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10篇
  免费   8854篇
  国内免费   15038篇
林业   11614篇
农学   9227篇
基础科学   8093篇
  16612篇
综合类   78460篇
农作物   11207篇
水产渔业   6866篇
畜牧兽医   25090篇
园艺   12325篇
植物保护   7708篇
  2024年   1365篇
  2023年   3323篇
  2022年   7674篇
  2021年   7590篇
  2020年   7055篇
  2019年   6864篇
  2018年   4963篇
  2017年   7739篇
  2016年   5163篇
  2015年   7808篇
  2014年   8278篇
  2013年   9849篇
  2012年   13627篇
  2011年   14229篇
  2010年   13576篇
  2009年   12119篇
  2008年   11719篇
  2007年   10957篇
  2006年   8951篇
  2005年   7026篇
  2004年   4260篇
  2003年   2709篇
  2002年   2783篇
  2001年   2597篇
  2000年   2380篇
  1999年   992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27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30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9篇
  1955年   32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没食子酸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作用的持效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没食子酸(gallic acid,简称GA)在水稻叶片上的残留时间,并在检测水稻叶片上残留量的同时接种病原菌,调查接种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病情况,以确定GA在水稻叶片上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作用的持效期。研究结果表明,GA不具有内渗作用,只残留在水稻叶片的表面。分别用100、200和400 mg/L的浓度处理叶片后,GA在叶片表面的残留时间分别为16、24和28 d。200 mg/L浓度处理叶片后,GA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作用的持效期为16 d。研究结果可为有效使用GA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2.
内蒙古东部干旱年份玉米需水规律及灌溉制度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通辽市丰田灌溉试验站3年野外实测试验,对该地区干旱年份玉米需水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干旱年份玉米拔节期与抽雄期耗水量占玉米整个生育期的50%以上,耗水强度依次表现为抽雄期拔节期灌浆期苗期,各生育阶段日耗水强度介于0.79~6.50 mm·d~(-1)之间;玉米干旱年份苗期、拔节期水分胁迫处理减产率较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抽雄期水分胁迫造成的减产量最大,多年平均达10%以上。干旱年份随着玉米耗水量的增加,产量持续增加,而水分生产率先升后降,合理的水分胁迫有利于提高干旱年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通过数学模型与动态规划,提出了干旱年份玉米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的非充分优化灌溉制度,干旱年份应首先保证玉米抽雄期、灌浆期各灌水1次的要求,每次灌水约600 m3·hm-2。  相似文献   
73.
王晓  陈鹏  张硕  李振斌  王凡  刘锦  刘永杰 《植物保护》2019,45(2):211-217
为明确常见杀虫剂对日本通草蛉各虫态的影响,在室内分别采用浸渍法和喷雾法测定了12种(8类)杀虫剂对日本通草蛉卵、幼虫、蛹和成虫的毒性,并评价了杀虫剂对日本通草蛉的毒性风险。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对日本通草蛉为极高风险,毒死蜱、吡虫啉、烯啶虫胺和阿维菌素为高风险,溴氰虫酰胺、啶虫脒和氯虫苯甲酰胺为中等风险,噻嗪酮、吡蚜酮、螺虫乙酯和甲氧虫酰肼为低风险;与其他虫态相比,12种杀虫剂对日本通草蛉蛹的毒性均为最低。在害虫生物防治及综合治理中应尽量选用对日本通草蛉毒性低的杀虫剂,以起到保护天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桃蚜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与乙酰胆碱酯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帆  帅霞 《植物保护》2008,34(5):60-62
于室内对桃蚜进行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筛选,选育至10代后抗性倍数增长到49.9倍。生化分析表明,抗性品系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比较两个品系乙酰胆碱酶活性个体频率分布发现,更多的桃蚜个体向酶活性高的区域分布。酶动力学测定结果显示,抗性桃蚜酯酶对底物的Vmax、Km显著大于敏感品系。  相似文献   
75.
