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836篇 |
免费 | 7158篇 |
国内免费 | 733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064篇 |
农学 | 12339篇 |
基础科学 | 7214篇 |
13600篇 | |
综合类 | 28536篇 |
农作物 | 4708篇 |
水产渔业 | 3008篇 |
畜牧兽医 | 11805篇 |
园艺 | 3534篇 |
植物保护 | 55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篇 |
2024年 | 1111篇 |
2023年 | 1357篇 |
2022年 | 2476篇 |
2021年 | 3433篇 |
2020年 | 3170篇 |
2019年 | 3057篇 |
2018年 | 2217篇 |
2017年 | 3099篇 |
2016年 | 2885篇 |
2015年 | 3940篇 |
2014年 | 3814篇 |
2013年 | 4559篇 |
2012年 | 5580篇 |
2011年 | 5961篇 |
2010年 | 5924篇 |
2009年 | 5428篇 |
2008年 | 5002篇 |
2007年 | 5146篇 |
2006年 | 4802篇 |
2005年 | 4232篇 |
2004年 | 2056篇 |
2003年 | 1953篇 |
2002年 | 1706篇 |
2001年 | 1699篇 |
2000年 | 1750篇 |
1999年 | 1963篇 |
1998年 | 1715篇 |
1997年 | 1543篇 |
1996年 | 1407篇 |
1995年 | 1269篇 |
1994年 | 1085篇 |
1993年 | 1114篇 |
1992年 | 875篇 |
1991年 | 737篇 |
1990年 | 624篇 |
1989年 | 499篇 |
1988年 | 384篇 |
1987年 | 229篇 |
1986年 | 127篇 |
1985年 | 66篇 |
1984年 | 45篇 |
1983年 | 40篇 |
1982年 | 49篇 |
1981年 | 48篇 |
1980年 | 32篇 |
1979年 | 14篇 |
1965年 | 15篇 |
1964年 | 11篇 |
1963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西藏渔业资源现状,有效保护珍稀濒危的冷水鱼资源,正确认识西藏渔业资源在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困境。本研究对西藏渔业资源的研究进展做了较为系统的归纳与分析,指出西藏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但西藏水产产业发展滞后;资源利用极不充分;濒危物种未得到及时保护及利用,调查研究基础欠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推广普及难度大,相关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整个西藏水产产业基本处于空白。为此需要建立基于高原水系资源系统的渔业资源监测网络,并针对此问题本研究提出了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63.
64.
65.
66.
节瓜常温贮藏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瓜高产抗病,肉质清甜,嫩瓜和老熟瓜均可食用,老熟瓜耐贮性好,室温下即可贮藏2~3个月,与目前国内蔬菜贮藏保鲜常用的低温贮藏法相比,成本低、操作方便、保鲜期长。本试验研究了节瓜在常温贮藏过程中水分、可溶性糖、VC含量及风味品质的变化,以期找出节瓜常温贮藏的最佳贮藏期限。1材料与方法以广西主栽节瓜品种桂优1号(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提供,粉皮类型)为试材,2003年2月20日定植,7月4日采收,取花后50d(天)无虫害、无机械损伤的老熟瓜40个,自然温度下置于通风室内架贮。在贮架上铺1层纸板,把瓜平放在架上,堆放2层,贮藏期间不进行… 相似文献
67.
分析了国内外精密播种技术的发展现状,给出了目前精密播种机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磁力式排种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排种器结构形式,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此排种器在保证单播率高于90%时,排种速度达360盘/h。 相似文献
68.
69.
选用360头21日龄断奶仔猪,按制粒工艺、原料预处理不同,设计2因素2水平试验,研究断奶仔猪采食二次制粒颗粒饲料对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全期,采用二次制粒工艺及膨化玉米、膨化豆粕原料的处理4组仔猪,平均日增重和体重最大,生长性能最佳。血清尿素氮测定结果显示:断奶第14 d,处理4和2组的仔猪血清尿素氮显著低于(P<0.05)处理1和3组;断奶第28 d,处理1组仔猪血清尿素氮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处理组。血清皮质醇测定结果显示:断奶第14 d,处理4组仔猪血清皮质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本试验证明,在选择膨化玉米与膨化豆粕优质饲料原料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制粒工艺,尤其先将鱼粉与膨化玉米、膨化豆粕进行第一次高温制粒,对降低仔猪断奶应激,改善生长性能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0.
为了解中国土壤中残留农业面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特征,以前郭灌区典型灌域为研究对象,通过10组试验处理与小区田间试验,在不同深度提取水样,进行水质观测和数据处理,主要对铵氮、硝氮以及磷酸盐在土壤剖面上的迁移转化规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小区表层水的氨氮浓度在施肥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一个峰值出现,并随后呈现衰减趋势,在灌水量和施肥量越大的情况下,随水向下迁移的铵氮量越大(灌水量NI处理比SI处理多2.2 kg/hm2,施肥量NF处理比SF处理多1.5 kg/hm2),在施肥越均匀的情况下,随水向下迁移的铵氮量越小(F1处理比F2处理少0.7 kg/hm2);各试验小区表层水的硝氮浓度具有与铵氮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灌水量越大、施肥量越大及施肥越不均匀的情况下,进入地下水的硝氮量皆越大(灌水量NI处理比SI处理多1.12 kg/hm2,施肥量NF处理比SF处理多0.55 kg/hm2,施肥比例F1处理比F2处理多0.4 kg/hm2),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也越大;各试验小区表层水的磷酸盐浓度在第一次施肥(底肥)呈现一个极大的峰值,然后迅速回落并持续稳定在一个较小的水平内(不超过2.5 mg/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