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4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470篇
林业   255篇
农学   207篇
基础科学   221篇
  433篇
综合类   2168篇
农作物   309篇
水产渔业   353篇
畜牧兽医   657篇
园艺   405篇
植物保护   21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以天然腰果酚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高活性腰果酚基环氧稀释剂(CDE),利用所制备的CDE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共混,再与甲基四氢苯酐进行交联固化反应,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稀释剂含量对固化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DE对E-51有显著的稀释增韧作用;随着CDE含量的增加,固化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降低;当CDE的加入量为20%时,固化物的冲击强度及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9.17 k J/m2和56.81 MPa,弯曲强度为108.8 MPa。  相似文献   
102.
为研究禽I型副粘病毒(APMV-1)天鹅分离株sw/CH/LHLJ/120608对鸡的致病性,本研究将该病毒以105EID50/m L的剂量,采用点眼和滴鼻的方式感染SPF鸡,检测其致病性,同时,采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病毒在各组织中的分布。结果显示,sw/CH/LHLJ/120608分离株感染鸡能够引起30%的发病率和6%的死亡率,并且病毒在感染鸡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以及泌尿系统中均有广泛的分布。根据对APMV-1实验动物致病性的判定标准,该病毒株对鸡具有中等毒力的致病力特征。  相似文献   
103.
通过测定改性松香脂环基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研究了环氧树脂的结构、组成及固化时间、促进剂、填料硅微粉的粒径、活性、绝缘等级与用量等因素对环氧树脂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环氧树脂的化学结构与组成是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以DCT-1为促进剂、120℃固化6~8h、填料硅微粉添加量为环氧树脂质量的2.5倍时,环氧树脂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4.
为提高高吸水树脂在农林方面的应用水平,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总结概括了生物基高吸水树脂按原料来源的分类(如淀粉类、纤维素类、海藻酸类、甲壳素&壳聚糖类、其他类等),以及国内外生物基高吸水树脂在农业园林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结合当前高吸水树脂相关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对氮肥的响应,为小麦氮高效育种、氮高效品种选择及氮肥优化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3个施氮量,选择新疆南疆种植12个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等指标差异。【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同品种收获穗数、穗粒数增加,千粒重降低,氮素积累量和产量增加;氮素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素利用率较高品种为新冬40号,新冬60号,15/6317。氮高效品种达到高氮效率的途径不同,在不施氮(No)条件下新冬40号,新冬60号,15/6317氮素利用率高主要是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共同作用,以氮素利用效率为主;在施氮条件下新冬60号和新冬40号在氮素吸收效率高来自其较高氮素吸收能力,而15/6317氮素利用率较高是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共同作用。【结论】不同品种达到氮高效的途径不同,针对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吸收和利用特性进行调控,提高小麦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6.
采用文献归纳法、经验总结法等方式,梳理广西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历程,总结和归纳各阶段的发展经验与启示。依据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历程及广西发展实际,考虑到关键园区的建成开放、政策措施、园区数量和运营机制等因素,将广西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包括初创探索阶段(1994—2000)、规范发展阶段(2001—2009)和成熟提高阶段(2010及以后)。经分析与总结得出政府重视高、资金来源广、人才组织强、科技支撑强、协同共发展等广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经验及启示。  相似文献   
107.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商洛百合多糖的工艺条件。以百合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选择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三个因素,经过响应曲面法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提取时间为3 h,液料比20∶1 mL/g,提取温度60℃,百合多糖的提取率最高可达26.131%,与预测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利用微润灌溉和滴灌技术对干旱区铁路路域范围内植被进行养护,筛选出适宜于该区的灌溉方式,以达到节约用水、植被恢复良好的目的。[方法]对不同灌溉技术下的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变和植被恢复效果进行相关研究。[结果]2种灌溉方式下的土壤养分含量均呈现出坡下>坡中>坡上的变化规律,且微润区之间的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不大,整体上在同一坡位下微润区>滴灌区。同一灌溉区下的植株高度随着边坡位置的升高呈现出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即植株高度与坡面位置成反比例关系。同一坡位不同灌溉模式下植株高度均表现为微润区>滴灌区。同一灌溉方式下的植被盖度均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其中滴灌区植被盖度在不同坡位之间的差异性显著,且在同一坡位下的植被盖度均表现为滴灌区<微润区。[结论]在相同耗水量的前提下,微润区的土壤质地和植被恢复效果更加优良,表明采用微润灌溉技术可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节约增效的目的。因此,在干旱区路域植被进行养护时,建议优先选用微润灌溉技术进行养护。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量化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差及氮肥利用效率差,分析产量差和效率差之间的关系,明确环境、栽培条件及生理因素对产量差的贡献,探讨协同缩差增效的可能途径,为冬小麦产量差缩减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6—2020年在山东济宁、德州、烟台和淄博4市进行,综合肥料投入、播种密度和灌溉水平等管理措施,设置了超高产水平(SH)、高产高效水平(HH)、农户水平(FP)和基础产量水平(ISP)4种模式,定量分析不同产量水平冬小麦产量差和氮肥利用效率差,分析产量差和效率差之间关系,讨论产量差和效率差形成的影响因素及缩差增效的可能途径。【结果】当前山东冬小麦高产纪录与SH、SH与HH、HH与FP以及FP与ISP之间的产量差分别为2 729.1、674.3、1 042.9和4 349.8 kg·hm-2,SH与HH、HH与FP之间的氮肥偏生产力差分别为-13.54和15.67 kg·kg-1;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二次抛物线关系。当前降水、光温等不可控因素和肥水投入等可控因素对产量差的贡献率分别为31.16%和68.84%。结果显示,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平均净同化率(MNAR)、单位面积穗数(EN)和粒重(GW)差与SH和HH之间的产量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收获指数(HI)、穗粒数(GN)和粒重(GW)差与HH和FP之间的产量差呈显著正相关。SH和HH处理较FP处理有更高的地上部生物量、单株分蘖数以及分蘖成穗率。【结论】当前山东省冬小麦农户产量只实现了最高纪录产量的64.34%,通过优化水肥投入量、提高追肥比例、增施有机肥和锌肥等栽培措施可使冬小麦产量差缩减23.46%,氮肥偏生产力提高56.99%。花后物质生产能力仍然是小麦产量提升的限制因素,在保证花后光合同化的同时,提高花前物质的再转运以提高收获指数是农户模式向高产高效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