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18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557篇
林业   1129篇
农学   756篇
基础科学   434篇
  1589篇
综合类   2558篇
农作物   784篇
水产渔业   778篇
畜牧兽医   4428篇
园艺   561篇
植物保护   797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425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545篇
  2014年   504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924篇
  2011年   803篇
  2010年   544篇
  2009年   398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929篇
  2004年   767篇
  2003年   564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218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76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177篇
  1987年   119篇
  1986年   145篇
  1985年   118篇
  1984年   91篇
  1983年   81篇
  1979年   133篇
  1978年   96篇
  1977年   91篇
  1976年   77篇
  1975年   137篇
  1974年   129篇
  1973年   116篇
  1972年   138篇
  1971年   118篇
  1970年   89篇
  1969年   102篇
  1968年   113篇
  1967年   125篇
  1966年   102篇
  1965年   7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研究柑橘园长期种植白三叶对四川丘陵区紫色土有机碳及氮素在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为紫色土地力提升和柑橘园肥料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2014—2020年在川东北丘陵区开展5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柑橘园清耕及柑橘园间作白三叶2个处理,2020年3月,采集0~10、1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全氮含量。结果表明,川东北丘陵区柑橘园土壤水稳定团聚体以<0.25 mm小粒级为主,2~1 mm粒级含量最低。与清耕相比,柑橘园长期种植白三叶增加了2~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减少了>2、<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且不同土层之间均表现出这一趋势。种植白三叶显著提高土壤0~20 cm土层及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表现为随着粒级的减小含量逐渐增加、且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除0~10 cm土层>2、2~1 mm粒级外,柑橘园种植白三叶均能提高不同土层中各粒径土壤碳氮比。综上,柑橘园长期种植白三叶增加土壤>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补充紫色土有机碳库和氮养分含量,能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升紫色土持续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22.
87 对虾同时发生两种病怎么办? 如果发现对虾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则应该找出主次矛盾,顺次进行治疗.也可采取内服外用相结合的药物治疗措施.如养殖池中的对虾既患有纤毛虫病,同时又患有肠炎,则要具体分析,如果患肠炎的虾占多数,且纤毛虫病不甚严重,这时就应该首先治疗肠炎,也可以通过内服外用药物同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3.
次生盐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淡水水体盐度异常增高的现象。目前,次生盐化已经由干旱区的局域环境问题,蔓延成为全球性生态问题,严重威胁淡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然而,次生盐化对溪流生态系统的效应尚不清晰,本研究以分解者亚系统结构和功能为切入点,解析次生盐化对溪流分解者群落和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以期为河溪生态系统保护、管理、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已有研究表明,在盐化溪流中,(1)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对盐化过程的响应模式存在显著不同,相应作用路径对凋落物分解过程变化的调控能力也不同,真菌响应更为复杂;(2)盐化可通过致死效应和亚致死效应对底栖动物群落产生显著影响,撕食者通常对盐度敏感,盐化作用下底栖撕食者变化对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非常重要;(3)凋落物分解速率普遍降低,但凋落物分解过程与水体盐化特征和模式之间的关系尚未确定。后续的研究重点应包括溪流盐化时空动态的生态效应研究、凋落物分解的元素释放动态等过程参数监测、溪流次生盐化与其他因素(全球变化、富营养化、新兴污染物等)的交互作用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究光强对大青叶基原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生长、药材大青叶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大青叶基原植物菘蓝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在100%全光照、60%全光照、20%全光照下种植菘蓝,观测菘蓝生长旺盛期叶片生长情况,同时测定大青叶靛蓝、靛玉红、总黄酮、总多糖、总游离氨基酸等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菘蓝叶片生长与光强呈正相关,100%全光照组的菘蓝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叶面积均为最高;大青叶靛蓝、总黄酮、总多糖质量分数均随着光强的降低而降低,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靛玉红质量分数随光强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0%全光照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但100%全光照组与20%全光照组间差异不显著;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随着光强的降低而升高。抗氧化活性与光强呈正相关,20%全光照组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半清除率(IC50)显著高于60%全光照组和100%全光照组(P<0.05)。【结论】100%全光照下大青叶药材产量最高,且内在品质最好,较60%和20%...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析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生计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推进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为精准实现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提供政策参考.[方法]以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失地农民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及实地调查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及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人力资本和政策性因素对失地农民生计方式选择影响的边际效应.[结果]BP神经网络检验分类预测准确率达92.44%,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分类预测准确率为78.15%,且BP神经网络的AUC值显著高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BP神经网络具有更好的拟合性能,能更有效地分析失地农民生计资本对其转移就业选择的影响及边际效应.因征地补偿所获得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失地农民转移就业率;年龄对转移就业概率的边际效应呈倒U形,35岁以上失地农民的转移就业概率显著低于35岁以下群体,45岁以上失地农民的转移就业概率已低至0.5以下;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仍是影响非农就业水平的关键因子,且高中以上教育水平对就业概率提升的影响显著.[建议]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增强职业技能培训;选取更合理的征地补偿措施,正确引导失地农民合理分配使用货币性补偿;完善失地农民劳动力市场体系,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扶持及保障措施,缓解失地农民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6.
