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4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林业   133篇
农学   151篇
基础科学   49篇
  213篇
综合类   1133篇
农作物   175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374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10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筛选出适宜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种植推广的播种方式及播种行距,本研究以燕麦(Avena sativa)和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为试验材料,探求其在混播、间作及不同行距下的生产性能及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混播处理生产性能优于间作处理,30 cm处理优于其他行距。混播草地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具有混播优势,混播草地中燕麦与饲用豌豆的种间相容性较好,两者间促进作用大于竞争作用,行距为30 cm与25 cm时,燕麦的竞争能力大于饲用豌豆。综合评价显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燕麦/饲用豌豆混播行距30 cm时效果最佳,干草产量最高,适于建植应用。  相似文献   
52.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virulence genes of Campylobacter spp. isolated from chicken and swine farms in Jiangsu Province. Campylobacter spp.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two hundred and fifty feca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wenty-five animal farms in Jiangsu Province. Campylobacter strains were tested for th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against to 9 kinds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by using an agar dilution method. Eight virulence genes (cdtB, cadF, htrB, clpP, csrA, wlaN, cstⅡ, and cgtB) were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Ninety-three Campylobacter strain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250 samples, including 45 C. jejuni strains and 48 C. coli strains.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was found for nalidixic acid (80.0%), tetracycline (71.1%) and ciprofloxacin (66.7%) in C. jejuni isolates. The C. coli isolates were most frequently resistant to erythromycin (87.5%), nalidixic acid (79.2%) and azithromycin (72.9%). Moreover, the multi-drug resistance (resistance to three or more antimicrobial classes) was common among Campylobacter isolates with a rate of 67.7%. On the other hand, the 93 Campylobacter strains showed a wide variation for the presence of the 8 virulence genes, cdtB and cadF were positive for all isolates,while htrB, clpP, csrA, wlaN, cstⅡ and cgtB was 97.8%, 76.3%, 18.3%, 5.4%, 2.2%, and 0%,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of Campylobacter strains from animal origin was relatively serious. In addition, the virulence-associated genes were detected widely among Campylobacter strains.  相似文献   
53.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品种(系)青年肉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探究不同品种(系)肉牛的耐热性差异。选取体重[(185.89±14.02)kg]相近、健康的青年西杂牛(西门塔尔牛×宣汉黄牛)、地方黄牛(宣汉黄牛)和犏牛(娟姗牛×麦洼牦牛)各6头为研究对象,试验期间不同品种(系)的青年肉牛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时间为2015年4—9月,预试期7d,正试期180d。结果表明:1)试验牛舍5—8月温湿度指数(THI)高于72,属于热应激期,且显著高于4月(热应激发生前)和9月(热应激发生后)(P0.05);热应激环境导致各试验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显著升高(P0.05)。试验期间犏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显著高于西杂牛和地方黄牛(P0.05)。2)热应激期内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单位体重干物质采食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6月为最低,均较4月显著降低(P0.05),且降低幅度为犏牛西杂牛地方黄牛。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的平均日增重(ADG)均在6月最低,分别较4月降低了27.62%(P0.05)、10.81%(P0.05)和46.15%(P0.05);西杂牛的ADG在4—7月显著高于犏牛(P0.05)。西杂牛和犏牛的料重比(F/G)以6月为最高,分别较4月升高了63.01%(P0.05)和89.03%(P0.05);地方黄牛的F/G在9月最高,较4月升高了53.12%(P0.05)。3)热应激期内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7月均较4月显著降低(P0.05);西杂牛7月的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较4月显著降低(P0.05),而热应激对地方黄牛和犏牛的EE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热应激期内犏牛中性洗涤纤维(NDF)(6月)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5—8月)较热应激发生前显著降低(P0.05);热应激期内西杂牛和犏牛钙(Ca)(西杂牛:6—8月;犏牛:5—8月)和磷(P)的表观消化率(西杂牛:6—7月;犏牛:5—8月)较热应激发生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期间,不同品种(系)牛的CP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西杂牛和地方黄牛的EE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犏牛(P0.05),地方黄牛的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西杂牛和犏牛(P0.05),西杂牛和地方黄牛的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犏牛(P0.05)。此外,5—9月地方黄牛的Ca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犏牛(P0.05)。4)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血清中葡萄糖(GLU)浓度均以6月最低,较4月分别降低了16.82%(P0.05)、12.82%(P0.05)和15.90%(P0.05);热应激期间各试验牛血清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浓度均以7月最低,显著低于4月(P0.05);试验期间西杂牛和地方黄牛血清中尿素氮(UN)浓度随年龄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而犏牛血清中UN浓度则持续升高;6—9月各试验牛血清肌酐(CRE)浓度均显著高于4、5月(P0.05),且7—9月犏牛血清CRE浓度显著高于地方黄牛(P0.05)。综上所述,热应激导致不同品种(系)青年肉牛生产性能降低、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地方黄牛的耐热应激能力强于西杂牛和犏牛,犏牛对热应激最敏感。  相似文献   
54.
