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林业   107篇
农学   81篇
基础科学   86篇
  113篇
综合类   652篇
农作物   101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216篇
园艺   85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细胞分裂素(CTK)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主要作用是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此外,CTK能够通过参与细胞分化来调控根分生组织大小,对根系生长有负调控作用。异戊烯基转移酶(IPT)是CTK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限速酶,在高等植物中均以多同源拷贝形式存在。为了探寻二穗短柄草IPT基因的进化起源,并阐明同源基因间潜在的功能分化及其在根系生长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首先,对拟南芥及二穗短柄草的IPT基因进行了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其次,利用荧光定量的方法对二穗短柄草中各IPT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通过构建IPT基因RNAi的表达载体,对二穗短柄草中多个IPT基因的转录进行了沉默干扰。结果表明,tRNA-IPT可能代表了IPT祖先基因的功能,而且是ATP/ADP-IPT基因的供体基因。二穗短柄草各IPT基因具有一定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大部分ATP/ADP-IPTs处于转录不活跃状态,而tRNA-IPTs在根部和叶部的表达量都很高。因此,IPT基因在单子叶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中可能采用了不同于拟南芥的方式发挥功能,其主要的发挥功能形式是tRNA类型。二穗短柄草转IPT-RNAi植株表现出根系增强的表型,说明在根系早期发育阶段,二穗短柄草ATP/ADP型IPT基因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由于IPT基因在早熟禾亚科物种中较为保守,本研究可为增强麦类作物根系发育与提高抗旱性提供必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2.
为了解大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各器官蜡质的组成及其晶体结构,以大麦品种Morex 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GC)技术对其叶片、穗下茎和叶鞘三个器官的表皮蜡质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蜡质晶体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从大麦品种Morex 表皮蜡质中鉴定出烷烃、初级醇、醛、脂肪酸和二酮等20种主要化合物成分,且蜡质碳链长度的分布范围主要为C22~C33。大麦叶片中初级醇含量最高,以C26 醇为主,其次是烷烃、醛和二酮,脂肪酸最少。大麦孕穗和扬花期,不同器官间蜡质总含量有显著差异,叶鞘最高,穗下茎最少。二酮在不同器官中都存在,其中,叶鞘和穗下茎中β-二酮的含量最高。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叶片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均为片状,而叶鞘和穗下茎表皮晶体蜡质结构均为棒状。  相似文献   
53.
采用微卫星DNA指纹图谱技术对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进行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3对罗非鱼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82对多态性高、带型清晰稳定的引物,用这 82对引物检测3种罗非鱼的遗传结构,共检测到605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7.37个,数据经Popgen32计算和EXCEL工具作图,构建3种罗非鱼的DNA指纹数据库,并绘制了DNA指纹图谱模式图。结果显示,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179 6、0.530 1和0.312 2,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203 2、0.678 6和0.291 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075 4、0.608 3和0.152 8,由此可见,尼罗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同时筛选得到16对具特异性条带的核心引物组合可将3种罗非鱼完全区分,每个位点可在其中一种罗非鱼中扩增出独有的条带,从而将这种罗非鱼与其它两种区分开来,将16对特异引物的图谱数据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码指纹,可以方便地应用于罗非鱼及其杂交种的鉴定研究。为解决罗非鱼品种混杂遗传渐渗问题和保护罗非鱼种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4.
贵阳市花溪区久安煤矿煤矸石现状及植被恢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煤矸石及污染土壤植被难于恢复的原因,对花溪久安煤矿煤矸石及污染土壤的农化性状、重金属含量和植被覆盖度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花溪久安煤矿区的煤矸石及污染土壤酸度大,有效硫、锰含量过高,有效磷、钾缺乏,碱解氮含量低,是导致大多数植物难以正常生长的原因;重金属含量比对照土壤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都远低于国家无公害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煤矸石及污染土壤的植被覆盖度很低,要恢复植被,必须对煤矸石山的土壤进行改良,并筛选出适宜的耐性植物。  相似文献   
55.
