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0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691篇
林业   449篇
农学   328篇
基础科学   311篇
  773篇
综合类   3226篇
农作物   422篇
水产渔业   303篇
畜牧兽医   1134篇
园艺   530篇
植物保护   331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448篇
  2012年   614篇
  2011年   617篇
  2010年   592篇
  2009年   503篇
  2008年   484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不同稻蟹模式对土壤团聚体腐殖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有机稻蟹、常规稻蟹和单作水稻3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各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团聚体含量均随粒级的减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25mm为优势粒级团聚体,所占比例高达46.73%~51.56%;与常规稻蟹模式和单作水稻模式相比,有机稻蟹模式可明显提高各级团聚体内有机碳以及胡敏酸碳(HAC)和富里酸碳(FAC)的含量.有机稻蟹模式各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较单作水稻模式分别提高59.40%、64.44%、23.46%和15.88%;与单作水稻模式相比,有机稻蟹模式2~0.25mm和<0.053mm粒级团聚体中HAC含量明显增加,增幅分别为31.10%和30.82%;有机稻蟹模式和常规稻蟹模式2~0.25mm和<0.053mm粒级团聚体中FAC含量较单作水稻模式均显著提高,分别为56.26%、17.80%和27.58% 、22.47%;有机稻蟹模式各级团聚体中胡敏酸(HA)的△log K值最高,标志着HA分子向新成化方向发展.因此,有机稻蟹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各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数量,而且能够改善土壤腐殖质品质,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72.
丹江口库区湖北水源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综合调查的方法,对丹江口库区湖北水源区31个乡镇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用产污系数法、排污系数法测算区域内各类农业污染源产生与排放污染物的总量,并引入等标污染负荷法分析和评价该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内,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TN、TP和COD的产生量分别为2 066.93、240.93和16 540.18 t,排放量分别为1 432.28、161.83和4 546.65 t;种植业源为该区域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源,其等标污染负荷占所有农业面源等标污染总负荷(1 196.78 t PO43-)的57.79%,水产养殖业源、农村生活源和畜禽养殖业源所占比例分别为14.91%、14.25%和13.05%;TN、TP为该区域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物,其等标污染负荷分别占所有农业面源等标污染总负荷的50.26%和41.38%,COD只占8.36%;种植业源的TN和TP等标污染负荷量分别占所有农业面源等标污染负荷总量的36.08%和21.71%,是区域内水体富营养化风险的主要构成因子,也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973.
丛枝菌根真菌(AMF)在土壤与植物的磷素循环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对白三叶草植株生物量、磷吸收和土壤磷酸单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不同AMF群落均能显著地促进白三叶草植株的生长及其对磷素的吸收,提高根际土壤磷酸单酯酶的活性。Mnp处理中,白三叶草生物量最大,白三叶草总生物量、茎叶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处理(-M)提高64.48%、61.48%和84.91%。不同菌根处理中,Mck处理显著地提高白三叶草磷吸收和土壤磷酸单酯酶活性,白三叶草磷吸收总量和茎叶磷吸收量分别比对照(-M)提高107.18%和91.91%,土壤碱性磷酸单酯酶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相对对照(-M)分别提高54.33%和138.43%。碱性磷酸单酯酶活性与AMF群落中的Acaullospora属孢子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则主要受Paraglomus属孢子数的影响。说明接种AMF群落可显著地影响土壤的磷酸单酯酶活性,从而影响白三叶草的生长及其对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974.
不同氮素水平下生物菌肥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盆栽玉米试验,研究生物菌肥在不同土壤氮素水平下对土壤生物量氮、细菌等各菌群数量及玉米地上部分株高、叶面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中、低氮素水平下,加菌肥比不加菌肥处理的土壤固氮菌、磷细菌、细菌、放线菌、真菌、生物量氮等都有明显提高,而且在中氮水平下更为显著,氮素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菌肥肥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975.
无核葡萄胚败育时期的确定及接种时间对胚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4个无核葡萄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及胚珠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及百乐无核葡萄不同接种时期对胚发育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熟品种火焰无核和1124,中熟品种百乐无核以及晚熟品种鲁贝无核的胚败育时期分别在胚发育35、404、5 d后;且百乐无核在胚发育40 d接种的胚珠发育率(64.7%)和成苗量(18株)最高.  相似文献   
976.
以棉花为母本、豇豆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F1生殖器官发生如下变异:单性花,5%的花只有雄蕊,雌蕊退化;多花,1个花柄上长出2朵花,各自具备完整的器官及组织;多花瓣,8%的花由6~7片花瓣组成,比正常母本多1~2片;子房多室,16%的花出现多个子房室,最多达到10个;26%的柱头出现畸形;10%的花粉粒带有2个萌发孔,并各具有萌发力.  相似文献   
977.
