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9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700篇
林业   628篇
农学   899篇
基础科学   463篇
  1079篇
综合类   1762篇
农作物   376篇
水产渔业   279篇
畜牧兽医   700篇
园艺   256篇
植物保护   35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4年   4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1969年   3篇
  196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探讨绿色木霉固体发酵产孢子的最佳发酵培养基。运用响应面法设计试验,筛选出主要影响因子碳酸钙、硫酸铵及氯化锰,以孢子量为响应值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并借助Design Expert 8.0.6软件进行分析数据并确定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28℃,接种量15%,料水比1:0.70的培养条件下发酵7天,孢子量为8.505×109CFU/g。通过优化,最终确定最佳发酵配方为:麸皮(过40目筛)50%,稻壳粉(过20目筛)30%,玉米粉(过80目筛)20%,硫酸铵1.08%,黄豆饼粉2.00%,玉米浆干粉2.00%,碳酸钙0.55%,氯化锰0.37%,pH 6.0~7.0。该配方所用原料廉价易得,发酵水平高,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2.
针对甘肃定西地区马铃薯生产长期大量施用化肥造成马铃薯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处理对旱地覆膜马铃薯根系吸收能力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施用量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处理显著增加了马铃薯根系活力、活跃吸收面积和总吸收面积,且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逐渐增加,在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达到3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降低;不同施用量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处理对马铃薯根系总根长、根体积、总根尖数和主根直径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增加了0~0.50、0.51~1.00和1.01~1.50mm直径范围内马铃薯根系的总根长;施用有机肥的处理显著增加了马铃薯块茎产量,与纯施化肥相比分别提高了11.32%、16.04%、23.53%和12.69%。综上所述,在定西地区,施氮量为纯氮180kg/hm2,氮、磷、钾配比为4:3:3(N:P2O5:K2O),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为30%是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13.
木薯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优良品种的选育一直是木薯科研工作的重点,而多倍体的巨型性特点为其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多倍体研究大多是体细胞加倍,有性多倍化研究起步较晚,而本课题组通过2n配子有性活体杂交,成功获得了首例木薯有性四倍体植株。为了研究木薯有性四倍体的遗传稳定性,本研究分别采用:田间的农艺性状观测(生长稳定期)、流式细胞术、叶片染色体计数、蛋白质含量测定/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及淀粉含量测定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木薯有性四倍体各株系农艺性状均保持了母株器官巨型性的多倍体特征;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木薯有性四倍体各株系叶片DNA含量均为二倍体亲本(SC5)的两倍,相对应的叶片染色体数目也为二倍体亲本(SC5)的两倍,且视野中四倍体细胞所占比例均在90%以上;各株系蛋白质含量均小于二倍体对照组,且有性多倍体株系电泳谱带基本相似;在淀粉含量测定中,其各株系淀粉含量均小于对照组,且各株系之间含量波动较小。本研究结果表明木薯有性四倍体植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对木薯多倍体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4.
以3个红叶山茶品种‘红叶黑魔法’、‘黑魔法’和‘黑蛋石’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叶片不同发育阶段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总花青苷含量及叶色参数L~*、a~*、b~*值,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叶色参数与叶片色素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先,3个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同一发育阶段的色素含量相近。‘红叶黑魔法’和‘黑蛋石’叶片总花青苷含量在新叶展开10 d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极显著下降,而‘黑魔法’叶片的花青苷含量则变化不大。其次,从色素比值来看,在新叶展开10 d时,花青苷的所占比值最大,‘红叶黑魔法’和‘黑蛋石’的花青苷比值分别达到87.88%和79.08%,极显著地高于叶绿素所占比值。到50 d时,花青苷比值下降至31.74%和23.68%,且3个品种花青苷含量相近,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比例则显著增加,这一结果较好地解释了这3个品种叶片的呈色变化,说明花青苷含量及其各种色素含量的比例变化是导致红叶山茶叶色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后,3个品种的a*值均与花青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呈负相关,a~*值可作为描述红叶山茶品种叶色变化的代表性参数。  相似文献   
115.
植物数量抗病基因克隆及其抗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育广谱、持久抗病的作物品种,不仅需要深入研究质量抗病性,而且需要更深入地洞悉数量抗病性的可能作用机理。而目前,人们对数量抗病基因的可能特征和数量抗病性的机理的认识还相当模糊,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数量抗病基因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本文首先综述数量性状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的克隆策略和精确获取数量抗病性状值的方法;其次根据数量抗性座位(quantitative resistance loci。QRL)的相关研究进展,对QRL的可能特征进行一定的综述,认为部分QRL的抗性机理直接对应于R基因、抗病基因类似物(resistance geneanalogs,RGA)、防卫基因、防卫反应途径中的相关基因等在植物抗病性上的作用机理;最后,作者推测存在4种抗性特征的QRL,即小种特异性或非特异性QRL和“病原菌”特异性或广谱性QRL,并认为数量抗性持久性的遗传基础与这些不同特征的QRL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该综述将对QRL的候选基因分析和克隆、数量抗病机理研究和QRL的育种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6.
以湖北巴东产的皱皮木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皱皮木瓜果实7个不同生长期采样,通过果实颜色、纵横径、鲜果质量等形态特征的测定,并采用HPLC法对不同生长期内的有效成分(齐墩果酸、熊果酸、原儿荼酸、绿原酸)进行检测,综合评价皱皮木瓜最佳的采收季节和质量指标.结果 表明:(1)皱皮木瓜的纵径、横径、鲜果质量增长随生长阶段呈逐渐递...  相似文献   
117.
针对马铃薯速冻薯条市场规模、生产产能、加工工艺研究及加工装备开发等现状,该文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国内速冻薯条市场需求逐年增加,呈现消费方式多样化、消费场景多元化的特点;速冻薯条生产企业两极分化严重,中等规模(3~5t/h产能)生产线自主配套能力相对空白。指出国产速冻薯条加工存在问题,提出了注重工艺研究、加强核心技术装备开发和完善成套生产线配套能力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8.
太子参须提取物对鸭流感病毒体外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尝试性探究太子参须提取物对鸭H9N2亚型流感病毒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本文基于TCID50试验检测鸭H9N2亚型流感病毒体外感染不同处理组的MDCK细胞.结果 表明,太子参须提取物高低剂量组(75%、25%)和黄芪多糖阳性对照组均对鸭H9N2亚型流感病毒体外生长产生抑制,且太子参须提取物高剂量组(75%)的抑制作用最优...  相似文献   
119.
SSR和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桑树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和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的定义和各自优点进行了综述,并展望这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在桑树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0.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适宜经营密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间伐研究缺乏长期定位资料的状况,对东北东部林区同一立地条件下、同一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取不同密度经营指数(近似0.7、0.8、0.9、1.0、>1.0)进行了间伐,并长期记录其生长状况,研究其间伐的长期效果。结果表明:到达成熟期时,样地内保留木的平均胸径是随着经营密度指数的增大而减小,即间伐强度越大,林木的平均胸径越大。而不同的经营密度指数对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综合研究认为:落叶松人工林适宜采取的经营密度指数为0.7、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