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25篇
  免费   19089篇
  国内免费   31483篇
林业   10139篇
农学   8502篇
基础科学   9794篇
  37028篇
综合类   46835篇
农作物   8356篇
水产渔业   7040篇
畜牧兽医   13638篇
园艺   5357篇
植物保护   7708篇
  2024年   1252篇
  2023年   1800篇
  2022年   3152篇
  2021年   2830篇
  2020年   4297篇
  2019年   7474篇
  2018年   6770篇
  2017年   8226篇
  2016年   8478篇
  2015年   9228篇
  2014年   8396篇
  2013年   8973篇
  2012年   9901篇
  2011年   9066篇
  2010年   7767篇
  2009年   6861篇
  2008年   5946篇
  2007年   5776篇
  2006年   4941篇
  2005年   4192篇
  2004年   3559篇
  2003年   2871篇
  2002年   2618篇
  2001年   2158篇
  2000年   1852篇
  1999年   1515篇
  1998年   1252篇
  1997年   1254篇
  1996年   1106篇
  1995年   1165篇
  1994年   1156篇
  1993年   911篇
  1992年   937篇
  1991年   779篇
  1990年   600篇
  1989年   590篇
  1988年   534篇
  1987年   395篇
  1986年   405篇
  1985年   211篇
  1984年   197篇
  1983年   190篇
  1982年   190篇
  1981年   238篇
  1980年   193篇
  1979年   150篇
  1978年   130篇
  1975年   109篇
  1965年   137篇
  1964年   1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外源绿原酸对苹果抗病相关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离体培养方法对富士、红星和八棱海棠进行绿原酸处理,研究苹果在外源绿原酸处理下POD、PPO、PAL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富士以0.0001%绿原酸、红星以0.0008%绿原酸、八棱海棠以0.0004%绿原酸处理后,其PAL活性均显著提高,苹果体内也因此而提高了绿原酸水平。  相似文献   
62.
果梅幼树对春施~(15)N-硫铵的吸收与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俊  章镇  盛炳成  孙其宝 《果树学报》2003,20(4):280-283
以盆栽3年生细叶青梅/毛桃为试材,研究了早春施用~(15)N-(NH_4)_2SO_4条件下,果梅对~(15)N的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春季土温较低,限制了植株对肥料氮的利用率。在新梢旺长期,植株从肥料氮中吸收的氮素营养主要用于新生器官的建造,且新梢成为~(15)N的主要分配中心,其次即为果实,再其次为细根。至花芽分化期,植株的生长中心已发生转移和分散,但春施氮对促进当年生枝的花芽分化和维持叶片正常光合功能仍有重要作用,此期亦是根系生长的关键时期之一,且与贮氮相比,春施氮更有利于当年新根的萌发和根系的扩大。  相似文献   
63.
Yellow sticky-traps and a modified Johnson-Taylor suction-trap were used to index the relative population dynamic of leafhoppers associated with sesame in the east Mediterranean region of Turkey. Comparison of the obtained results signified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oth traps. 32 leafhoppers species were caught in the suction-trap while only 18 species were determined on yellow sticky-traps. For most of the leafhopper species, relatively more males were determined on the yellow-traps than in the suction-trap, indicating a higher activity of male leafhoppers during daytime hour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asonal flight pattern as indexed by sticky-traps and by suction-trap was only observed forAsymmetrasca decedens (Paoli) andEmpoasca decipiens Paoli. For most other leafhopper species no or only a very poor correlation for the relative population dynamic was determined between both traps. Important leafhopper vector species, e.g.,Circulifer haematoceps (Mulsant et Rey) andOrosius orientalis (Matsumura) were better represented in yellow sticky-trap catches than they were in the suction trap.
Zusammenfassung  Die relative Populationsdynamik der mit Sesam assozüerten Zwergzikaden wurde mit beleimten Gelbtafeln und einer stationären Johnson-Taylor-Saugfalle an der südöstlichen Mittelmeerküste der Türkei untersucht. Beim Vergleich beider Methoden zeigten sich deutliche Unterschiede zwischen den Fallentypen. In der Saugfalle konnten 32 Zwergzikadenarten erfaßt werden, während dies auf den Gelbtafeln nur 18 Arten waren. Die meisten Zwergzikadenarten zeigten auf den Gelbtafeln ein stark in Richtung der Männchen verschobenes Geschlechterverhältnis, was eine erhöhte Flugaktivität der Männchen während des Tageslichts vermuten läßt. Auch der Verlauf der saisonalen Flugaktivität war für die meisten Zwergzikadenarten zwischen den beiden Fallentypen sehr unterschiedlich, und es konnten zwischen Saug- und Gelbfalle keine deutlichen Korrelationen hergestellt werden. Nur für die beiden zusammen erfaßten ArtenAsymmetrasca decedens (Paoli) undEmpoasca decipiens Paoli wurde ein enger Zusammenhang zwischen der mit der Saugfalle und den gelben Leimtafeln erfaßten relativen Populationsdynamik festgestellt. Wichtige Vektorenarten unter den Zwergzikaden, z. B.Circulifer haematoceps (Mulsant et Rey) undOrosius orientalis (Matsumura) waren auf den Gelbtafeln besser repräsentiert als in der Saugfalle.
