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60篇
  免费   1578篇
  国内免费   2324篇
林业   2091篇
农学   1236篇
基础科学   1101篇
  2472篇
综合类   12688篇
农作物   2070篇
水产渔业   1082篇
畜牧兽医   3916篇
园艺   1762篇
植物保护   1144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456篇
  2022年   983篇
  2021年   1054篇
  2020年   989篇
  2019年   951篇
  2018年   676篇
  2017年   1065篇
  2016年   763篇
  2015年   1196篇
  2014年   1238篇
  2013年   1450篇
  2012年   2196篇
  2011年   2245篇
  2010年   2220篇
  2009年   1974篇
  2008年   1996篇
  2007年   1818篇
  2006年   1617篇
  2005年   1290篇
  2004年   802篇
  2003年   539篇
  2002年   567篇
  2001年   512篇
  2000年   484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5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选用7种不同药剂对猿叶甲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氯氰·敌敌畏和杀虫双防效最好,7 d后药效仍在95%以上,氯虫苯甲酰胺和马拉硫磷对猿叶甲也有较好防效,7 d后药效仍在80%以上。为配合无公害生产,建议使用氯虫苯甲酰胺进行防治,当虫情较重或成虫比重大时,可选用杀虫双或氯氰·敌敌畏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2.
稳定性肥料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稳定性肥料的核心是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是指在肥料的生产过程中添加脲酶抑制剂或硝化抑制剂,或者同时添加两种抑制剂的肥料。其良好的农学效应和环境效益为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提供重要途径。近年来稳定性肥料在基础科研和生产应用领域均发展较快,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并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回顾了抑制剂的研发、作用机理等方面的进展;其次,概述了稳定性肥料的品种、生产工艺、产能及推广应用情况;最后,对稳定性肥料应用后的作物产量和环境效应进行了阐述。为了促进稳定性肥料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友好型抑制剂品种的研发;重视抑制剂保护技术的研究,以解决抑制剂作用效果持久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加强不同抑制剂配伍协同,抑制剂与增效剂复合作用机理与技术的研究;研究开发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稳定性专用肥料。  相似文献   
113.
基于完全非线性的动力分析方法,利用FLAC3D软件对西南某碎石土边坡在地震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地震作用下,边坡坡面的水平向永久位移最大,并由坡面向坡内逐渐减小;边坡的加速度时程与场地输入的PGA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放大;在边坡上随着高程的增加,水平方向向坡外的位移大小变化受边坡结构面的控制影响较大。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复杂边坡地震下的失稳机制。  相似文献   
114.
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白鲜种子生活力,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的浸种温度、浸种时间、TTC溶液浓度、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对白鲜种子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TTC法能够快速测定白鲜种子的生活力,其染色最佳条件为30℃浸种6 h,35℃条件下0.3%TTC溶液避光染色24 h。  相似文献   
115.
以牡丹草为试材,采用晒干、阴干、硅胶干燥等方法进行干燥处理,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样品中总皂苷、总黄酮及多糖含量,研究不同干燥处理方法对牡丹草化学成分的影响,并以清除DPPH自由基(DPPH·)、ABTS自由基(ABTS+·)、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等多种抗氧化能力为指标,评价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后各牡丹草样品的抗氧化活性,同时结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各样品抗氧化能力与样品中总皂苷、总黄酮及多糖含量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不同干燥处理方法对牡丹草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期为牡丹草药材的炮制加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70℃干燥处理后的牡丹草总黄酮、总皂苷和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0.0098、0.0088、0.0147 g·g-1,所测定的5种抗氧化指标中,70℃干燥处理后的牡丹草药材对O2·-、ABTS+·清除能力最强,IC50分别为4.981、3.543g·L-1;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后的牡丹草药材对DPPH·、·OH清除能力最强,其IC50分别为3.358、4.336 g·L-1;70℃干燥处理后的牡丹草药材总还原能力最强.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牡丹草药材中的总皂苷及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16.
