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83篇
  免费   823篇
  国内免费   1857篇
林业   2413篇
农学   2689篇
基础科学   1218篇
  3141篇
综合类   4979篇
农作物   1195篇
水产渔业   788篇
畜牧兽医   2290篇
园艺   602篇
植物保护   1348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418篇
  2021年   628篇
  2020年   596篇
  2019年   631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483篇
  2016年   550篇
  2015年   719篇
  2014年   681篇
  2013年   889篇
  2012年   1050篇
  2011年   1174篇
  2010年   1074篇
  2009年   1013篇
  2008年   1029篇
  2007年   1000篇
  2006年   1018篇
  2005年   916篇
  2004年   508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337篇
  2000年   410篇
  1999年   572篇
  1998年   530篇
  1997年   459篇
  1996年   371篇
  1995年   376篇
  1994年   309篇
  1993年   331篇
  1992年   265篇
  1991年   243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6篇
  1968年   6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宫恩祥  黄铭科  张丽  刘三华  杨巍 《排灌机械》2010,28(2):136-139,159
针对碱泵强腐蚀的工作环境和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背开式双"S"形方形前盖板叶轮碱泵的设计方法.采用加大流量系数法,分析了叶轮各几何参数对泵的通过性能和效率的影响,得出双"S"形叶轮有利于高粘性、易结晶或含少量颗粒的介质通过的结论;采用HS-1镍基合金材料,研究其金相组织为奥氏体,保证了碱泵的耐蚀性能,降低了泵的造价;根据工艺要求,采用单级悬臂结构,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双"S"形叶轮碱泵扬程-流量曲线平稳,无驼峰,实际扬程52.3 m,流量为4 m3/h,效率为16.18%,满足设计要求,实现了碱泵的国产化,为小流量超低比转速泵用于输送高温、强腐蚀、粘性介质泵的设计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82.
黄建军  郑源  张盾 《排灌机械》2010,28(2):149-154
为了提高泵闸工程工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以设计参数作为控制条件,运用Fluent软件对某泵闸工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并对闸门附近的结构进行了优化.结合河道过流特点,建立了断面有效过流面积率和过流均匀度两个表示过流断面水流流态的公式,并以此作为数值模拟优化的目标函数,对泵闸结构进行了优化.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引、排水工况下的水流及流场分布规律,分析了实际闸门附近的水流动特性和过流情况,分析了内河侧"S"形转弯对工程水流的影响.通过整体水工模型试验,对改造后的消能设施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内外河最大流速均小于0.6~0.8 m/s,且河道的有效过流面积率和过流均匀度均大于0.75.  相似文献   
983.
高速部分流泵CFD计算和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高速部分流泵中流量系数、扬程系数和比转速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该泵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在水泵性能试验的基础上,采用Matlab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数值拟合,推导出三者的函数关系式,并对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了精确计算.将优化后的参数应用于Pro/E建模,运用ANSYS-CFX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中间截面静压呈环状梯度由轮毂向轮缘逐渐递增,出口静压满足优化要求;流线云图中虽然存在漩涡,但隔舌处的回流和涡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扬程-流量试验曲线也可以看到,在从小流量到设计工况点间运行非常平稳.该结果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84.
提出了大空间局域环境喷雾降温、增湿、调湿系统的设计方法.针对细水雾扩散蒸发过程,建立了大空间局域环境调节的数学模型.以上海世博会特钢大舞台喷雾降温系统为例,对系统终端的耗水量以及降温空间内的湿度变化进行计算分析后发现,在半室外环境喷雾降温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的降低,空气的饱和含水量下降,水蒸气含量增加,局部环境湿度增大.采用人工送风对环境湿度进行调节,配风量对比计算表明,增大配风量可以加快环境湿度趋于稳定.设定降温终端的工作频率后,相对湿度可控制在88%以下.计算分析模型忽略了人体散热、散湿等非关键因素.所提出的系统设计、优化和分析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奥运会场馆工程,对世博轴及场馆等室外和半室外环境喷雾降温系统的设计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5.
设计拖拉机电液悬挂系统,实现力、位信号以及控制阀信号的采集,利用模糊算法控制系统,设计模糊控制器,对整个系统进行试验,试验证明系统各项性能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86.
咸淡组合淋洗对土壤水盐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缓解干旱半干旱地区淡水资源紧缺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浅层地下微咸水,以全部淡水和全部咸水为对照,采用两咸一淡组合淋洗的方法对垂直土柱淋洗后土壤剖面的水、盐分布规律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累积入渗量相同的前提下,咸淡组合次序对土壤大孔隙的形成有影响,导致土壤透水性不同,通过入渗进入土壤的总盐量是土壤含盐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渗历时的延长有助于提高土壤剖面脱盐深度,淡-咸-咸的组合次序洗盐效果最好;各种咸淡组合次序均导致20 cm深度处的钠吸附比较初始值增大,尤其是全部咸水入渗会降低土壤的渗透性,有可能导致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该研究为微咸水的田间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87.
基于遥感的冬小麦长势等级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数据,以陕西、甘肃两省为例,探讨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内不同等级的长势状况及其与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将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分为7个不同的生育期,借助植被指数NDVI,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生育期内作物生长发育动态变化状况;探讨了2011—2012年不同生长发育期内,不同等级的冬小麦长势状况与同生育期、前一生育期及生育期内累计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11—2012年,陕西、甘肃两省冬小麦长势在空间上呈现越冬前较好,越冬期略变差,之后恢复变好的状况,但同时存在时空分布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就平均来说,无论冬小麦长势状况如何,冬小麦长势和累计降水之间的相关性都大于同期和前一生育期的相关性,显示了降水在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的重要性;温度对冬小麦的影响根据冬小麦长势等级的不同而不同;日照方面,不论冬小麦长势等级如何,各种不同等级的长势都和累计日照时数相关关系最大。研究同时表明,长势好和长势差的冬小麦对降水较为敏感,而温度在整体上对长势正常的冬小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88.
以桔梗茎段为外植体,通过不定芽诱导与生根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以桔梗茎、叶为外植体,研究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结果表明:茎段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以MS+6-BA 1.0 mgL+NAA 0.0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以12MS+IAA 1.0 mgL+NAA 0.5 mgL最佳;茎、叶外植体均可成功诱导愈伤组织,其中以茎诱导率最高,最适培养基MS+2,4-D 1.0 mgL+6-BA 0.2 mgL。愈伤组织均可分化培养成完整植株,为桔梗优良株系的繁育和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89.
针对园林绿地绿篱修剪中存在的不足,设计开发一种手推式绿篱修剪机,根据使用功能提出了手推式绿篱修剪机的结构方案与总体尺寸,接着采用机械设计的方法设计出了手推式绿篱修剪机的主要零部件,之后,应用软件对手推式绿篱修剪机进行了三维建模,并对其中的关键部件作了静力学分析,在此基础上优化了该部件结构尺寸,最后,指出了手推式绿篱修剪机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90.
隐性白羽肉鸡及其配套地方鸡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试验测定了我校最新育成的隐性白羽肉鸡快慢羽系父系、母系及其配套地方鸡广西黄鸡和文昌鸡主要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四个品系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胆固醇、Ca含量接近,血清P、K、Na含量A系最高,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它三系,各品系内公母之间母鸡的血Ca均极显著(P<0.01)高于公鸡。血清淀粉酶(AMY)活力和肌酸磷酸激酶(CK)活力B系极显著(P<0.01)高于其它三系,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品系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