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12篇
  免费   1133篇
  国内免费   2719篇
林业   2698篇
农学   3788篇
基础科学   2326篇
  4154篇
综合类   6398篇
农作物   1182篇
水产渔业   664篇
畜牧兽医   3040篇
园艺   636篇
植物保护   1478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714篇
  2021年   936篇
  2020年   842篇
  2019年   880篇
  2018年   595篇
  2017年   836篇
  2016年   800篇
  2015年   1081篇
  2014年   994篇
  2013年   1239篇
  2012年   1384篇
  2011年   1568篇
  2010年   1495篇
  2009年   1341篇
  2008年   1274篇
  2007年   1247篇
  2006年   1188篇
  2005年   1065篇
  2004年   546篇
  2003年   476篇
  2002年   416篇
  2001年   489篇
  2000年   483篇
  1999年   563篇
  1998年   561篇
  1997年   442篇
  1996年   431篇
  1995年   382篇
  1994年   321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269篇
  1991年   260篇
  1990年   189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磷化氢对小麦中玉米象致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的卵、幼虫以及蛹在粮食籽粒内部生活与发育,粮粒结构会影响熏蒸气体的渗透以及对隐蔽虫态的杀虫效果,了解粮粒内卵、幼虫、蛹以及成虫对磷化氢耐受能力的差异,有助于科学有效杀虫。本文测定了3个玉米象品系对磷化氢的抗药性,及在100、200、300、400和500mL/m3的磷化氢浓度下玉米象成虫及其隐蔽虫态卵、幼虫和蛹在不同熏蒸时间的死亡率。主要结果为:3个品系的玉米象对磷化氢均未产生抗性。在各磷化氢浓度下,经6h熏蒸后100mL/m3浓度下成虫的死亡率近59%,而500mL/m3浓度下死亡率在91%以上;经12h熏蒸后各品系成虫的死亡率均达100%,而其卵、幼虫和蛹死亡率均小于100%;经24h熏蒸后,各品系的卵、幼虫和蛹死亡率达100%的磷化氢浓度需要在400mL/m3及以上;经36h熏蒸后,100mL/m3浓度可完全致死玉米象BJXNSz品系的卵、幼虫和蛹,但对另外两个品系的卵、幼虫和蛹的致死率小于100%;磷化氢熏蒸48h以上的各浓度均可完全致死受试害虫。结果表明,100mL/m3以上的磷化氢浓度均可在不同时间致死玉米象各虫态,但完全致死玉米象各虫态的时间在100mL/m3浓度下需要48h,在500mL/m3浓度下需要24h,浓度升高完全致死害虫的时间缩短。玉米象卵、幼虫和蛹对磷化氢耐受力相接近且远大于成虫。  相似文献   
122.
黄博韦  李娜  赵慧洁  周冠华 《山东饲料》2013,(15):67-68,108
高光谱遥感影像具有光谱分辨率高、图谱合一的特点,影像中的地物组成也多种多样,针对图像数据中目标出现概率较小、检测概率较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超平面构建的高光谱数据目标异常检测方法。它通过对高光谱数据的结构分析,构建出高维空间中的背景超平面算子,以待测像元在其正交子空间的投影值来表征异常程度的大小。通过OMIS和AVIRIS实测数据验证,并与RX算法相比较,基于超平面构建的高光谱异常检测算法能够在多种背景环境下检测出纯度高、光谱差异大的异常像元,并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虚警率,因此具备了有效性和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3.
本文根据80年代初中国生态环境中六六六的污染概况,特别是六六六各异构体在植物、动物样品中的残留水平,在土壤中的消解、被作物吸收和在食物链中生物浓缩的特  相似文献   
124.
初步研究了利用家蚕蛹大量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可行性。观察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在家蚕蛹上的发育历期,子代蜂的寿命及飞行能力,认为繁蜂的最佳蜂蛹比为15~20∶1;4次接蜂结果显示,周氏啮小蜂可以利用家蚕蛹连续繁殖,单蛹出蜂量及单雌产卵量均较高;利用家蚕蛹繁殖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对国槐尺蛾蛹寄生率为76.7%,表明利用家蚕蛹繁殖的子代蜂对其他寄主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  相似文献   
125.
