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8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589篇
林业   555篇
农学   548篇
基础科学   230篇
  553篇
综合类   2954篇
农作物   550篇
水产渔业   374篇
畜牧兽医   943篇
园艺   400篇
植物保护   210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508篇
  2011年   593篇
  2010年   492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449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和黏膜病(mucosal disease,MD)均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感染引发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世界养牛业的发展。文章概述了BVDV分型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并从急性感染、经胎盘或子宫感染、持续性感染和黏膜病4个方面总结了近期国内外BVDV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根据序列保守性及是否致细胞病变可将BVDV分为两种基因型和两种生物型,其中,新发现的"HoBi"株归类为瘟病毒属。BVDV基因进化很快,基因组编码4种结构蛋白和8种非结构蛋白,编码蛋白在病毒的复制、翻译及在宿主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BVDV致病机制复杂,急性感染会造成病毒血症、繁殖障碍、免疫抑制等,急性感染牛发生腹泻的原因与BVDV感染胃肠道的肌层、黏膜下层并干扰肠道神经的正常功能相关,非致细胞病变型(NCP)BVDV是造成急性感染的病因。胚胎感染BVDV取决于病毒首次侵袭时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阶段。NCP型BVDV具有抑制胎儿体内产生Ⅰ型干扰素的能力,致使该病毒在宿主中得以生存并形成持续性感染牛,当持续性感染牛再次感染与NCP型BVDV高度同源的致细胞病变型(CP)毒株时直接诱发黏膜病。两种生物型的产生是发生持续性感染和黏膜病的重要因素,NCP型可向CP型BVDV进行转化。本综述有助于发现控制BVD-MD传播的新途径,为消灭该病和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The ability of 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 to survive the commercial pasteurization process of raw milk remains controversial. In a study undertaken in Venezuela to culture M. paratuberculosis from commercially pasteurized cows' milk, 83-200 ml containers of milk were processed and cultured on Herrold's egg yolk slants. No M. paratuberculosis was cultured but a total of six colonies of Mycobacterium bovis were isolated from one container each from two different milk providers. Because laboratory cross-contamination was suspected, the laboratory records were reviewed and spoligotyping was carried out on the isolated individual colonies. On the day before these milk specimens were processed, the 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 had been used for the isolation of M. bovis from lymph nodes from infected cattle. Spoligotyping showed that that the colonies isolated from the milk all had the same pattern as the strains isolated from the lymph nodes that were processed the previous day. As far as we know,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cross-contamination in a veterinary mycobacterial laboratory. False-positive cultures in the mycobacterial laboratory are not rare. In this setting M. bovis was isolated because it is the most common manipulated organism in this laboratory. We believe that reports on the isolation of M. paratuberculosis from commercially pasteurized milk should exclude cross-contamination before reporting, especially when this organism is routinely isolated from animal material in the same lab.  相似文献   
93.
“随机过程及应用”是研究生开展后续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相关工作的理论基础,该课程是学员由基础课程转入专业课程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通过创新性教学提高研究生专业基础课“随机过程及应用”的授课效果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和深入探索的问题,论文从“课程特点与面临的问题”、“现有教学方法的反思” 和“改进举措” 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着眼需求,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提炼内容,优化课程授课方式”和“教研结合,全面提升教学成效”三个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4.
脐橙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分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矿质营养元素在脐橙叶中分区分布特征,以枳砧和枳橙砧纽荷尔脐橙为对象,测定新叶和老叶的叶尖、叶缘、中部、叶基和翼叶等5个分区中10种元素(N、P、K、Ca、Mg、Fe、Mn、Cu、Zn和B)的含量,并分析各分区离子组成的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分别解释了总变量的43.4%和21.1%,明确区分了新叶和老叶,大致区分了叶不同分区,发现新叶翼叶与其他分区具有明显差异,而老叶本叶各分区的离散程度明显大于新叶本叶各分区。两种砧木脐橙新叶中钾含量分布表现为翼叶叶基中部叶缘≈叶尖,镁含量表现为叶尖≈叶缘中部叶基翼叶;两种砧木脐橙老叶中锰含量表现为叶尖≈叶缘中部叶基翼叶,硼含量表现为叶尖叶缘中部叶基翼叶。N、P、B在新叶本叶各分区以及P、Ca在老叶本叶各分区间含量都没有显著差异。枳砧脐橙新叶翼叶Mn、Cu和Zn的含量与叶片其他分区没有显著差异,而枳橙砧脐橙新叶翼叶Mn、Cu和Zn的含量都分别显著低于叶片其他分区。结果表明,不同元素叶片分区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翼叶的元素含量和离子组成与叶片其他分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5.
