,并根据已有研究结果对酸杆菌门的作用进行推测;分析了Acidobacteria目前研究状况的缺失与不足;建议在未来研究工作应针对优势菌群展开,并且侧重于构建不同环境下酸杆菌门的分离培养体系,以期为该菌门的生态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一个与大豆黄色种皮相关的RAPD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BSA法对11个黑色种皮的大豆品种和12个黄色种皮的大豆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供试的100个随机引物有66个产生了RAPD扩增产物,其中产生RAPD多态性的随机引物有15个.在所产生的扩增产物中,获得了一个与大豆种皮色相关的特异DNA片段S79500.同时,采用该标记对辽豆10号×PI437654杂交后代种皮颜色有分化的群体和黄、青、黑、褐色种皮的大豆进行检测,经验证这个RAPD标记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辅助选育优良的黄色种皮的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63.
杨木湿心材的脱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杨木湿心材进行脱色试验,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木材脱色主要因素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主试剂浓度、附试剂浓度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脱色木材颜色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两种配方脱色效果好,并确定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即以浓度为12%次氯酸钠(NaClO)和浓度为0. 03%硫酸(H2SO4 )组成的氧化型脱色剂、温度为50℃、处理时间为24h的工艺配方;以浓度为12%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和浓度为0. 1%草酸(C2H2O4·2H2O)组成的还原型脱色剂、温度为25℃、处理时间为8h的工艺配方。  相似文献   
64.
大豆遗传育种学家王金陵教授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金陵教授一生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在大豆育种和相关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选育出东农4号、东农36等具有突破性的大豆优良品种,在品种选育的同时还进行大豆遗传和育种方法研究,创建了混合个体选择法。他强调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他的大豆生态育种理论对我国大豆品种改良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他十分注重拓宽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并在基础研究方面如大豆的演化,分类及起源研究中提出很有建树的观点。他培养了一大批从事作物研究尤其从事大豆研究的科技人才,桃李满天下。  相似文献   
65.
张博  邱丽娟  常汝镇 《大豆科学》2003,22(3):166-171
以来自6个省市的10个育成品种及其配制杂交的22个F1代为材料,用18个大豆SSR引物对亲本进行检测,探索用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预测F1代杂种优势的可能性,为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0个育成品种根据SSR数据可聚为两类,提高F1代的分枝数和单株荚数,选择类内的亲本配制组合要好于选择类间的亲本。大多数具有部分相同遗传背景F1性状的差异显著性和杂种优势随着亲本组合的不同而改变,与遗传距离关系并不密切。F1总体和少数具有部分相同遗传背景的F1百粒重的超中亲、高亲优势与遗传距离存在2次曲线极显著相关,F1总体分枝数的超中亲优势与亲本间遗传距离存在2次曲线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6.
浙江省丽水不同前茬杉木林土壤性质与林木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论述浙江省丽水地区花岗岩立地条件下不同前茬的杉木林的土壤性质变化及其与林木生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前茬是马尾松、阔叶树和灌丛的杉木生长量均比连茬杉木林高 ,树龄 5a之后 ,差异十分显著。在不同前茬的杉木林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固氮菌数量以连茬杉木林土壤最低 ,只是放线菌数量并不低 ;和其他不同前茬的杉木林土壤相比 ,连茬杉木林土壤中转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较低 ,连茬杉木林土壤速效磷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不同前茬杉木林样地土壤 ,Ca2 、Mg2 含量也有类似的规律。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前茬杉木林土壤转化酶活性、速效氮、速效钾及Mg2 含量与林木生长呈正相关 ,有机质、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林木生长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7.
应用PLFA方法分析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指标。本研究选择磷脂脂肪酸法( PLFA)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短期氮沉降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预测氮沉降后土壤性质及植物生长的变化趋势,为氮饱和条件下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微生物参数和指标,对氮沉降的即时调控和实时治理具有指导意义。【方法】2013年5月,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约1 hm2的杉木幼龄林中建立30个1 m ×1 m 的样方,在30个样方中进行5种氮沉降量[N0(对照)、N1(20 kg·hm -2a -1)、N2(40 kg·hm -2a -1)、N3(60 kg·hm -2a -1)、N4(80 kg·hm -2a -1)]和2种氮形态(NH4+-N,I和 NO3--N,II)的模拟沉降试验,沉降1年后用土钻进行土壤样品采集。磷脂脂肪酸提取方法为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甲酯化法,以十九烷酸为内标,采用 Agilent 6850N 测定,用Sherlock MIS4.5系统分析PLFA图谱,脂肪酸含量换算成每克干土中的含量( nmol)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测到PLFAs 72种,其中特征脂肪酸36种。分析特征脂肪酸种类和含量可知:各处理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均以原核微生物为主,不同氮处理样地中以磷脂脂肪酸总量表征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范围20~44 nmol·g -1。沉降铵态氮时,土壤中 PLFA总量、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对照样地,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的脂肪酸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均为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最后再升高,NH4+-N N4处理土壤微生物 PLFAs的数量最多,NH4+-N N2处理土壤微生物 PLFAs的丰度值和多样性值最高;沉降硝态氮时,土壤中 PLFA 总量、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PLFAs量随着硝态氮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 NO3--N N2处理达到最大值。细菌和放线菌的标记脂肪酸含量变化趋势相同。NO3--N N2处理微生物脂肪酸量最多,NO3--N N4浓度下微生物 PLFAs多样性值最高。根据典型性相关分析,得出铵态氮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含量影响较为显著,土壤中硝态氮和含水量对细菌含量影响较为显著。【结论】当氮沉降量小于80 kg·hm -2 a -1时,铵氮和硝态氮处理均促进了微生物的生长,但增长幅度不同。铵态氮的最高氮处理和硝态氮的中氮处理,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增长,铵态氮的中氮处理和硝态氮的最高氮处理,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增加。铵态氮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含量影响较为显著,土壤中硝态氮和含水量对细菌含量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8.
69.
中国春大豆品种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李向华  常汝镇 《作物学报》1998,24(3):325-332
本文对89个中国春大豆品种的18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聚类,逐步判别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用“遗传距离”定量测定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并根据“遗传距离”将春大豆品种分为六类:东北早熟春大豆,东北中熟春大豆,黄淮春(夏)大豆,长江春大豆,西北春大豆,黄淮晚熟春(夏)大豆及南方春大豆。在聚类分析基础上用逐步判别分析选出分枝数,节数,荚数,百粒重,单株粒重,粒形指数,生育后期,全生育期,蛋白质含量等11个对品种分  相似文献   
70.
细菌肥料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点论述了细菌肥料在我国林业生产建设中的重要性、细菌肥料发展史、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细菌肥料的动态以及细菌肥料在我国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