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7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410篇
林业   502篇
农学   591篇
基础科学   280篇
  632篇
综合类   901篇
农作物   151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570篇
园艺   105篇
植物保护   2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旨在利用pLA载体将IBDV B87株VP2蛋白展示在干酪乳杆菌表面。首先通过RT-PCR扩增VP2基因片段,测序鉴定正确后,将目的片段构建在pLA穿梭质粒上,命名为pLA-VP2,然后将重组质粒电转化到干酪乳杆菌中,构建IBDV重组干酪乳杆菌。应用SDS-PAGE检测重组菌表达目的蛋白VP2,得到约90 kDa的融合蛋白,与预期结果相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VP2蛋白可以与抗IBDV多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很好反应原性。流式细胞仪的散射光检测器可以捕捉到pLA-VP2重组菌菌体表面的荧光,且重组菌荧光强度强于pLA菌对照组,应用正态分布函数计算pgsA-VP2融合蛋白的表达效率,约为80%。结果表明IBDV VP2蛋白成功展示在干酪乳杆菌表面。  相似文献   
992.
6头山羊在吸入安氟醚5,15,30,45,60,75和90min时,同步测定终末呼气和血液中安氟醚浓度,血气及血压等。结果显示:在开档期间,随吸入时间的延长,终末呼气和血液安氟醚浓度均上升,但停止供药,两浓度则下降;随吸入安氟醚浓度的增加,血气和血压发生明显的变化,pHa减少,PaCO2升高,血压下降,平均动脉压与终末呼气安氟醚浓度高度相关(r=-0.9721)。随安氟醚浓度的减少,血气和血压也  相似文献   
993.
对6个西南马地方类型血液蛋白多态位点ALb、Tf、Es的基因频率资料进行了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各地矮马和中型马Hs值接近,血液蛋白基因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与国外小型马种相比,西南马地方类型首先聚类,表现了相对较近的亲缘关系;经对西南马遗传变异的剖析,地方类型间遗传差异(Gse)为4.66%,地方类型内遗传差异为95.34%;地方类型的遗传分化(Fst)主要源自Es位点.  相似文献   
994.
褐稻虱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方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把褐稻虱种群按其生长发育顺序划分为卵(E)、1-2龄若虫(S)、3-4龄若虫(L)和成虫(A)4个阶段,把各阶段的作因子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状态(staltes),在稻田调查中分别记录其单位面积的数量。通过换算,计算卵、1-2龄若虫和3-5龄若虫的存活率(Sg,Ss,Sl)及各作用因子相对应的存活率(S1,S2,S3,S4,S5,S6),同时通过实验种群的产卵量(FPfP),成虫逐日产卵概率(Pn)和自然种群成虫逐日存活率(AAa)组成的下代卵量概率,∑Pfl(SAa)′组成褐稻虱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各个组分,如果包含成虫迁移后的居留率St,则根据生命表组分建立的种群趋势数字模型(Morris-Watt种群数学模型^[7,10,11])可扩充为:I=SESSSLFPFP♂St∑Pfl(SAa)协′I=S1S2S3S4S5S6FPFP♀St∑Pfl(SAa)′。  相似文献   
995.
栽培茄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栽培前3个品种的核型。其核型为:成都墨茄和糙青茄,2n=2x=24=20m+4sm(2SAT);紫圆茄,2n=2x=24=22m+2sm(2SA)。3个品种的随体染色体分布位置各异。在成都墨茄和糙青茄核型中,l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分布位置也不同。此外,对已报道的野生茄和栽培前在核型结构上的异同点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96.
辽宁杨树造纸用材林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密度、品种、土壤培肥3因素裂区设计,对试验因素各生长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及LSD检验.试验林在计算机精确造材基础上进行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8年研究结果表明:辽宁杨树造纸用材林品种应选择辽宁杨等早期速生、制浆性能优良的美洲黑杨及欧美杨良种;栽培密度确定为1667~1111株/hm2;1667株/hm2密度轮伐期确定为6年,1111株/hm2密度轮伐期确定为7~8年  相似文献   
997.
单流道叶轮水力设计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现有单流道叶轮水力模型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给出了用速度系数法设计轴面图时的各系数值。借鉴双流道叶轮平面图水力设计的方法,提出了改进的单流道叶轮平面图水力设计方法,改进方法较原方法简单,尤其便于编制CAD软件。文中还介绍了新的流道断面面积变化规律和平面图流道中线方程,同时还给出了编程方法和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998.
基于改进PSO的模糊PID高枝修剪机械臂末端抑振算法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设计的高枝修剪机械臂定位过程易产生振动,难以快速、准确地将待修树枝对入锯切口的问题,分析大臂展、高负载自重比臂架系统的柔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末端修枝锯的抑振控制方法,实现末端修枝锯的快速精准定位。首先介绍了高枝修剪机械臂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臂架系统的柔性特征对末端修枝锯定位产生的影响;其次通过结构关系推导和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机械臂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动力学分析,并设计基于改进粒子群离线优化的模糊PID控制方法,实现了对末端修枝锯的主动抑振控制;最后分别在Simulink环境中和样机系统上进行了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综合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文设计的控制方法可以实现末端修枝锯的主动抑振,定位过程中修枝锯能够在短时间内进入稳态,超调量不足开环状态下的50%,震荡调整时间小于1 s,经1 s后振幅衰减至峰值的5%以下,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末端抑振效果,改善了修枝锯的定位性能,提高了高枝修剪机械臂的作业效率。相关研究可为其他具有一定相似柔性特征的机械提供末端抑振和精准定位的控制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基于WOFOST模型的中国主产区冬小麦生长过程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大区域尺度WOFOST(world food studies)模型的动态模拟是作物模型区域应用的重要基础。该文以中国冬小麦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冬小麦主产区内174个农业气象站多年观测数据以及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重点优化WOFOST模型中与品种相关的积温参数,即出苗至开花有效积温与开花至成熟有效积温。在冬小麦主产区分区的基础上,以2012—2015年气象数据驱动WOFOST模型,在站点尺度进行冬小麦的物候期、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单产动态模拟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WOFOST模型模拟出苗至开花天数的决定系数R2为0.89~0.94,均方根误差RMSE为7.87~11.52 d,模型模拟开花至成熟天数的R2为0.63~0.77,RMSE为2.99~4.65 d;模型模拟LAI的R2为0.70~0.83,RMSE为0.89~1.46 m2/m2;灌溉区WOFOST模拟的单产精度R2为0.45~0.59,RMSE为734~1 421 kg/hm2;雨养区WOFOST模拟的单产精度R2为0.48~0.61,RMSE为1 046~1 329 kg/hm2。结果表明,WOFOST模型在全国尺度取得了较高模拟精度,为区域尺度作物模型的农业应用提供了坚实的过程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寒地水稻程控催芽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规模寒地水稻芽种生产中,浸种、破胸、催芽3个环节存在的上下层水温不均匀、浸种箱内稻种有氧呼吸差,易导致种子"出芽率低"甚至发生"烧种"、"烂芽"等问题,研究了浸泡温度、时间对水稻种子生理活性的激发机理,构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度、湿度、氧气监控体系,研发了程控水稻催芽系统,实现浸种箱内催芽环境分段式自动化管理。通过对浸种箱内温度场模拟及大田生产试验证明:系统温、湿、氧调控准确度高,均匀性好,水温控制精度?0.2℃,水位控制精度?0.3%,种子发芽率达97.79%,箱内不同区域芽种出芽率相差1%以内,芽种整齐度、健壮程度大幅提高。该系统研究为寒地水稻生产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撑,体现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