【目的】泡核桃林的土壤质地是决定核桃产量的重要因素。开展喀斯特地区泡核桃林土壤肥力状况及微生物群体功能年际变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指导泡核桃科学高效地生产,而且能为该地区的石漠化治理、土地修复实践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喀斯特地区不同种植年限(4、5、6、7 年)泡核桃林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无机氮(硝态氮、铵态氮)的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泡核桃种植 5、6 年后,土壤酶活性普遍高于种植 4、7 年。(2)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微生物量碳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微生物量氮逐渐增加,且种植 5、6、7 年后差异不显著;泡核桃种植 4 年后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其他年限。(3)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铵态氮含量呈波动式变化,硝态氮先增后减,且种植 6 年后的硝态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年限处理。(4)酶活性、微生物量和无机氮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0~10、10~20、20~30 cm)的增加而降低,显示出明显的“表聚现象”。(5)酶活性、微生物量和无机氮含量三者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总体来看,泡核桃林的建立有利于喀斯特地区的土壤发育。在泡核桃种植 7 年后,应注重水肥管理以提升泡核桃果实的质量,同时为该区的生态恢复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56.
丛枝病是我国毛竹的重大灾害性病害,发生普遍而严重,已成为发展毛竹生产的一大障碍。专用农药“竹康乳油”和毛竹专用有机复合肥及整套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对丛枝病防治效果和毛竹生长有良好的作用,推广防治面积1 666.7 hm2。林地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采取病虫兼治的策略和实施修山、清理病原、施肥、注射施药等综合防治措施,连续3年综合治理后,严重感病的竹林得到恢复,新竹量、立竹密度分别达793.69根/hm2.年和3450根/hm2,比对照增加91.4%和74.2%,防治效果极显著,达97.4%;面上推广也取得了显著效果,防治效果达82.7%。  相似文献   
57.
简析了日光温室生态系统西红柿生育特点和病虫害发生特点,并提出“改善环境、健身栽培、综合预防、合理用药”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8.
为了评价林丹在环境介质中的持久性,对林丹的土壤降解、水解、光解与快速生物降解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林丹的土壤降解半衰期为36.9~68.6d,水解半衰期为8.94~2310d,对光反应稳定,难以快速生物降解。林丹对斑马鱼的96h—LC50为4.22μg·L^-1,对环境生物具有极高的毒性;林丹在金鱼体内的生物富集系数BCF〉1000,具有较高的生物富集性。根据试验结果推断,林丹在环境介质中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很容易在食物链中发生生物积累。  相似文献   
59.
研究测定了杜仲叶粉营养成分含量并以3%和4%杜仲叶粉替代饲粮中相同量的小麦次粉对长大二元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胴体肉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杜仲叶粉中含粗蛋白质10.46%,粗脂肪4.10%,高于一般谷物籽实,维生素C和核黄素含量丰富。从杜仲叶粉中分离和提取出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较高。饲粮中添加3%和4%杜仲叶粉对肥育猪的日增重无促进作用,但3%杜仲叶粉组对提高屠宰率和改善肉质方面效果明显,能明显增大眼肌面积,降低滴水损失,提高肌肉嫩度,增加干物质和肌内脂肪含量。3%优于4%杜仲叶粉添加量。  相似文献   
60.
选取撂荒田地为试验样地,以入侵植物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为对象,以土著优势物种窃衣(Torilis scabra Thunb.)为参照,通过对入侵植物和土著植物根际土壤的采样分析,研究了入侵植物对入侵地土壤特性及土壤碳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土著物种窃衣相比,豚草入侵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89.13%,全氮含量增加42.15%,铵态氮含量增加43.69%,硝态氮含量增加35.36%,微生物量碳增加52.08%,微生物量氮增加61.26%,氮净矿化速率增加1.41倍,氮净氨化速率增加206倍,但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豚草显著改变了入侵地土壤的理化特性,加速了土壤碳氮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