  相似文献   
64.
小麦化感作用物的提取,分离及其对白茅的杀除效果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小麦颖壳提取物经3520树脂分离后,对所得甲醇洗脱物离心,分得油类似物、上清液及沉淀物。前两个组分在300mg/L的浓度下,对白茅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8%。上清液经硅胶柱分离,得7个亚组分,其中第1、3和7号亚组分在500mg/L浓度下对白茅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5%、91%和95%。第3亚组分经葡聚糖凝胶柱分离,又分得A、B、C 3个组分,褐色粉末状的B组分在1000mg/L浓度下使白茅的生长量下降81%。从而证明小麦颖壳对白茅的化感作用是由多个化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室内和温室及大田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颖壳中的甲醇洗脱物在24mg/株的剂量下对白茅生长的抑制率可达90%以上。这暗示,小麦颖壳中的甲醇可溶物可望开发成为防治白茅的生物除草剂。  相似文献   
65.
华北地区夏玉米田马唐治理的生态经济杀除阈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于1992~1994年研究夏玉米田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L.)治理的生态经济阈期,借助计算机进行数学模拟,建立夏玉米的相对产量与马唐的相对干扰生长时间、相对出苗时间的函数关系。苗后马唐干扰生长的相对时间即相对天数(Xu)与夏玉米相对产量(Yu)的关系式为: Yu=101.5/{1.0 0.01756EXP[—(—0.0876Xu 0.0004888Xu~2)]}…………(1)苗后马唐出苗的相对时间与玉米相对产量的关系式为: Yd=100.73/{1.0 0.96EXP[—(0.06346Xd-0.00006859Xd~2)]}……………(2) 根据生态经济杀除阈期的定义和(1)、(2)两公式计算可知:夏玉米田马唐防除的生态经济杀除阈期的始期应从夏玉米苗后生育期总天数的11.8%开始,结束于夏玉米苗后生育期总天数的53.9%。例如华北地区夏玉米全生育期总天数一般是95天,夏玉米苗后生育期总天数(T)约为88天,故夏玉米田马唐防除的生态经济杀除阈期约在夏玉米苗后10.6—47.5天之间。  相似文献   
66.
非自然越夏区小麦白粉病模拟鉴定病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90~1995年根据陕西省关中麦区小麦白粉病侵染循环特点,人工模拟自然发病条件,在非自然越夏区杨陵(省农科院试验地)成功地建立起白粉病菌可周年存活,且秋、春季均能充分诱发感染的混合菌系病圃,宜对小麦种质材料进行全生育期抗白粉病鉴定。利用该病圃已对陕西省1000余份小麦品种(系)及部分国内外抗源亲本材料做了抗病性鉴定和利用评价。  相似文献   
67.
蜗牛(Bradybaena kiangsinensis Martens)是我国的特有种群,它的腺体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由于蜗牛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而忽视了其在生防中的作用。为探索蜗牛用于生防的可能性,作者对蜗牛提取液的抑菌和溶菌效果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蜗牛液采用活体提取法,以无菌水作提取介质,用量为蜗牛量的30%,常温下浸提1h,然后过滤备用,以无菌水作提取液对照。抑菌试验采用含毒介质法,即取9ml PDA培  相似文献   
68.
山羊高床舍饲配套饲养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春江 《家畜生态》2004,25(2):68-70
山羊高床舍饲技术通过修建标准化山羊圈舍,实现山羊饲养过程中对山羊个体的有效控制和辅助,降低饲养劳动量和劳动强度;通过带动种草养羊、养羊与沼气结合,在实现山羊饲养的同时,促进了退耕还草、封山育林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69.
研究肉仔鸡成长过程中行为变化对产热量的影响 ,将 2日龄肉仔鸡 36只分为自由摄食、 50 %摄食和绝食 3组进行观测。立位行为集中在明期 ,特别是摄食 30min前后 ,暗期几乎没有出现立体行为。 2日龄时 ,每天约有 70 0min是立位的 ,其后 ,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减少。在自由采食区 ,公雏比母雏摄食时间长。 50 %摄食区较自由采食区的摄食时间少。在绝食区 ,随着日龄的增加 ,公母的立位时间呈现减少倾向。 2 1日龄之前随着日龄的增加其摄食时间也增加 ,其后呈现相反倾向。产热 (HP ,kJ/kg0 75)与摄食时间有相同倾向。在 2 1日龄前公雏的HP比母雏低 ,2 1日龄后母雏比公雏低。 1天中各个区的HP活动规律是摄食后 1h内最高 ,暗期降低 ;限制摄食量后 ,HP降低 ,明期和暗期的HP差也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70.
百合组培中鳞片处理及其颜色变化与鳞茎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百合鳞片发育程度、切割段数、形态及生理变化、培养基的P 和K含量与鳞茎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 取中层鳞片、每片横切6 段的繁殖系数最高, 基部鳞片结鳞茎数最多, 且鳞茎发生最早。鳞片由基部向顶部繁殖系数递减。培养过程中鳞片颜色和形态变化依次为乳白色、浅黄、浅紫色、绿紫、鳞片干枯、鳞茎增大, 鳞片由浅黄变为绿紫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增加, 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适当增加培养基中P、K的含量可提高鳞茎形成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