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0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920篇
林业   791篇
农学   961篇
基础科学   604篇
  1083篇
综合类   2547篇
农作物   387篇
水产渔业   301篇
畜牧兽医   985篇
园艺   318篇
植物保护   396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367篇
  2021年   425篇
  2020年   416篇
  2019年   409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383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434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496篇
  2010年   468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为了有效利用微卫星技术分析虾夷扇贝的群体遗传结构并筛选与虾夷扇贝生长相关的标记。采用19个多态性微卫星分子标记对虾夷扇贝一个家系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9个微卫星位点共获得6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为2~4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113~312 bp,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26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0175个,观测杂合度(Ho)平均值为0.2952,期望杂合度(He)的平均值为0.635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5671。经卡方Hardy-Weinberg检验(P<0.01)显示多于半数的位点都发生了偏离。运用SPSS 16.0对微卫星标记与虾夷扇贝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Q679223与壳宽显著相关,EF056526与体重、壳长、壳高、壳宽显著相关,DQ221720与体重、壳高、壳宽显著相关,FJ262409与体重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虾夷扇贝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有较高的遗传改良潜力,可以利用筛选的与虾夷扇贝生长相关的标记进行辅助育种,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972.
介绍了一种农机车载电子设备显示界面框架的设计与实现。基于C语言分析设计了界面框架的数据结构,使用分层的数据结构设计方法实现了多类型数据的显示需要和灵活的界面类型组合方式,以极少的开销实现了多级菜单。将内容数据与操作函数分离,解决了操作函数复用的问题,同时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提出的新型的界面显示框架实现了多种农业装备常见的界面应用类型,解决了小屏幕嵌入式系统显示界面移植性差问题。  相似文献   
973.
A laboratory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reducing digestible energy to protein (DE:P) ratios of practical diets on body fat and weight gain of channel catfish. Five diets were formulated to contain 32, 28, or 24% crude protein with typical DE:P ratios of 8.5, 9.9, or 11.4 kcal/g protein, respectively, and 28% or 24% protein with a reduced DE:P ratio of 8.5 kcal/g protein. Cellulose was used to adjust the DE:P ratio. Juvenile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initial weight: 5.2 g/fish) were fed the experimental diets twice daily to apparent satiation for 12 wk. Fish fed the 28% protein diet with a reduced DE:P ratio of 8.5 kcal/g protein gained less weight and converted feed less efficiently than those fed the 28% protein diet with a typical DE:P ratio of 9.9 kcal/g protein. Fish fed the 24% protein diet with a reduced DE:P ratio of 8.5 kcal/g protein had a similar weight gain but converted feed less efficiently than those fed the 24% protein diet with a typical DE:P ratio of 11.4 kcal/g protein. Weight gain and feed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fish fed the 32% protein diet with a typical DE:P ratio of 8.5 kcal/g protein were higher than for fish fed other diets except those fed the 28% protein diet with a DE:P ratio of 9.9 kcal/g protein.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feed consumption and survival among dietary treatments. Fillet fat of fish fed the 24% and 28% protein diets with a reduced DE:P ratio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fish fed diets containing the same protein concentrations with typical DE:P ratios. At a DE:P ratio of 8.5 kcal/g protein,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fillet fat concentration among fish fed diets containing different protein concentration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fillet protein, moisture, and ash between fish fed the 24% or 28% protein diets containing reduced and typical DE:P ratios.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how that reducing DE:P ratios in practical diets lowers body fat but also depresses weight gain of channel catfish; thus it would not be economical to use this strategy to reduce body fat of the fish.  相似文献   
974.
叶片是玉米植株进行光合作用最主要的器官,对玉米产量贡献巨大。利用1份玉米穗三叶窄叶和2份穗三叶宽叶自交系为材料,构建2套6世代分离群体(群体1和群体2),利用经典植物数量性状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玉米穗三叶叶片宽度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套群体穗三叶叶宽遗传均受不同的基因数量控制,属于不同的多基因遗传模型。在群体1中,穗上叶叶宽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D-0),穗位叶叶宽符合2对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B-1),穗下叶叶宽符合2对基因加性-显性模型(B-2)。在群体2中,穗上叶叶宽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E-3),穗位叶和穗下叶叶宽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2)。综上可知,玉米叶宽主要受主效基因控制,且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玉米穗三叶的遗传模式存在差异,穗位叶、穗上叶及穗下叶的遗传模式均受遗传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5.
