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6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林业   142篇
农学   118篇
基础科学   83篇
  180篇
综合类   659篇
农作物   60篇
水产渔业   96篇
畜牧兽医   311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10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菌群耐药已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特别是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耐药现象尤为突出,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尽快阐明重要细菌复杂耐药表型的调控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双组分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s,TCS)存在于多种革兰阴性菌中,在细菌诸多生命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是细菌感知环境变化并产生相应调控的主要机制之一。TCS通常由两种蛋白组成,包括感受器蛋白(通常是组氨酸激酶)和反应调节蛋白(通常是转录因子),二者可通过磷酸化介导的协同作用,整合细菌周围的环境信号、调节细菌相关的基因表达及改变细菌的某些生理行为。近年来,探索细菌TCS介导的耐药性应答机制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基于此,本文从TCS介导临床重要革兰阴性菌耐药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增进对细菌TCS的全面认识,为今后临床上药物的科学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2.
鲁中南山地刺槐萌生更新林经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企业动态经济评价方法对刺槐萌生林不同轮伐期的经济效果进行了评价;按NPV最大、IRR最大确定了林分经济成熟龄;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了经济成熟龄区间。  相似文献   
43.
为研究中国美利奴羊不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浓度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的免疫因子水平变化,本研究选择血清中MBL高、低浓度的绵羊各6只(感染组和对照组各3只),感染组人工感染MO,分别在人工感染前和感染后不同时间,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液中血清因子及补体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不同MBL浓度的绵羊人工感染后MBL m RNA水平呈下降趋势,MBL高浓度促炎因子IL-2和IFN-γ的m RNA表达水平较高,抗炎因子IL-4的m RNA表达水平在感染后1 d升高,此后开始下降,而IL-4的m RNA水平在14 d后有所升高;MBL低浓度羊感染后其TNF-α的m RNA水平显著升高,随炎症的缓解,逐渐降低;补体C1和C3的m RNA在感染后表现出不同的变化,MO感染可以激活补体途径。本研究结果表明,低血清MBL浓度与绵羊支原体肺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MBL不同浓度组之间其IL-2、IL-4、TNF-α、IFN-γ、补体C1、C3水平存在差异,低浓度MBL的绵羊更易发生比较严重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4.
为探究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NAA对"密胡杨1号"插穗生根的影响,筛选出最佳NAA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组合,于2013—2014年采用不同处理时间(5、10、15s)、不同处理浓度(150、200、250mg·kg-1)对"密胡杨1号"插穗进行处理试验,研究表明:不同处理时间、不同处理浓度下,"密胡杨1号"插穗生根率差异明显,其最佳组合为5s+200mg·kg-1,该处理生根率最高,达到83.25%。  相似文献   
45.
46.
为探索氟唑菌酰羟胺与咪鲜胺复配对枸杞根腐病主要病原菌——腐皮镰刀菌的毒力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氟唑菌酰羟胺与咪鲜胺17种不同比例的复配处理对腐皮镰刀菌的室内毒力作用,在最佳增效配比下,明确复配处理相较单剂对病原菌孢子萌发、产孢量、芽管伸长和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与咪鲜胺单剂及其复配处理对腐皮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均有明显作用,其单剂EC50值分别为0.365 8 mg·L-1和0.120 8 mg·L-1,氟唑菌酰羟胺与咪鲜胺的配比在3∶2时增效作用最大,EC50值为0.044 3 mg·L-1,增效系数SR达4.560 0,可作为枸杞根腐病药剂防治的最佳复配处理;氟唑菌酰羟胺与咪鲜胺单剂及其复配处理对腐皮镰刀菌的孢子萌发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单剂EC50值分别为0.116 7 mg·L-1和1 455.784 8 mg·L-1,最佳复配处理EC50值为0.060 2 mg·L-1,增效系数SR达3.231 1。在质量浓度为0.8 mg·L-1时,最佳复配处理对腐皮镰刀菌产孢量的抑制率达100%,对芽管伸长、菌丝干重的抑制效果均显著高于单剂处理。因此,氟唑菌酰羟胺与咪鲜胺复配比在3∶2时,可作为枸杞根腐病药剂防治的最佳复配处理,为预防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7.
[目标/意义]2021年第十届中国开放获取推介周(10th China OA Week)的主题为"开放科学的意义和影响",标志着中国最主要的开放获取平台主题正式转向开放科学,契合形势发展需要。[方法 /过程]本届会议邀请到国内外的多方专家与代表,分专题探讨开放科学目标、关键问题、实践案例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 /结论]会议呼吁构建中国开放创新生态,初步勾画出中国开放科学发展现状。响应国家提出的推动开放科学发展要求,China OA Week平台及其研讨成果将持续助力中国开放科学事业的推进。  相似文献   
48.
基于"互联网+"的自然资源利用监测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资源利用监测是保障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重要内容,是维持自然资源安全的重点工作.传统监测模式存在更新频率慢、监测结果不准确、监测难度大等弊端,该研究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自然资源利用监测,提高监测的准确率及频率,并进行了自然资源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为保障自然资源安全提供全新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4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救济式扶贫、体制改革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和精准扶贫阶段,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2020年后我国农村绝对贫困基本消除,将由绝对收入贫困转向农民工贫困、城市贫困、多维贫困和特殊群体贫困等相对贫困问题.回顾和梳理中国贫困特点、扶贫历程和政策演变,分析中国新时期扶贫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有助于为2020年后新时期扶贫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0.
Grapevine (Vitis vinifera L.) 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fruit crop in the world, and China ranks first in the production of grapes with approximately 15% of the world's total yield. However, diseases that cause the death of grapevine shoots pose a severe threat to the production of grapes. In this study, the fungus Neopestalotiopsis eucalypti was identified as a causal pathogen of grapevine shoot rot based on the morphology of conidia and a phylogenetic analysis.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three isolates based on the combined sequence of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region of ribosomal DNA, part of the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lpha (Tef) and the β-tubulin (Tub2) genes. The three isolates were all identified as N. eucalypti. Pathogenicity tests of the three fungal isolates were conducted on grapevines shoots in vitro and in viv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ree fungal isolates caused severe rot lesions on the inoculated grapevine shoots, and N. eucalypti was re-isolated from the inoculated grapevine shoots. Therefore, N. eucalypti was confirmed as a causal agent of the grapevine shoot rot.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N. eucalypti causing grapevine shoot disease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