以T5转hrpZPsta基因大豆JN29-705-15和JL30-187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检测了目标基因在转基因大豆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利用下胚轴侵染法和叶面喷施法鉴定疫霉根腐病抗性和灰斑病抗性,并分析目的基因表达量与疫霉根腐病和灰斑病抗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rpZPsta基因在大豆的叶、茎、根、籽粒中均有表达,二个株系平均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2/6.1、0.9/0.7、6.5/4.6和0.8/0.7;T5转hrpZPsta基因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和灰斑病能力与野生型相比均有所提高,JN29-705-15对疫霉根腐病抗性从感病提高到中抗,而JL30-187从中抗提高到抗病;hrpZPsta基因在叶中的表达量也与抗灰斑病能力呈正相关,与病情级别呈极显著负相关。试验结果初步证明了外源基因hrp ZPsta在大豆植株中的表达量与受体植株对疫霉根腐病和灰斑病抗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7.
[目的]分析不同育苗方式对丹参种苗形态、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工厂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生产优质丹参种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传统育苗、黑色穴盘育苗、白色泡沫穴盘漂浮育苗和白色泡沫穴盘育苗4种育苗方式进行丹参育苗,育苗结束后取样观察不同处理种苗的形态特征,并测定其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对比分析不同方式的育苗效果.[结果]4种育苗方式中,传统育苗方式所得丹参幼苗较高大、叶片颜色浓绿、主根特征明显;黑色穴盘育苗、白色泡沫穴盘漂浮育苗和白色泡沫穴盘育苗方式所得幼苗植株较小、叶片颜色浅绿、侧根及须根特征明显.除根长和茎粗外,其他农艺性状指标均表现为传统育苗>白色泡沫穴盘漂浮育苗>黑色穴盘育苗>白色泡沫穴盘育苗;白色泡沫穴盘漂浮育苗所得丹参种苗的根长最长(22.380±8.734 cm),茎粗最粗(2.629±0.602 cm).黑色穴盘育苗的根系活力[79.690±13.092μg/(g·h)]和可溶性糖含量(57.32±4.91 mg/g)最高,抗性较强;可溶性蛋白含量在4种育苗方式中差异不显著(P>0.05);光合色素含量表现为传统育苗>白色泡沫穴盘漂浮育苗>黑色穴盘育苗>白色泡沫穴盘育苗.[结论]在4种育苗方式中,传统育苗所得种苗植株高大,根系粗壮,适合于家种散户精耕细作.黑色穴盘育苗和白色泡沫穴盘漂浮育苗所得种苗均匀一致,高度适中,节水节肥,管理方便,适合于公司或企业进行工厂化和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8.
寄藏真菌可侵染大豆种子,降低种子的萌芽及活力,影响种子的品质和商品等级。为探讨不同接种方法对寄藏真菌致病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了种子接种法和植株接种法(切顶端接种法、伤口接种法、切茎接种法和下胚轴接种法)对寄藏真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方法中寄藏真菌均对大豆产生致病性,并能显著区分寄藏真菌间致病性差异。其中切顶端接种法相比其他3种植物接种方法更简单有效而准确,而种子接种法更适合在室内进行,且周期短,相比植株接种法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19.
浙蒲8号是以自交系G7-4-3-1-2-1为母本、自交系J63-1-6-3-2-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耐热瓠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较强,早中熟,以侧蔓结瓜为主,坐瓜性较好。商品瓜中棒形,上下粗细较均匀,平均瓜长约30cm,横径约5cm,瓜皮绿色,具光泽,单瓜质量0.4~0.5kg。耐高温性较强,高温期商品瓜率较对照杭州长瓜高6个百分点;品质佳,游离氨基酸总量1304.193μg·g-1,其中谷氨酸含量85.663μg·g-1;田间对枯萎病和白粉病的抗性强于对照杭州长瓜。适宜作露地栽培和夏秋季设施避雨栽培,夏秋季栽培每667m2产量26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20.
甜玉米‘闽甜208’的生育特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生育特性观测表明,‘闽甜208’甜玉米春播采青生育期86-90d,秋播采青生育期73-76d,生育动态呈现苗期弱,中间旺长稳定期短,后期早衰快的生育特性,栽培上要注重精细播种,各项田间管理要及时到位。群体结构试验表明,‘闽甜208’叶面积系数(LAI)及叶片净同率(NAR)较高,峰值持续时间较长,大喇叭口至抽雄期LAI对NAR影响最大,通过密植保证一定的总粒数,增加抽雄后群体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提高成粒率,是高产的关键措施,适宜种植密度为4.95万-5.40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