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0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948篇
林业   678篇
农学   617篇
基础科学   464篇
  721篇
综合类   3996篇
农作物   611篇
水产渔业   382篇
畜牧兽医   1251篇
园艺   556篇
植物保护   481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368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362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515篇
  2012年   670篇
  2011年   681篇
  2010年   671篇
  2009年   567篇
  2008年   545篇
  2007年   540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315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为探明临沧双江高、中海拔地区烤烟生产最佳追肥方案,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追肥次数、时间和追肥比例对高、中海拔地区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次追肥,追肥结束期早(栽后15 d)有利于烟株生长前期早生快发,追肥结束期晚(栽后25 d)或增加追肥次数能提高烟叶上等烟比例、产量、产值和烟叶抽吸品质。Ta3处理,即2次追肥,分别在移栽后7 d,移栽后25 d施用,追肥比例为3∶7,为临沧双江高海拔地区最佳追肥方案;Tb4处理,即3次追肥,分别在移栽后7 d,移栽后15 d,揭膜当天施用,追肥比例为2∶6∶2,为临沧双江中海拔地区最佳追肥方案。  相似文献   
992.
李今今  季宏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5,(10):111-112,115
土壤腐殖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其中含有多种官能团,是土壤碳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固态13C NMR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有效手段,特别对于不溶性HM,已成为其研究的重要技术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固体13C NMR在土壤腐殖物质中的应用概况,总结、归纳了土壤腐殖物质中不同官能团所对应的信号区间,对比分析了腐殖物质中不同组分的结构区别,讨论分析了固体13C NMR在土壤腐殖物质结构与形态研究中的应用,以期借助固体13C NMR更加深入地对腐殖物质整体结构进行研究,推进对腐殖物质形成、转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3.
加入WTO后中国小麦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国际、国内小麦生产和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大面积生产试验结果,结合产业化实践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的国情,对入世后国内小麦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①必须继续重视小麦生产;②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实施集约化统一耕作管理是提高投入回报率的有效途径;③实行政、技、企、农联合运作的优质小麦产业化开发模式;④依据目前小麦生产、收购和加工产品中存在的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优化小麦收购、检验和加工产品的标准。  相似文献   
994.
多穗型小麦品种公顷产9000kg主要技术指标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1995~1999年连续年的小区试验和高产攻关调查研究,提出多穗型小麦品种公顷产量9000kg的主要技术指标。即产量结构指标、分蘖成穗率指标、最高叶面积系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指标。同时对上三叶的叶面积质量以及干物质积累特点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化顷产量9000kg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95.
针对温室内手动施药劳动强度大、容易造成施药人员中毒等问题,利用GSM网络技术平台,设计基于手机信息发送指令的自走式弥雾机远程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GSM模块和手机及单片机之间的双向通信实现手机对弥雾机行走速度和喷雾流量设定,运用Keil C51V9.00软件编程,对动作流程进行决策,控制弥雾机自动喷药。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响应时间约为3s,弥雾机停止工作时,有一定的响应距离,最大为0.59m;当行走速度为4~12cm/s,喷雾流量50~300mL/min时,雾滴分布变异系数为3%~5%,喷雾均匀性较好。该远程控制系统可以满足在温室大棚内的使用要求,与传统施药方法相比,简化了植保机械的操作过程,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保障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996.
2012年金坛地区小麦赤霉病大流行,该文根据当地小麦品种、生长发育情况,介绍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情况及流行因素,调查了不同农药品种、不同用药次数等对赤霉病害的防治效果,并分析总结出相关的防治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997.
