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6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311篇
林业   262篇
农学   166篇
基础科学   134篇
  333篇
综合类   1667篇
农作物   198篇
水产渔业   131篇
畜牧兽医   596篇
园艺   254篇
植物保护   17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采用环氧树脂和水性聚酰胺对豆粕进行复合改性制备无醛胶黏剂,对豆粕胶黏剂的性能指标和胶合板的胶合强度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以下最佳工艺参数:当热压温度为120℃、环氧树脂与水性聚酰胺改性豆粕溶液的质量比为20:80、热压时间600 s时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最高,为0.7628 MPa,达到国家标准GB/T 9846...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黄土高原腹地甘肃合水MJY全新世土壤剖面磁化率、全铁、TOC、Rb、Sr和Rb/Sr等气候代用指标的测定分析,揭示了与全新世环境变化相对应的成壤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阐明黄土高原中部地区环境资源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为全新世早期,黄土高原中部地区气候比较温和干燥,风尘堆积速率降低,地表植被以草本为主,并有一定的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土壤发育表现为边沉积边成壤;全新世中期,气候温暖湿润,地表植被发育,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大于风尘堆积作用,随着沉积和成壤的继续,土壤层深厚,形成古土壤层(S0);全新世晚期,气候开始恶化,干旱少雨,植被退化,沙尘暴频繁发生,风尘堆积作用大于风化成壤作用,土壤退化形成的现代黄土层(L0)覆盖了土壤(S0)使之成为埋藏古土壤。在寺洼文化时期(3250—2520 a B.P.),由于气候干旱使环境资源恶化,土壤退化严重,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文化形态从原始的农耕文化转向游牧类型文化。  相似文献   
33.
广西乡土园林树种种质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西区内各主要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乡土园林树种种质资源分布状况调查,了解了广西观赏价值较高的乡土园林树种的基本情况。为系统地认识广西乡土园林树种,广泛而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发展这些植物资源,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分阶段SO2缓释剂处理结合冰温对龙眼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Shixia'为材料,研究了分阶段SO2缓释剂处理结合冰温贮藏技术对龙眼果实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与3 ℃对照果实相比,分阶段SO2缓释剂结合冰温贮藏技术提高了果皮的h值,改善了果皮色泽,降低了果实呼吸强度,显著抑制了果皮PPO活性,提高了果皮细胞膜透性,贮藏48 d好果率为91.15%,较好地维持了果肉品质和维生素C(Vc)、可滴定酸(TA)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与直接SO2缓释剂结合冰温贮藏技术相比,该技术显著降低了果肉SO2残留量.  相似文献   
35.
砾石含量对土壤可蚀性因子估算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砾石(>2 mm)是土壤组成部分之一,其含量对侵蚀产沙有重要影响。在土壤可蚀性因子(K)计算中充分考虑砾石含量的影响,计算所得土壤可蚀性因子会更加准确。利用30弧秒分辨率土壤砾石含量和土壤质地等级等数据,利用文献报道的砾石含量与土壤渗透性和土壤侵蚀关系估算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分析估算砾石含量对土壤可蚀性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剖面中砾石的存在,通过降低土壤入渗速率(土壤渗透性等级增加5.68%)、增加地表径流而使土壤侵蚀增加,进而使全球土壤可蚀性因子增加4.43%;砾石覆盖通过保护土壤免遭雨滴打击和径流冲刷减少侵蚀,在山地、荒漠(沙漠和戈壁)地区,这一影响会使土壤可蚀性值减小约18.7%。考虑土壤剖面砾石含量和表面砾石覆盖综合影响时,土壤可蚀性因子降低5.52%。(2)以砾石影响为主的地区,占全球62.7%,土壤可蚀性因子可降低0.0091( t?hm2?h)?( hm-2?MJ-1?mm-1);以剖面砾石影响为主的地区,占全球的31.1%,土壤可蚀性因子增加0.0019( t?hm2?h)?( hm-2?MJ-1?mm-1)。(3)剖面和表面砾石共同作用使6个样区土壤流失速率减少约11.8%。因此,剖面砾石的存在会增加土壤可蚀性,而表面砾石覆盖会减少土壤可蚀性,综合影响使土壤侵蚀降低。在区域土壤可蚀性制图研究中,应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而提高土壤可蚀性因子的制图精度。  相似文献   
36.
