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70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10篇
  25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刘浩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8):183-186,201
从栏目设置、来稿用稿、论文质量及影响力、发行与传播方面分析了《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十年来的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学报办刊的实践,最后提出学报今后发展的努力方向,以期为各学报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利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了江黄颡(♀)和乌苏里拟鲿(♂)及其杂交子代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18个RAPD随机引物对每个群体8尾鱼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06个条带清晰且重复性较好的RAPD标记,片段大小在200~2 000 bp之间,江黄颡(♀)和乌苏里拟鲿(♂)及其杂交子代3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17.92%、18.87%和25.47%,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940 8、0.936 8和0.928 0,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59 2、0.063 2和0.072 0,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075 4、0.073 8和0.103 6,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108 7、0.108 1和0.150 1;亲缘关系树状图显示杂交子代与母本遗传距离较近,而与父本遗传距离较远。结果分析表明:杂交子代继承了双亲的优良性状,但从母本中继承的遗传物质稍多于父本;杂交子代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两亲本群体,杂交一代基因杂合性增强,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43.
以速生杨木为试材,采用不同的微波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并分别以水和甘油为试剂,分析微波处理前后试材表面动态润湿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对于木材的表面动态润湿性能有一定影响,经适当微波处理后试材的润湿性要好于未经处理的试材的润湿性,且效果与微波处理强度和处理时间有关。在相同的微波处理工艺下,随着处理强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试材的润湿性能总体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4.
常绿白蜡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年生和2年生枝条为扦插材料,用不同处理方法对常绿白蜡进行扦插育苗试验,考察影响常绿白蜡扦插生根的主要因子,结果发现激素种类为影响常绿白蜡嫩枝扦插生根主要因素,其次是插穗类型和浸泡时间,激素浓度影响较小。试验分析表明当年生枝条扦插生根效果比2年生枝条扦插生根效果更好。常绿白蜡嫩枝扦插试验最佳处理为取当年生枝条中部用浓度为500mg/kg的ABT生根粉1号溶液快浸10s,扦插后60天生根率达60%。  相似文献   
45.
比较甘蓝型油菜有、无花瓣近等基因系花器官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无花瓣品系在花蕾、花萼、雌蕊长度上与有花瓣品系无差异,仅雄蕊长度有所下降;无花瓣品系因缺少花瓣,花蕾重量仅为有花瓣品系的55.89%,但花萼、雄蕊、雌蕊重量差异不大,其中花萼和雄蕊重量略有下降,而雌蕊重量则上升。无花瓣品系花器官各部分与有花瓣品系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花瓣缺失上,而花萼、雄蕊、雌蕊、花粉、柱头和蜜腺等形态均无明显差异,因此,该油菜花瓣缺失类型可能与拟南芥等植物花器官发育的ABC模型不符。  相似文献   
46.
测定宁杂1号三系亲本植株及各器官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植株氮含量表现由高到低的趋势,磷含量呈现高—低—高—低—高的w型变化趋势,钾含量呈现高—低—高—低变化趋势。植株及营养器官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生殖器官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则表现为逐渐递增趋势。亲本间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一生育期中,各器官的氮、钾含量和积累量均大于同一器官的磷含量和积累量;单株及各器官的钾积累量多大于同期氮积累量。植株磷素积累在抽薹阶段和结角阶段分别达到高峰。各器官氮、磷、钾积累量多以保持系最高,恢复系最小。针对三系亲本营养吸收积累特性,提出了宁杂1号高产制种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47.
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6033经增菌培养、超声波破碎、冷冻离心后获得粗酶液。粗酶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后,分别进行阴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分子筛层析,最终获得1种纯蛋白酶。该酶分子量为61 2kD,可被苯甲基磺酰氟(PMSF)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强烈抑制,Co2 和Ca2 能增强该酶活力,Fe3 、Zn2 和Cu2 对其活性则有抑制作用。该酶在37℃时,最大酶活力出现在pH值7 0附近,pH4 0时相对酶活力下降到39 0%,而pH9 0时相对酶活力仅维持在8 0%左右。pH7 0时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7℃左右,20℃时相对酶活力下降到54 0%,而60℃时相对酶活力仅为34 0%。以酪蛋白作为底物时测得该酶Km值为1 5mg/ml、Vmax为32 0。  相似文献   
48.
水稻光合对不同光强的响应及品种间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道了水稻光合对不同光强的响应能力及品种间差异。应用14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连续强光和遮荫条件下,测定了籼粳杂交稻亚优2号及其亲本粳稻02428,籼稻3O37和籼型杂交稻汕优63的光合速率,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亚优2号在强光和弱光下光合速率和C3光合酶RuBPC活性比籼型杂交稻汕优63抑制较少,表现有比较稳定的光合特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光抑制条件下,耐光抑制水稻品种的C4光合酶PEPC有诱导增加活性的现象。与其两个亲本相比较,籼粳杂交稻亚优2号的光合特性更相似于粳稻02428。因此,在配组具有优良光合性状的籼粳杂交稻品种时,广亲和高光效种质02428是一个值得利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49.
单季稻区蜘蛛群落的研究——多样性,优势度,排序和聚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7~1988年对江苏省江浦县和安徽省铜陵市两地单季稻区蜘蛛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蜘蛛群落组成共45种,分属于25属10科。群落主要成分是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草间小黑蛛Erigonidum graminicolum、拟水狼蛛Parata subpirapicus、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个体数以食虫沟瘤蛛占优势。冬作田中以油菜田的蜘蛛群落多样性、均匀度较高。从时间上,稻田蜘蛛群落多样性值在水稻移栽42 d(6月24日)和92 d(9月21日)分别达到高峰,其值分别是3.68531和3.96823,多样性值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高于前期,优势集中性指数则相反。从空间上看,迟栽田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高于早栽田,而优势度则相反:迟栽田的群落稳定性高于早栽田。对两地区蜘蛛群落进行排序和模糊聚类分析,表明群落组成的相似性与水稻移栽期关系密切,总体上看稻田蜘蛛群落组成的异值水平较小,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稻田间蜘蛛群落的差异比同地区相同年份的大。移栽期相同的稻田蜘蛛群落在阈值水平λ很高时就可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   
50.
[Objective] The experiment aimed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of water physiology of male and female Ginkgo biloba L. for discussing the strategy of water utilization as well a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is difference during evolution process. [Method] The stem sap flow, stomatal conductance(Gs), transpiration rate(Tr)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of male and female Ginkgo biloba L. were comparatively studied. [Result] The day-night processes of flow on male and female Ginkgo biloba L. were similar. The flow on male and female Ginkgo biloba L. in day were almost same while the flow at night on male Ginkgo biloba L. was bigger than that on female Ginkgo biloba L. The Tr and Gs of male and female Ginkgo biloba L. were high in morning and at night but low at noon ,while Tr and Gs of female Ginkgo biloba L. in morning and at night were higher than these of male Ginkgo biloba L. at the same time point. However, these indexes of female plant were lower than these of male plant from 11:00 to 14:00. WUE changing trends of male and female Ginkgo biloba L. were similar, while average water utilization rate of female Ginkgo biloba L.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male Ginkgo biloba L.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other companion plants, water physiology of male and female Ginkgo biloba L. had strong homoplasy. The phenomenon might be a survival strategy of dioecious plants under long term evolutionary pres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