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59篇 |
免费 | 211篇 |
国内免费 | 24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34篇 |
农学 | 138篇 |
基础科学 | 140篇 |
272篇 | |
综合类 | 1825篇 |
农作物 | 249篇 |
水产渔业 | 178篇 |
畜牧兽医 | 476篇 |
园艺 | 258篇 |
植物保护 | 1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154篇 |
2021年 | 154篇 |
2020年 | 153篇 |
2019年 | 121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158篇 |
2016年 | 96篇 |
2015年 | 160篇 |
2014年 | 185篇 |
2013年 | 195篇 |
2012年 | 288篇 |
2011年 | 279篇 |
2010年 | 263篇 |
2009年 | 247篇 |
2008年 | 284篇 |
2007年 | 251篇 |
2006年 | 197篇 |
2005年 | 180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90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85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912.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在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旅游的同时,作为重要旅游资源的植被景观所受干扰日渐明显。通过样地调查,采用敏感水平、群落景观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等一系列植被景观特征指标,分析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影响因子及植被景观特征与地理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影响因子主要受人文地理因子的影响,受自然地理因子的影响小。②相对于自然地理因子而言,人文地理因子(即旅游干扰活动)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植被景观特征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在今后景区旅游开发中要特别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科学管理和统一规划,以保护植被景观。 相似文献
913.
采用改良甲苯胺蓝(MTB)、阿利新蓝—沙黄(AB-S)、甲基绿—派洛宁(MG-P)、天青Ⅱ—伊红—瑞特、硫堇及PAS-HE等6种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虎纹蛙消化道肥大细胞(MC)的组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虎纹蛙消化道中食管、胃贲门、胃体、胃幽门、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直肠等部位均有MC分布;MC呈长梭形、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主要存在于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层内,有沿血管和腺泡周围分布的趋向.在6种染色法中,用MTB染色效果最好,MC易定位,组织结构清晰可辨,胞质呈紫红色;其次为AB-S染色,而MG-P及天青Ⅱ—伊红—瑞特的染色效果一般,硫堇染色效果差,PAS-HE染色则不着色. 相似文献
914.
【目的】检测20种真菌对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树体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输液法的通体结香技术,将不同菌液注入广东省惠东县境内白木香树体内,运用GC-MS技术分析变色木质部乙醇浸出物的化学成分。【结果】经龙眼焦腐病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斑点青霉Penicillium meleagrinum、黑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拟康木霉T.koningiopsis、青霉病病原菌Pen.italicum、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rhodina这7种真菌菌液处理的白木香目标树乙醇浸出物的质量分数超过10%,且倍半萜、芳香族类和2-(2-苯乙基)色酮类相对含量之和分别为:21.57%、21.85%、24.02%、22.83%、23.49%、25.15%和24.84%,而其他13种真菌处理树体乙醇浸出物质量分数均低于10%,主要检出物质为脂肪酸和烷烃类物质,倍半萜和芳香族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之和仅为2.67%~7.88%,不含2-(2-苯乙基)色酮类物质。【结论】20种待测菌种中,只有7种真菌能有效促进白木香树体沉香物质的形成,而其他13种真菌效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15.
[目的]分析交趾黄檀种子活力及开展交趾黄檀引种试验,为其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引种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从泰国和柬埔寨引入的10个种源25个家系交趾黄檀种子为材料,观测不同种源和家系交趾黄檀种子在广西凭祥的萌发情况;利用培育的实生苗开展引种试验,调查其造林保存率和苗木生长情况,分析不同种源和家系交趾黄檀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速生性和适应性.[结果]在10个交趾黄檀种源中,柬埔寨暹粒种源的种子活力最弱,发芽率和发芽势仅39.33%和19.33%,显著小于其他9个种源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60.67%~76.95%和49.05%~71.33%)(P<0.05,下同),且这9个种源间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在25个家系中,泰国北柳T-KF-4的发芽率最高,为88.00%,泰国北柳T-KF-6的发芽势最高,为82.00%.2016年造林后,种源的平均保存率为88.17%,家系的平均保存率为89.59%;在10个种源和25个家系中,长势较佳的是泰国彭世洛种源(T-PP)和泰国北柳T-KF-1家系,其苗高和地径分别为1.62 m和2.89 cm及1.70 m和3.09 cm.2017年,2年生交趾黄檀苗木的平均苗高和胸径分别为2.69 m和2.17 cm;苗木长势在种源间差异不显著,但在家系间差异显著,其中,泰国巴真T-KI-5的平均苗高达3.15 m,泰国巴真T-KI-7的平均胸径达2.60 cm.[结论]交趾黄檀在广西凭祥引种栽培获得初步成效,且以泰国种源和家系对广西凭祥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916.
917.
【目的】开展1年生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容器苗质量评价,为其壮苗培育和人工林规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交趾黄檀苗木分级指标,通过平均值±标准差法和逐步聚类法比较分析各等级苗木比例、标准以及在广东阳江、高明和福建漳州不同级别苗木的早期造林效果的差异,确定合理的交趾黄檀苗木质量分级方法与分级标准。【结果】苗高(H)和地径(D) 2个性状的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59.85%和26.02%,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87%,H和D可作为1年生交趾黄檀苗木分级指标,各等级苗木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2种不同方法确定的交趾黄檀各等级苗木比例、等级取值范围无明显差异。应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分级的交趾黄檀合格苗(Ⅰ和Ⅱ级苗)在各试验点的早期生长表现良好、造林成活率(90%以上)较高;造林3和12个月时,苗木建成形态和成活率与造林时的H和D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综合各等级苗木比率、等级取值范围、早期造林效果以及实际育苗生产过程,1年生交趾黄檀苗木质量分级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其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119.76 cm,D≥7.66 mm;Ⅱ级苗,69.62 cm≤H 119.76 cm,5.04 mm≤D 7.66 mm;Ⅲ级苗,H 69.62 cm,D 5.04 mm。 相似文献
918.
919.
转双价(Bt+CpTI)棉种植对土壤速效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利用三室根箱对棉花根部土壤进行分区采集,以转双价棉SGK321及其亲本常规棉石远321为研究对象,对3个生长时期(播种后40、50 d和60d)不同根区(S1、S2和S3)土壤速效养分(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及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棉相比,转双价棉的种... 相似文献
920.
滇池周边农田中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滇池周边农田土壤中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污染状况,用气相色谱法(ECD)对采自该区土壤样品进行了5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表明,在蔬菜和花卉地中,5种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检出率,以氯氰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最高,分别为66.7%~100%,52.9%~100%,氟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次之,溴氰菊酯最低;检出浓度平均值以氟氯氰菊酯最高,蔬菜地土壤中达44.9 μg/kg;春、秋两季,5种农药在花卉地的残留量高于蔬菜地,而夏季和冬季则相反.大棚和露地中,大棚的残留量显著高于露地.不同土层中,除氯氰菊酯在表层(0~20cm)中的残留量明显高于下层,其他4种农药在0~60 cm土层中残留量差异不显著.由于目前没有制定拟除虫菊酯农药土壤中残留环境质量标准,无法判定实验区土壤中拟除生菊酯农药残留超标率及土壤环境等级,但其在环境中的残留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