10个小麦品种(材料)对麦长管蚜的室内苗期抗蚜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的室内苗期抗性。[方法] 在温室内采用每株小麦接种1头蚜虫的方法,测定了麦长管蚜在来源于3个国家的10个小麦品种上的发育历期(DD)、相对日均体重增长量(MRGR)和成虫日均产仔数(Rm),以此来确定不同小麦品种(材料)的抗蚜性。[结果] 应用多元方差分析,多目标综合判别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表明,麦长管蚜在‘Ww2730’、‘98 10 30’、‘Astron’上的适应性最差,这几个品种对其抗性最好,是可以利用的抗性品种(材料);‘98 10 35’、‘98 10 32’次之;‘Batis’对麦长管蚜的适应性最好,抗性最差;‘186Tm’,‘Xanthus’,‘Amigo’对麦长管蚜适应性较好,与作为对照的‘小偃 22’一样,抗性处在中间水平。[结论] 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的抗蚜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6.
枯草芽胞杆菌与氟环唑联用对禾谷镰孢霉的增效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枯草芽胞杆菌与氟环唑联用对禾谷镰孢霉的增效作用,用平板倒扣法和固体平板扩散法—打孔法测定菌药联用后枯草芽胞杆菌挥发性物质、抗真菌蛋白对禾谷镰孢霉的抑菌活性,观察抗真菌蛋白对禾谷镰孢霉菌丝形态的影响,并用刚果红染色法测定菌药联用后枯草芽胞杆菌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菌药联用对禾谷镰孢霉的最高抑菌活性可达74.44%,表现增效和持效作用;枯草芽胞杆菌挥发性物质和抗真菌蛋白分别与氟环唑联用均可增强禾谷镰孢霉抑菌活性;菌药联用后枯草芽胞杆菌纤维素酶活性提高。研究表明枯草芽胞杆菌与氟环唑联用的增效机制是增强枯草芽胞杆菌挥发性物质对禾谷镰孢霉的抑菌活性,抗真菌蛋白活性的提高加强了禾谷镰孢霉菌丝溶解的程度,纤维素酶活性的增强提高了禾谷镰孢霉空间竞争作用和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127.
试验采用聚丙烯凝胶电泳对梨属的秋子梨、沙梨、西洋梨、杜梨、矮化梨及朝鲜洋梨辐射优系共37个品种(系)嫩枝的韧皮部提取液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测定,结果表明:梨属植物不同种间的谱带差异较大,种内品种间差异较小。矮化品种及矮化砧的谱带均较复杂,朝鲜洋梨辐射新品系的主要谱带均显现一条强谱带的缺失,或由强带向弱带的变化。由此认为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来鉴定梨的种属,品种及新品种(系)的形成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8.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青海省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此背景下,以GIMMS NDVI 3g.v1为数据源,采用Sen+Mann-Kendal方法研究青海省1982-2015年植被覆盖区域NDVI时空变化,将趋势分析和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分析叠加,研究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的持续性特征,并揭示植被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近34年青海省植被NDVI整体呈从西北到东南的增加趋势;且变异系数显示,波动性较大地区集中在柴达木盆地周边和青南牧区西北部等植被NDVI较低的区域,波动性较小地区集中在祁连山东部、东部农业区和青南牧区东南部等植被NDVI较高的区域。2)近34年青海省植被NDVI整体呈增加趋势,增长率为0.38%·10a~(-1);且NDVI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存在1994年和2000年两个突变点。3)近34年青海省植被改善区域(75.4%)远大于退化区域(24.6%),其中显著改善面积占植被覆盖区域面积的40.9%,退化区随时间变化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转移现象。4)Hurst指数表明,青海省植被变化反持续性较强,趋势分析与Hurst指数叠加得出,由退化转为改善的区域占植被覆盖区面积的13.7%,由改善转为退化的区域占植被覆盖区面积的44.3%,另41.5%的区域无法确定未来变化趋势。5)青海省植被生长季NDVI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且不同植被类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9.
130.
番茄溃疡病菌PCR快速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番茄生产的细菌性病害,许多国家将其列为检疫性病害。利用ITS通用引物扩增了番茄溃疡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的ITS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根据序列比较结果设计了引物BT1和BT2,该引物特异性好,能专一扩增出268bp电泳条带,而马铃薯环腐病菌等不同亚种、不同属的细菌及健康的番茄材料均无扩增条带。从接种但未显症番茄苗叶片及人工模拟染菌种子上提取总DNA,以此为模板均能稳定地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该方法直接对种子或植株进行检测,不需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快速简便,适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及种苗健康检测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