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70篇
  免费   2108篇
  国内免费   3159篇
林业   2087篇
农学   1658篇
基础科学   1632篇
  3218篇
综合类   14958篇
农作物   2113篇
水产渔业   1257篇
畜牧兽医   5978篇
园艺   2215篇
植物保护   1721篇
  2024年   215篇
  2023年   832篇
  2022年   1818篇
  2021年   1605篇
  2020年   1398篇
  2019年   1415篇
  2018年   1051篇
  2017年   1479篇
  2016年   1074篇
  2015年   1571篇
  2014年   1658篇
  2013年   1978篇
  2012年   2615篇
  2011年   2702篇
  2010年   2558篇
  2009年   2387篇
  2008年   2290篇
  2007年   2071篇
  2006年   1649篇
  2005年   1394篇
  2004年   785篇
  2003年   501篇
  2002年   499篇
  2001年   447篇
  2000年   437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1篇
  1956年   15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近年来,水稻基因组学的发展突飞猛进,但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丰富的基因组变异及功能基因克隆等)有效应用到复杂农艺性状的精准改良仍是设计育种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科学难题。经过多年实践证明,选择导入育种(breeding by selective introgression, BBSI)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是一套基于精准遗传信息进行基因挖掘并同步改良多个复杂性状的设计育种策略。其主要包括:①构建大量携带优异性状的回交导入系群体,作为BBSI的材料平台;②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和关联分析,构建精准的遗传信息平台;③通过设计“理想目标基因组型(ideal target genomic constitutions, ITGC)”和基因聚合方法,高效培育目标优良品种。介绍了BBSI的发展历程及在分子设计育种中的有效运用,尤其是如何利用分子数量遗传理论和全基因组变异来验证并丰富该策略,计划实施20年来已育成近百个绿色超级稻(green super rice, GSR)新品种,为后基因组时代作物育种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92.
染色质开放性是指核小体或转录因子等蛋白与真核生物染色质DNA结合后,对其他蛋白能否再结合的开放程度,这一特性能够反映转录活性.染色质结构是动态变化的,染色质开放性与动物生长发育、细胞分化等过程密切相关,基因组开放染色质高效精准定位可为解析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提供重要线索.本文介绍染色质开放性检测方法、染色质开放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3.
由禾谷镰刀菌复合种引起的赤霉病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受病原菌侵染的籽粒还会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为主的毒素,进一步威胁人畜健康.抗赤霉病品种选育与应用是解决小麦赤霉病及毒素危害的有效途径,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抗赤霉病育种研究,70年代成立全...  相似文献   
994.
为了给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苗种培育过程中饵料的合理投喂提供基础理论数据,采用投喂-饥饿和饥饿-投喂的处理方式对拟穴青蟹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分别开展营养储存饱和点实验(PRS)和不可恢复点实验(PNR),研究饥饿对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蜕皮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大眼幼体的PRS实验中,投喂时间≤2 d时,大眼幼体的蜕皮率为0;投喂时间≥4 d时,大眼幼体的蜕皮率和发育时间与连续投喂组(F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投喂4 d-饥饿组(F4S组)大眼幼体蜕皮后Ⅰ期仔蟹的增重率和个体大小均显著小于F组(P<0.05)。大眼幼体的PNR实验中,饥饿2 d时大眼幼体的存活率仅为(30.00±13.23)%。Ⅰ期仔蟹的PRS实验中,连续饥饿组(S组)Ⅰ期仔蟹的蜕皮率为0,而投喂2 d-饥饿组(F2S组)、投喂3 d-饥饿组(F3S组)和F组3组Ⅰ期仔蟹的蜕皮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投喂1 d-饥饿组(F1S组)和F2S组Ⅰ期仔蟹蜕皮后Ⅱ期仔蟹的增重率和个体大小均显著小于F组(P<0.05),且F1S组Ⅰ期仔蟹的发育时间显著延长(P<0.05)。Ⅰ期仔蟹的PNR实验中,除饥饿1 d-投喂组(S1F组)外,F组Ⅰ期仔蟹的蜕皮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各组Ⅰ期仔蟹蜕皮后Ⅱ期仔蟹的增重率与饥饿时间呈负相关,而发育时间却与饥饿时间呈正相关;饥饿时间≥2 d时,Ⅰ期仔蟹蜕皮后Ⅱ期仔蟹的个体大小明显变小。拟合分析结果显示,大眼幼体的PRS;值是3.57 d,Ⅰ期仔蟹的PRS;和PNR;值分别是0.90 d和2.01 d。研究结果表明,新蜕皮的大眼幼体必须给予充足的饵料才可确保高的存活率,大眼幼体投喂6 d后可以适当减少投喂量,短期饥饿对Ⅰ期仔蟹蜕壳和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Ⅰ期仔蟹的耐饥饿能力强于大眼幼体。  相似文献   
995.