为得到一种可行的日光温室夜间逐时气温预测方法,从而提高主动集放热系统的适应力,该研究尝试从中国天气网发布的天气预报中获取试验地点72 h天气状况、室外气温等气象信息,同时将爬取筛选的天气状况简分为晴天、多云天以及阴天三类,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和随机森林回归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2月中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各25 d的数据作为训练集,选取训练集外的三种天气各10 d的数据作为测试集,分别构建了三种天气状况下温室内夜间逐时气温预测模型。该研究使用均方误差(MSE)和决定系数(R2)对各类模型预测精度进行评价:晴天和多云天时,随机森林回归模型预测精度最高,MSE、R2分别达到了0.37、0.94和0.05、0.98,而阴天时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预测精度最高,MSE、R2分别达到了0.40、0.87;根据不同的天气状况选用精度最高的回归模型进行气温预测,经验证预测气温和实测气温的变化曲线拟合度较高,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晴天、多云天和阴天MSE分别为0.19、0.19和0.15,R2分别达到了0.98、0.95和0.90,平均绝对误差依次为0.1、0.3和0.3℃。因此,该研究所构建的基于天气预报的日光温室夜间逐时气温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以为主动集放热系统放热策略的制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8.
以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真鲷(Pagrus major ♂)杂交子一代为亲鱼,于2017年4月在水温(21.8±0.4) ℃条件下,对自然受精、人工孵化获得的杂交子二代(F2)早期仔鱼进行发育观察,并就饥饿对仔鱼早期生长与存活的影响及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F2初孵仔鱼全长(2.40±0.15) mm,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混合营养期4~5 d,7日龄全长增长到(3.95±0.04) mm,生长态势正常;杂交F2仔鱼开始摄食的初次摄食率及最高摄食率分别为45.8%及77.21%,6日龄时初次摄食率下降为29.83%,抵达PNR时间;饥饿仔鱼5日龄时负生长,全长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6日龄时全长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表明杂交F2早期仔鱼具有较好的生长态势;其开始投饵的最适时机应于仔鱼开口后的3 d内。  相似文献   
999.
\t\t\t\t\t目的\t\t\t\t\t研究云南省盈江县的耕地生产潜力及产量差,为该区域的土地利用、资源保障、经济发展等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t\t\t\t\t\t\t\t\t\t\t\t\t方法\t\t\t\t\t以盈江县耕地地力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 10.0软件对基础数据进行转换、叠加及分析,重点关注研究区域中耕地地块的属性,利用生产潜力计算模型分析盈江县耕地生产潜力,并根据耕地的实际产量数据分析其产量差。\t\t\t\t\t\t\t\t\t\t\t\t\t结果\t\t\t\t\t盈江县耕地生产潜力主要分布在9.46~24.87 t/hm2之间,县域均值为14.17 t/hm2,区域差异较大。产量差分布在16.18%~87.58%之间,县域均值为64.30%。从空间分布角度,县域内区域间的耕地生产潜力及产量差呈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即生产潜力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太平镇、平原镇、弄璋镇等大盈江流域,产量差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盏西镇、勐弄镇、昔马镇等盈江县中、北部区域。\t\t\t\t\t\t\t\t\t\t\t\t\t\t\t\t\t\t结论\t\t\t\t\t利用ArcGIS对耕地生产潜力及产量差研究,其研究数据可以根据耕地地力调查周期、耕地的实际产量及时的更新,研究结果贴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对于提高农业产出、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t\t\t\t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光氧化水稻的光合特性对UV-B辐射的反应,以籼稻两用不育系812S(野生型)及其光氧化突变株系812HS为材料,在自然条件下,采用40 kJ·m-2·d-1剂量的UV-B增强辐射处理植株65 d,分别在幼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进行相关生理指标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条件相比,增强UV-B辐射使812HS的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减少,植株矮化,但对其生长抑制程度弱于普通水稻;812HS的叶绿素含量在分蘖期显著降低,但降低幅度低于普通水稻,抽穗期后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尤其是在灌浆期,812HS叶绿体含量的增加幅度较普通水稻极显著多出34.3个百分点。增强UV-B辐射处理后,812HS的PSⅡ原初光转化效率(Fv/Fm)在分蘖期的提高幅度比普通水稻大,而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则明显低于普通水稻。PSⅡ失活的原因是质体醌PQs和PSI蛋白复合体对UV-B辐射敏感,电子从QA-向QB-传递过程受阻,致使快还原型库PQ受影响,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