为考核实验室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能力,设计和实施了“CNAS T0459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能力验证计划”.利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和经典H1N1猪流感病毒核酸标准物质制备6组能力验证阳性样品,经实验室检测分析,所制备的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均达到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对能力验证样品的要求.将6组阳性样品和1组阴性样品编号后下发54家参试实验室,共有50家实验室报送了有效数据,其中完全达到能力验证要求的实验室共34家,满意率达68%,其余16家为不满意实验室,包括8家实验室检测经典H1N1猪流感病毒满意,但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特异性检测不满意.本次能力验证为整体提升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水平和评估各级实验室检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蒲小鹏  师尚礼  杨明 《草原与草坪》2011,31(5):85-90,96
中国是一个草原大国,具有悠久的草原管理历史。约1万年前,中华大地在渔猎生存方式中逐渐出现了原始畜牧业的萌芽,距今4 000年,出现了游牧部落,但有文字记载的天然草原管理思想出现得比较晚,蒙古族在元朝前后制定的法令起到了管理国家和保护生态的双重作用;藏族从宗教思想、法令及民风民俗方面内容丰富,有效地保护了青藏高原生态和人...  相似文献   
56.
为揭示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子午岭林区生态气候效应特征,利用子午岭林区太白镇气象站气候资料和周边非林地华池县和庆城县气象站同步观测资料,分析月气象要素的年变化曲线和资料序列方差的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子午岭林区各月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周边地区,林地5、7、9月降水量及4-9月降水时间和空气湿度明显多(大)于周边地区,林地盛夏(6-8月)月平均蒸发量明显偏小,表征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地的生态气候效应具有明显的冷凉、湿润和水分利用率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57.
几种农药对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椹菌核病是果用桑树的重要病害,为高效、安全控制该病对桑果生产的危害,进行了大田农药防治筛选试验。结果表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硫磺粉剂5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桑叶和桑椹无明显药害;70%甲基托布津粉剂1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倍和3 000倍液以及40%嘧霉胺粉剂1 000倍液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8.
记述了分布于我国的直翅目(Orthoptera)蝗总科(Acridoidea)、蝼蛄总科(Gryllotalpoidea)、菱蝗总科(Tetri-goidea)、蚤蝼总科(Tridactyloidea)、螽斯总科(Tettigonuroidea)、蟋蟀总科(Grylloidea)等14个科的40种桑树害虫,分别介绍了害虫的中文名称、学名、寄主种类及主要分布区域,为了解和控制上述直翅目桑树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相关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59.
洑飞波 《广东饲料》2011,20(3):28-29
粉碎机是饲料生产的主要设备之一。粉碎效率的高低,设备是否运转正常直接影响饲料生产的质量、产量及饲料生产的综合成本。同时也影响饲料内在的质量和动物的饲养效果。现针对只购买单台粉碎机并自行安装风网的用户提几点建议:1.粉碎机的选型粉碎机选型时,要考虑到产量需求、原料的粒度、水分、原料的可碎性、原料的吸湿性和原料对温度的敏感性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后道工序对粉碎粒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0.
采用人工拼接的方式拼接了非洲马瘟病毒(AHSV)含有绝大多数线性抗原表位的VP7编码基因片段,克隆于pET-30a构建重组质粒pET-30a-VP7,将pET-30a—VP7转化BL21(DE3),经1.0mmol/LIPTG诱导,外源基因以包涵体的形式获得高效表达。通过Dot-EuSA以及ELISA试验证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纯化后表达产物作为诊断抗原包被酶标板建立了检测AHS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0.25μg/m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40,待检血清阳性临界值初步定为0.25。用此方法和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测了184份血清样品,结果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