随着养猪规模化的不断发展,猪场内猪咬尾、咬耳现象逐渐增多,致使猪群生长发育减缓,饲料转化率降低,影响猪场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为减少规模化猪场猪咬尾咬耳综合症的发生,笔者就该综合征的危害、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做以简要介绍,以供养猪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6.
采用小区试验,在施磷和不施磷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效率玉米自交系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苗期干物质积累过程中呈现出物质由老叶转移至新叶的趋势.其中,磷的中效基因型表现为较强的递减趋势,而低效基因型表现为较弱的递减趋势.在不施磷处理条件下,中效基因型的干物质积累量大于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97.
西双版纳紫茎泽兰生物量收获的样方选择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植被生物量与碳储量是陆地碳固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草地植被生物量研究可以提高区域植被碳储量估算的精度。在综合考虑时间和劳力消耗的基础上,研究了在控制误差内测定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生物量时应选择的最佳样方大小和数量,并通过最佳自变量拟合了估算紫茎泽兰生物量的预测方程。结果表明:1)紫茎泽兰生物量收获的最佳取样面积为2.00 m2,最佳样方选择数目为15个;2)回归方程所选取的3个自变量基径的平方与高度的积(D2H)、冠幅与高度的乘积(CH)和盖度与高度的乘积(PH)中,CH与生物量的相关性和以CH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度优于其他2个自变量。  相似文献   
98.
 利用焦锑酸钙沉淀和硝酸铅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以室温生长的北海道黄杨植株为对照,研究了人工4 ℃低温胁迫过程中北海道黄杨(Euonymus japonicus‘Cuzhi’)叶肉细胞Ca2+和Ca2+-ATPase的动态变化。在4 ℃低温胁迫的初期(3 ~ 12 h),北海道黄杨叶肉细胞间隙和液泡内的Ca2+沉淀颗粒减少,而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Ca2+水平升高,但Ca2+-ATPase在细胞的分布几乎没有变化,主要分布在质膜和液泡膜上,有较高的活性;低温胁迫24 h,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增加的Ca2+开始回到细胞间隙和液泡中,Ca2+-ATPase在质膜和液泡膜上活性增强;在低温胁迫48 ~ 96 h,细胞内的Ca2+又回到低温胁迫前的低水平,但Ca2+-ATPase在质膜和液泡膜上仍有很高的活性。叶肉细胞内Ca2+稳态平衡和Ca2+-ATPase的活性变化与植物的抗寒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超级稻生育前期土壤水分亏缺对株高存在较大影响,其中均以拔节孕穗期受土壤水分亏缺影响最重,早稻株高下降4.53%~11.1%,晚稻下降3.09%~10.04%,且水分亏缺程度越重,株高下降越多,而生育后期影响较小。双季超级稻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处理的叶、穗、根及总的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浅水灌溉对照,且均表现为随土壤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而积累量越少,根冠比也表现为相同规律。但土壤水分亏缺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茎鞘的发育,产生补偿作用,但作用较小。双季超级稻所有土壤水分亏缺处理的产量均低于对照浅水充分灌溉,早稻产量为对照的58.73%~99.42%,晚稻产量为对照的55.15%~96.74%。各生育期的双季稻产量均表现为随土壤水分亏缺的加剧而下降严重。双季超级稻产量受水分亏缺影响敏感程度排序:早稻为拔节孕穗期有效分蘖期抽穗开花期无效分蘖期乳熟期,晚稻为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有效分蘖期乳熟期无效分蘖期。水分亏缺对双季超级稻有效分蘖期的穗数和拔节孕穗期的穗粒数影响程度最大,可引起大幅减产。无效分蘖期和乳熟期受水分亏缺影响减产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