为科学开展生态型增殖放流,对海州湾海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开展生态容量评估。根据2018-2019年海州湾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由20个功能群组成的海州湾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不确定性及参数敏感性分析检验,系统分析了生态系统的总体特征、功能群间的营养关系和关键功能群,并评估了三疣梭子蟹的增殖生态容量。结果表明,Ecopath模型可信度Pedigree指数为0.482。三疣梭子蟹目前不是海州湾生态系统的关键功能群,其他底层鱼类、软体动物(Molluscs)以及底栖甲壳类(Benthic crustaceans)是海州湾生态系统的关键功能群。三疣梭子蟹生物量的增加对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以及其他中上层鱼类产生正影响,对底层鱼类以及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产生负影响;虾虎鱼科(Gobiidae)、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生物量的增加对三疣梭子蟹有较大负影响,多毛类(Polychaetes)生物量的增加对三疣梭子蟹有较大正影响。三疣梭子蟹的增殖生态容量为3.0236 t/km2,其现存生物量仅0.0681 t/km2,具有较大的增殖潜力;当三疣梭子蟹生物量增长44.4倍时,仍不会超过其生态容量。研究结果可为海州湾渔业资源增殖养护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996.
散鳞镜鲤、团头鲂及其杂交F1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散鳞镜鲤、团头鲂及其杂交F1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比较。结果表明,交杂种F1肌肉中的水分含量为77.89%、灰分含量为5.52%,均低于亲本;脂肪含量为4.77%,高于团头鲂,低于散鳞镜鲤;F1的氨基酸含量为77.89%,低于双亲,但大多成分含量与散鳞镜鲤相当。在总体水平上,杂交种品质得到初步的改良。  相似文献   
997.
为探明北极茴鱼(Thymallus arcticus)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 以 1+ ~3+ 龄北极茴鱼为研究对象, 测定了体重(Y) 和体厚(X1)、眼间距(X2)、体长(X3)、体高(X4)、头长(X5)、眼径(X6)、吻长(X7)、尾柄长(X8)、尾柄高(X9)等 9 个形态性状, 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 筛选出影响北极茴鱼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 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 (1) 不同年龄阶段, 与北极茴鱼体重显著相关(P<0.05)的形态性状种类不同, 且数量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2) 通径分析在 1+ ~3+ 龄北极茴鱼中分别保留了 4、4 和 2 个形态性状, 1+ 龄北极茴鱼中体长(X3)的直接作用最大(0.345), 尾柄高(X9)的间接作用最大(0.745); 2+ 龄北极茴鱼中体高(X4)的直接作用最大(0.473), 体厚(X1)的间接作用最大(0.378); 3+ 龄北极茴鱼中体厚(X1)的直接作用最大(0.635), 尾柄高(X9)的间接作用最大(0.344)。(3) 通径分析保留的形态性状对 1+ ~3+ 龄北极茴鱼体重的总决定系数较高, 分别为 0.943、0.778 和 0.997。(4) 多元回归分析拟合出 1+ 龄北极茴鱼形态性状(Xi)与体重(Y)回归方程为 Y=?90.510+15.345X1+3.638X3+10.473X4+16.884X9, 2+ 龄北极茴鱼形态性状(Xi)与体重(Y)回归方程为 Y=?142.449+29.023X1+81.082X2+27.126X4?47.376X7, 3+ 龄北极茴鱼形态性状(Xi)与体重(Y)回归方程为 Y=?228.922+75.063X1+107.864X9。本研究丰富了北极茴鱼基础生物学数据, 同时为将来人工养殖利用过程中北极茴鱼的选择育种提供待选形态性状。  相似文献   
998.
暴增海  马桂珍  袁惠子 《水产科学》2007,26(10):567-569
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了粘帚霉16株菌株对嗜水气单胞菌、耶耳森菌、鳗弧菌、褐藻酸降解菌-MA10和褐藻酸降解菌-MB16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粘帚霉中NCH-3-1、YJS-3-2、GJ-1-1、SS-1-1、SHW-2-1、SHW-1-1、BD-2-2 7株菌株对供试的5种有害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中华鲟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基因的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冬梅 《水产学报》2003,27(3):239-244
为了研究鱼类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的功能并探索其在水产品加工和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潜力,将改造后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cystatin C cDNA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V220,构建表达cystatinc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该工程菌经温度诱导、SDS—PAGE检测,在约12.4kD处有一特异蛋白带,该特异蛋白的含量约为菌体总蛋白的25%。重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经洗涤、溶解、透析、复性后纯度为85%,实现了中华鲟cystatinC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木瓜蛋白酶活性抑制实验结果表明该重组cystatinc具有明显的酶活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根据临夏地区1950—2012年63年的气候资料,进行对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与临夏地区干旱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事件与临夏降水有显著地相关关系。其置信水平达到99%。厄尔尼诺与临夏地区降水成负相关,降水平均减少量为9.1%~26.4%,有86.9%的年份符合这一规律。拉尼娜事件与临夏地区降水成正相关,降水平均增加量为9.7%~36.6%,有78.9%的年份符合这一规律。在每个年代的初期,临夏地区降水偏少几率较大,降水平均减少量为16.5%,厄尔尼诺事件出现的几率较大,为5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