中间锦鸡儿硬枝扦插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间锦鸡儿为材料进行了硬枝扦插试验,在珍珠岩和粗沙2种不同的基质上进行扦插,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奈乙酸(NAA)、ABT1#、ABT2#生根粉进行处理。试验表明:粗沙硬枝扦插较为理想,平均生根率较珍珠岩提高14.1%;不同激素种类对中间锦鸡儿硬枝插穗生根情况影响极显著,珍珠岩基质上扦插,以ABT1#100 ppm和200 ppm生根效果最佳;粗沙基质上扦插,处理浓度以IBA 1000 ppm、ABT1#500 ppm、ABT2#500 ppm对中间锦鸡儿硬枝扦插生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76.
为了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广西流行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应用RT-PCR方法对2004-2007年的7株广西IBV分离株的纤突蛋白S1基因、核(N)蛋白和膜(M)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和同源性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广西IBV分离株S1基因存在广泛的基因点突变,部分毒株出现基因插入和缺失,分离株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74.2%~98.7%;N基因无插入和缺失,但存在基因点突变,分离株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91.7%~99.3%;M基因存在点突变和插入现象,分离株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90.7%~98.2%。以疫苗株H120为参照,广西IBV分离株的S1、N和M基因都出现了变异,其中S1基因变异程度最大。7株广西IBV在S1、N和M基因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中分别集中在2、3和3个基因群中,其中4株的S1、N和M基因分型结果不一致。结果表明广西IBV分离株的S1、N和M基因已发生变异,广西IBV存在广泛的基因突变、缺失或插入现象。研究的结果提示流行株的遗传变异可能是目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7.
选用鹌鹑上的12个微卫星位点,对随机选取朝鲜鹌鹑的40个个体进行多态性检测,共检测到55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583个。该群体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6945和0.7111,表明朝鲜鹌鹑属多态性较丰富的群体。  相似文献   
978.
基于空间聚类的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科学合理布局直接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区,以西藏第二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针对西藏特殊环境,提出基于自然和社会适宜性的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并以乡镇为聚类单元,以各乡镇耕地后备资源综合适宜性指数、集中连片指数以及增产潜力指数为变量,考虑空间近邻关系,采用基于图论的SKATER算法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结果显示:依据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西藏自治区耕地后备资源最适宜、中等适宜和勉强适宜的地块分别占全区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7.98%、49.09%、22.93%;根据开发组合模型,将具有耕地后备资源的乡镇分为3个组合,分别为近期重点开发、中期适度开发及后期开发区域。此分区结果保持了区块间的近邻关系及行政区界的完整性,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区划提供借鉴,同时为发挥农业规模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9.
 通过样地实测生物量和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植物碳索含量,研究了思茅松中幼龄人工林生物量碳密度的分配特征及随林龄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林龄为3-5、6-10、11 -20和21 -30 a思茅松人工林的生物量碳密度分别为(20.15 ±3.09)、(27. 24 ±2.25)、(94. 89 ±9. 90)和147. 58 t/hm2。随林齡增长,乔木层、枯落物层和林分的碳密度显著增加,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碳密度有所减少。林分、乔木层和枯落物层的生物量碳密度随林龄的变化用逻辑斯蒂模型可实现良好拟合,而灌木层和草本层拟合效果差。2)林龄为3-5、6-10、11 -20和263思茅松人工林的年均固碳量分别为(4. 92 ±0.63)、(3. 52 ±0.25〉、(6. 44 ±0.30)和5. 68 t/(hm2·a)0乔木层的年均固碳量与林龄存在显著正相关,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年均固碳请与林龄存在显著负相关,林分年均固碳量与林龄呈较弱的正相关。乔木层和草本层的年均固碳量与林龄的关系以逻辑斯蒂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灌木层年均固碳量和林龄关系以Gauss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林分的年均固碳量与林龄的拟合效果差。  相似文献   
980.
池塘放养密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肌肉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14 ~ 17℃条件下,将大规格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225.69 g±32.28 g)随机放入9个四边形水泥池(池底面积为18.23 m2)中流水饲养,分别设置5.5、8.0、11.0 kg/m3 3个放养密度组,每组设3个平行,养殖试验共进行70 d,观察并研究放养密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肌肉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氏鲟幼鱼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日增重和摄食率等均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密度为8.0 kg/m3的组生长效率最高;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雨水分和灰分含量的变化不明显(P>0.05);试验期间,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随养殖密度的增大显著降低(P<0.05),而氨氮和化学耗氧量浓度则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8.0 kg/m3的放养密度更适合大规格施氏鲟幼鱼的养殖,过高的放养密度会对施氏鲟幼鱼生长及其肌肉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