土壤总砷测定前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强  刘芳  龚世龙  杨剑虹 《土壤通报》2011,(6):1341-1344
采用加标回收方法比较研究了5种土壤总砷测定的前处理方法(分别为浓HNO3-浓H2SO4-HC1O4法、王水法、浓HNO3-浓H2SO4-V2O5法、浓HNO3-浓H2SO4-V2O5Ⅰ法和浓HNO3-浓H2SO4-V2O5Ⅱ法),结果表明,5种前处理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89.9%~102%之间,变异系数在0.56%~5.27%之间。其中,浓HNO3-浓H2SO4-V2O5Ⅰ法处理,土壤所用消解时间40min左右,其回收率较高,在98.5%~99.1%之间,变异系数较小,在0.56%~0.85%之间;该前处理方法具有消解时间最短、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高及重现性最好的特点,优于其他4种前处理方法,可作为推荐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37.
不同pH值对重金属Pb~(2+)形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Tissier同步提取法分析大pH值跨度范围内,不同pH值变化对重金属Pb2+存在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pH值3~5,浓度小于200 mg/L的范围内,重金属Pb2+向易吸收的形态转变,生物有效性系数较大。随土壤重金属Pb2+浓度的增加,生物有效性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小于200 mg/L的浓度范围内,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最大,重金属Pb2+的生物有效性系数较大。在200~1 000 mg/L浓度范围内,残渣态含量远远大于其他形态,生物有效性较低。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老官台全新世黄土剖面12种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结合本剖面已测定的粒度、磁化率、光释光(OSL)年龄,研究和揭示了它们在表生环境下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古气候意义。微量元素在风化成壤过程中,其活动性由强至弱顺序为BaSrCdPbLiZnCuCrMnCoRbNi。其中Rb、Li、Cr、Co、Zn、Cu、Mn、Ni八种元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相对富集,含量较高;Sr、Ba、Cd三种元素在土壤中相对淋失,含量较低;但Zn、Cu、Mn、Ni、Pb五种元素对黄土层和土壤层的区别不是很明显。因此,Rb、Li、Cr、Co的高含量反映了较温湿的成壤环境,低含量反映了较冷干的粉尘加积环境;而Sr、Ba、Cd低含量反映了较温湿的成壤环境,高含量反映了较冷干的粉尘加积环境。Pb、Zn、Cu、Mn、Ni、Cd元素含量在表土层中的富集主要与现代耕作活动或工业污染有关,反映了人类活动强度的不断增强。LGT剖面主要微量元素的变化清楚地记录了关中盆地自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环境经历的显著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39.
新疆策勒县新开垦农田地表蚀积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插钎法结合气象数据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开垦年限分别为2和1a农田地表进行风蚀风积观测,结果表明,沿主风向,防护林带前后0—3H(树高)内表现为风积,林前风积量明显大于林后风积量,防护林带之间中部主要以风蚀为主。红枣幼苗旁种植的冬小麦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抵御红枣根部风蚀。未开垦的植被盖度3个不同的下垫面内,植被盖度和高度越大,其阻沙积沙能力越强。由于新开垦未种植裸荒地地表疏松无植被覆盖,表现出同阶段内最大的地表风蚀量。新开垦农田地表蚀积变化不仅与植被覆盖度、防护林结构、风速大小与风向紧密相关外,还与地表的微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40.
再生水回灌的农业环境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水量大幅增加,造成局部缺水严重,与此同时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大,而这些污水处理厂出水(再生水)直接排入河流而没有被再次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再生水回用后对土壤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是造成再生水利用率较低的重要原因。本文系统总结了再生水回用对土壤环境的盐分、有机质组分、微生物、重金属、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指出:(1)再生水回用于灌溉在提高肥力的同时,能够引起土壤盐分的累积;(2)再生水回用于灌溉能够导致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变化,也有引起环境卫生的风险,但是风险极低;(3)再生水灌溉能够引起部分重金属元素的累积;(4)再生水灌溉对土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影响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