生草和树枝覆盖对果园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黄土高原枣园普遍盛行传统清耕制,将生草及覆盖技术引入枣园生产中,于2011—2013年采用人工土槽模拟研究方法,探讨不同生草和覆盖措施对枣树地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与枣树枝覆盖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各处理土壤水分蓄持能力及比水容量均按枣树枝半覆盖+白三叶生草、枣树枝全覆盖、白三叶生草覆盖和清耕处理依次递减,处理间的差异在高吸力阶段更为明显;与清耕处理相比,生草与覆盖处理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均有提高,枣树枝半覆盖+白三叶生草处理增加最为明显,分别增加9%、20%、33%。  相似文献   
76.
采用硅胶室温干燥法对陇东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Longdong)种子进行超干处理,使其含水量由9.03%(CK)分别降至7.09%~4.59%共八个不同含水量水平,用铝箔纸密封,常温下贮藏1年后,采用沙培盆栽试验,研究种子超干贮藏对苜蓿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干贮藏后,紫花苜蓿种子的出苗数、植株的株高比CK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播种第30天时,含水量为6.36%~4.59%处理种子的出苗数较CK提高25%~50%;播种第60天时,种子含水量为6.36%~5.46%处理的植株株高较CK提高11.02%~15.68%,各超干处理种子的植株MDA含量仅为CK的44.92%~70.29%;所有处理植株的根体积、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和可溶性糖含量仅为CK的55.36%~89.29%、63.06%~88.05%、50.71%~76.69%和63.35%~97.86%;除4.59%含水量处理的叶片数和5.18%含水量处理的根瘤数与CK比差异不显著,其它各处理的单株叶片数与根瘤数均显著低于CK,其中各超干处理的根瘤数仅为CK的63.00%~92.56%。说明超干贮藏能够提高苜蓿种子的出苗数、植株的株高和耐受性,但降低了植株的生物量及根体积,并影响了叶片生长及根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77.
温湿度调控对番茄灰霉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番茄灰霉病菌在致病过程中能够产生4种细胞壁降解酶,以PMG酶活性最高,其次是β-葡萄糖苷酶和PG酶,Cx最少。灰霉病菌在不同温度下侵染番茄叶片时产生的致病酶活性不同,4种酶在20℃时表现了最高的活性,15℃次之,当温度达到25℃时,各种酶的活性都急剧下降,随着温度的再升高,酶活更低。随着湿度的增高,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也增加,当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时,4种酶的活性也达到最高。温湿度对番茄灰霉病菌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的影响趋势,与其对发病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8.
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转基因植物可以将其所表达的基因产物以残体或根分泌物的形式释放到土壤中,并因此而有选择地影响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但这种变化往往是不确定且短暂的。研究表明,与试验地土壤性质、气象因子和施肥、灌水、施药等农作措施相比,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相对要小得多。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关于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结果、存在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79.
分布型过牧:一个被忽视的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牧已成为学界和决策部门普遍认可的草原退化原因之一。它是基于牲畜总数超过草原承载力这一简单逻辑来定义的。为了消除过牧,中国采取许多措施以降低牲畜数量和增加草料产量。但是,草原"整体恶化"的局面并没有改变。通过案例调查研究村一级的草原管理和牲畜分布方式,本文提出除了目前单纯强调牲畜总量的解释("数量型过牧")外,由于产权制度变化引起的牲畜分布变化也是导致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其定义为"分布型过牧"。  相似文献   
80.
大麦茎秆生长动态模拟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系统分析甘肃地区不同株型大麦品种茎秆生长的变化动态,以生理发育时间(PDT)为步长,用Richards方程模拟了甘肃大麦茎秆节间伸长和节间增粗的动态过程,并以不同品种不同播期的大麦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大麦不同品种不同播期节间长度实测值和模拟值的RMSE范围在0.37~1.62 cm之间,节间粗度的RMSE范围在0.011~0.034 cm之间,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