烟草氮肥运筹知识模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建立了烟草氮肥运筹知识模型系统,用于确定不同地区和生产条件下的烟草氮肥运筹方案.系统包括数据管理、生长动态、氮肥运筹和生产技术4个部分,可根据烟草发育时期和长势长相为管理者提供烟田氮肥丰缺状况、烟株氮素分布情况等有效信息,同时还具有智能学习,实时掌握根系生长时空分布等功能.  相似文献   
978.
为分析山丘河谷平原地带农业集约化发展条件下地下潜水氮素情况,对浙江长乐江流域河谷平原地带地下潜水以月为单位连续采样分析,研究该地区地下潜水中氮素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情况,并以各个采样点为圆心,分别提取每个样点周围8种半径(50、100、250、500、750、1 0000、1 250、 1 500 m)的圆形区域中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与地下潜水中氮素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潜水中硝态氮(NO3--N)浓度总体平均值为(1.326±0.618) mg·L-1,总氮(TN)浓度总体平均值为(2.717±1.614) mg·L-1,地下潜水中TN与NO3--N浓度的时空变化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时间分布上两者浓度均在丰水期大于枯水期,空间分布上则从以园地(蔬菜、苗木)和耕地(水稻、油菜)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域向周边递减。各土地利用类型中,以园地对NO3--N和TN浓度值贡献最大。地下潜水中的氨氮(NH3-N)浓度总体平均值为(0.434±0.158)mg·L-1,占TN的16%。各监测点丰水期的NH3-N浓度普遍低于枯水期,并呈现靠近水域的监测点氨氮浓度偏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9.
为了解叶用莴苣热激蛋白LsHsp70-1707基因在高温下的作用机制,通过同源克隆及RACE技术克隆并获得叶用莴苣热激蛋白LsHsp70-1707基因全长cDNA序列,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基因在不同叶用莴苣品种中的表达量差异。该基因全长2 400bp(KP258179),开放阅读框为2 106bp,编码701个氨基酸,与西瓜(AAC03416.1)、牵牛花(ABZ04081.1)、黄瓜(CAA52149.1)、菠菜(AAB91471.1)等HSP70蛋白高度同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高温处理时,该基因在热敏品种中表达没有明显增加,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甚至表现为下调,而在耐热品种中,其表达上调。成功克隆得到叶用莴苣热激蛋白LsHsp70-1707基因,热胁迫下该基因在不同品种中的表达有一定的差异性,推测该基因可能与叶用莴苣耐热性相关。  相似文献   
980.
【目的】评估黄羽种鸡禽白血病的净化工作,比较源于同一鸡群不同样品对禽白血病病毒(ALV)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ALV抗原ELISA方法对广东一黄羽种鸡场采集的2 691枚种蛋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集其中70份不同S/P区间所对应的母鸡抗凝血,分离血浆后分别同时接种于CEF和DF-1细胞,用病毒分离方法进行检测,并用PCR方法进行亚群鉴定.【结果和结论】从送检种蛋蛋清共检出ALV p27阳性样品243份,阳性率为9.03%(243/2 691);蛋清不同ELISA S/P区间所对应的病毒分离情况分别为:蛋清ELISA S/P≥2.0的鸡只其血样CEF和DF-1细胞病毒分离率均为100%;1.5≤S/P2.0的鸡只病毒分离率均为88.9%;1.0≤S/P1.5的鸡只病毒分离率均为85.7%;0.2≤S/P1.0的鸡只病毒分离率分别为60%~75%(CEF)和40%~50%(DF-1);0.1≤S/P0.2的鸡只病毒分离率为62.5%(CEF)和50%(DF-1);S/P0.1的鸡只分别为27.2%(CEF)和9.1%(DF-1)的病毒分离率.PCR结果显示,所有7份CEF+DF-1-的CEF培养物中有6份为内源性ALV-E.研究表明,在蛋清ELISA检测时,S/P越高的阳性蛋清样品其对应母鸡越可能是外源性ALV病毒血症阳性;有一定比例S/P较低的阳性蛋清样品是由对应母鸡体内的内源性ALV排毒所致;而净化初期少数蛋清S/P为阴性的蛋清,其对应母鸡仍可能检出外源性ALV,说明在黄羽种鸡外源性ALV净化方案中单独使用1次蛋清ELISA检测可能会给禽白血病的净化检测造成一定的"误诊"和"漏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