[目的]分析不同条锈病抗性小麦品种根际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差异,为开发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环境友好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和创新思路.[方法]以同一地块中对条锈病具有不同抗性的4个小麦品种(抗病品种贵农19和华麦1223,感病品种002和I19)为研究材料,采集不同抗性小麦品种根际土壤样品,采用绝对定量扩增子分析技术,研究抗病和感病小麦品种根际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结果]同一地块的4个小麦品种条锈病病情指数具有明显差异.4个小麦品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绝对定量分析表明,感病与抗病小麦品种的根际细菌群落分别聚类成独立的两类.感病小麦品种根际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抗病小麦品种根际细菌群落(P<0.05).坐标分析(PCoA)表明,所有小麦品种根际细菌群落按照抗病性不同分为两组;细菌群落功能分析表明,抗病小麦品种根际细菌群落具有更多的氨基酸和抗生素分泌功能.[结论]条锈病抗性对小麦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超过小麦不同品种间遗传变异的影响.通过分析和挖掘不同条锈病抗性小麦品种的根际细菌群落,可开发出环境友好的小麦条锈病生物防治菌剂.  相似文献   
127.
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岛屿国家,地域辽阔。18世纪欧洲移民时期至今,新移民为澳大利亚带来了大量外来物种,其中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澳大利亚的农产品种类,但也有很多物种已经成为危害自然生态环境和农牧业发展的有害入侵物种。澳大利亚政府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物种和本国生物资源的管理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政策法规、管理机构、技术支撑、资金保障、公共教育体系,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本文简要介绍了澳大利亚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有关策略和指南,并阐述了对中国的借鉴意义:(1)建立完善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的法律法规体系;(2)建立健全国内生物多样性管理长效机制;(3)建立高效生物多样可持续管理资金保障体系;(4)构建全方位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宣传培训体系;(5)强化科学技术对生物多样性管理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8.
为探讨南方红壤旱地不同施氮量下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变化,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以高含氮肥料为材料,设置8个处理:不施氮肥(N0)、200%施氮量(N200%)、150%施氮量(N150%)、100%施氮量(N100%,纯施氮180.48 kg/hm2)、80%施氮量(N80%)、60%施氮量(N60%)、40%施氮量(N40%)和20%施氮量(N20%)。结果表明:与N0处理相比,施氮肥提高了花生荚果产量,增产幅度为12.94%~24.62%;荚果产量、单株果重和饱果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分枝数和百仁重随施氮量变化不明显;株高和百果重以N80%效果最佳。土壤碱解氮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产量与饱果率、有机质和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碱解氮与饱果率和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呈显著负相关。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第1主成分性状,即产量因子,如荚果产量、单株果重和百果重对花生生长有重要的作用。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百果重和饱果率通径系数较大,所以在提高花生荚果产量中应重视这2个性状。综上所述,从花生产量、农艺性状和成本考虑,以N80%处理(纯施氮144.38 kg/hm2)的荚果产量、株高、单株果重、百果重、百仁重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29.
130.
赵坤  张朝明  唐胜 《中国蔬菜》2020,1(6):87-89
桂牛5号是以自交系Ca1-5-1为母本,以自交系Ca1-3-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牛角椒一代杂种。中早熟,植株生长势较强,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长牛角形,果长25~30 cm,果肩宽3.5~4.0 cm,单果质量125 g左右;青熟果黄绿色,老熟果鲜红色,商品性好,微辣,果实干物质含量7.88%,VC含量1?530 mg · kg~(-1),辣椒素含量0.023%,宜鲜食,耐贮运;田间对病毒病、炭疽病、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黄美龙,露地栽培鲜椒产量3?500 kg · (667 m~2)~(-1)左右,适宜广西、广东等地春、秋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