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4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林业   138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49篇
  157篇
综合类   827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133篇
畜牧兽医   277篇
园艺   139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道路边坡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世纪50年代修建成昆铁路时形成的路堑边坡为对象,对道路边坡土壤水分在不同坡度、坡长、坡位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道路边坡土壤水分随着坡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同一坡面不同坡位上的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道路边坡土壤水分随着坡长的增长而减小,最短的10m坡长土壤含水量为23.27%,而最长的40 m坡长土壤含水量为21.78%,最短坡长比最长坡长的土壤含水量增加了6.84%。  相似文献   
32.
33.
湘黄鸡进行专业户(场)散养时,由于生产方式不同于舍饲群养,其生产环境、食物结构和易感病种类都必然发生变化。对此,笔者结合临床所遇病例进行了研究总结,对散养湘黄鸡的几种常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防治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4.
以大田栽培条件下4a生刺五加为试材,进行光合日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刺五加光合日变化有午休现象,光强以11:00~13:00为高,上午的光合速率较午后为高,在上午10:00左右光合速率达到最高;全光处理光强高于遮光处理200~500 lx左右,遮光处理光合作用弱于全光处理;全光处理光强一直在500 lx以上,光合速率降幅小,而遮光处理光强在下午15:00以后下降很快,低至100~400 lx,光合速率降幅大.遮光处理能使光强在400~1 200 lx范围内,满足刺五加对光的需求,较适于阴生植物的生长;而6月中旬与9月中旬光强低,光合速率也低,说明遮光过早和撤覆延迟能降低刺五加光合速率,因此,建议合理的遮光时间为6月中旬至8月下旬,以保证刺五加高效利用光能,提高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35.
鱼类细胞是开展鱼类病毒分离鉴定、功能基因分析以及生物制品制备等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鳜(Siniperca chuatsi)是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欢迎的养殖品种。随着鳜鱼养殖产量的逐年增加,其病害问题尤其是病毒病问题也日趋严重,但是,可用于鳜鱼病毒分离和基因功能分析的鳜细胞系缺乏。本研究采用组织块消化法,对来源鳜脑组织的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了鳜脑组织细胞系,命名为MFB。MFB细胞在28℃含10%胎牛血清的L-15中已稳定传代超过70次,第25代鳜脑组织细胞的染色体众数为56。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β-tubulin和Neu-N)鉴定MFB细胞的神经元纯度,结果显示,培养的MFB细胞为神经元类细胞。病毒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鳜蛙虹彩病毒(MFRaIV)、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LMBRaIV)和大鲵虹彩病毒(GSIV)均可在MFB细胞中产生典型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滴度分别为108.68±0.12、108.36±0.15、1010.15±1.85 TCID50/mL。使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pEGFP-N1转入MFB细胞,转染效率可达20%。本研究建立的鳜脑组织细胞系不仅对多种蛙虹彩病毒敏感,而且转染质粒效率较高,为鳜病毒性病原的分离及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36.
从潜伏期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鸡淋巴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梯度PCR的方法获得MDV的L-meq、meq基因,将其插入pMD18-T克隆载体,经测序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L-meq、meq基因同源性很高,L-meq中只有180bp与meq不同。但是采用同样的方法在发病期病鸡淋巴组织中却只能获得MDV的meq基因。为了进一步研究发病期L-meq基因消失的原因,试验对L-meq、meq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结构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meq基因中含有9个PRR(proline-rich-reapts)区域,meq中含有6个PRR区域,从而推断PRR区域可能与基因的转录激活及调控病毒DNA复制的功能有关,该180bp插入序列也许能解释初期感染MDV不致瘤的原因,同时也意味着L-meq基因对于潜伏期的维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7.
A 10‐week feeding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rotein to energy ratios on growth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juvenile Litopenaeus vannamei (initial average weight of 0.09 ± 0.002 g, mean ± SE). Twelve practical test diets were formulated to contain four protein levels (300, 340, 380 and 420 g kg?1) and three lipid levels (50, 75 and 100 g kg?1). Each diet was randomly fed to triplicate groups of 30 shrimps per tank (260 L). The water temperature was 28.5 ± 2 °C and the salinity was 28 ± 1 g L?1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was significantly (P < 0.05) affected by dietary treatments. Shrimps fed the diets containing 300 g kg?1 protein showed the poorest growth. However, shrimp fed the 75 g kg?1 lipid diets had only slightly higher growth than that fed 50 g kg?1 lipid diets at the same dietary protein level, and even a little decline in growth with the further increase of dietary lipid to 100 g kg?1. Shrimp fed the diet with 420 g kg?1protein and 75 g kg?1 lipid had the highest specific growth rate. However, shrimp fed the diet with 340 g kg?1 protein and 75 g kg?1 lipid showed comparable growth, and had the highest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energy retention and feed efficiency ratio among dietary treatments. Triglycerides and total cholesterol in the serum of shrimp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ietary lipid level at the same dietary protein level. Body lipid and energ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ietary lipid level irrespective of dietary protein.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that the diet containing 340 g kg?1 protein and 75 g kg?1 lipid with digestible protein/digestible energy of 21.1 mg kJ?1 is optimum for L. vannamei, and the increase of dietary lipid level has not efficient protein‐sparing effect.  相似文献   
38.
利用SSR标记分析45份爆裂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45份爆裂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所选取SSR引物的扩增带型均清晰稳定。利用80对SSR引物在45份爆裂玉米自交系间共检测出334个等位基因变异,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为0.10~0.83,平均为0.53。其PIC为0.4~0.8,以0.6~0.7的标记数为最多,占标记总数的20.96%。本试验结果说明爆裂玉米种质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根据SSR数据,计算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供试自交系遗传距离(GD)为0.095~0.931,平均为0.512。通过聚类分析,以遗传距离0.55为标准,供试自交系可划分为5个类群。群间遗传距离均大于群内遗传距离,分类合理。  相似文献   
39.
顺式氯氰菊酯微乳液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粘度法和电导法研究了顺式氯氰菊酯微乳液微观结构的变化,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并用偏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顺式氯氰菊酯微乳液体系随水相含量的增加分别形成了W/O型微乳液、层状液晶、双连续结构和O/W型微乳液;表面活性剂和醇分子之间依靠氢键和范德华力形成各向异性的类线形大分子,被破坏和重排是层状液晶结构区显示出异常流变特性和不规则电导率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和N基因遗传变异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内1992—2005年分离的IBV毒株的纤突蛋白(S1)和核衣壳蛋白(N)基因分别进行克隆测序,结合在GenBank中发表的IBV S1和N基因的序列,对其不同毒株的S1或N基因片段和全长、S1和N基因全长分别进行遗传变异的研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1.5进行同源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IBV毒株N或S1基因片段与其全长之间遗传变异高度相关,核苷酸r≥0.892,氨基酸0.854≤r≤0.968;但S1与N基因全长之间核苷酸的遗传变异相关性相对较低一些,而且有些毒株间S1基因同源性很低(r=0.645),但N基因同源性仍很高,显示每个基因变异的独立性。国内IBV疫苗株之间S1和N基因核苷酸高度同源(S1≥97.3%;N≥90.7%),而野毒株与疫苗株相比S1和N基因同源性均较低(S1≤84.3%;N≤87.1%),这也可能与常规疫苗对IBV野毒株不能有效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