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65篇 |
免费 | 129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362篇 |
农学 | 41篇 |
基础科学 | 17篇 |
428篇 | |
综合类 | 139篇 |
农作物 | 284篇 |
水产渔业 | 88篇 |
畜牧兽医 | 1199篇 |
园艺 | 68篇 |
植物保护 | 272篇 |
出版年
2016年 | 42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162篇 |
2012年 | 80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89篇 |
2008年 | 77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93篇 |
2005年 | 147篇 |
2004年 | 122篇 |
2003年 | 109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36篇 |
1997年 | 64篇 |
1996年 | 90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61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83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50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57篇 |
1985年 | 42篇 |
1984年 | 56篇 |
1983年 | 57篇 |
1982年 | 66篇 |
1981年 | 115篇 |
1980年 | 58篇 |
1979年 | 90篇 |
1978年 | 48篇 |
1954年 | 37篇 |
1953年 | 62篇 |
1938年 | 60篇 |
1937年 | 51篇 |
1936年 | 49篇 |
1935年 | 49篇 |
1934年 | 48篇 |
1933年 | 54篇 |
1932年 | 48篇 |
1930年 | 37篇 |
1927年 | 47篇 |
1926年 | 85篇 |
1925年 | 6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43.
Dr. Wolfdietrich Eichler 《Journal of pest science》1949,22(11):167-169
Zusammenfassung In der Flugzeugstäubung zur Brutplatzsanierung in der Malariamückenbekämpfung setzt sich das Streugemisch aus zwei Komponenten zusammen: Gift und Verteilerstoff. Die Giftpartikelchen sollen möglichst lange auf dem Wasser liegenbleiben, damit sie recht lange als Fraß- oder Berührungsgift wirken können. Der Verteilerstoff (in der Praxis am besten Straßenstaub) soll das gleichmäßige Ausstreuen des Giftes ermöglichen, er soll jedoch nicht auf der Wasseroberfläche liegenbleiben, sondern alsbald absinken. Erfahrungen mit der Einführung einer dritten Komponente in Gestalt verölter Staubpartikelchen, die dann als eigentlicher Trägerstoff für die Giftpartikelchen dienen, versprechen durch diese Methodik sowohl eine Giftersparnis infolge höherer Wirkung wie auch gleichzeitig längere Wirkungsdauer, d. h. Vergrö ßerung der zeitlichen Abstände der Wiederholungen der Streuflüge. 相似文献
44.
Dr. Adolf Müller 《Journal of pest science》1926,2(3):25-29
Ohne Zusammenfassung
Mit 3 Abbildungen. 相似文献
45.
Dr. Adolf Herfs 《Journal of pest science》1936,12(12):137-142
Ohne Zusammenfassung
Mit 19 Abbildungen. 相似文献
46.
47.
48.
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研究小麦籽粒元素的共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增加粮食可食用部分微量营养元素的浓度, 需要更好地了解其在植株, 特别是籽粒内的运输和分布规律。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是一种测定植物组织中元素空间分布的新技术。采用该技术对成熟小麦籽粒中锰(Mn)、铜(Cu)、锌(Zn)和磷(P)的空间分布及其关联程度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所测元素在籽粒不同部位的浓度分布差异很大。Cu、Zn和P浓度均以糊粉层最高, 胚乳最低, 胚居中, 浓度最大差异分别达15、42和33倍; Mn浓度则以胚最高, 胚乳最低, 糊粉层居中, 浓度最大差异达9倍。籽粒同一部位不同位置的元素浓度亦不相同, 外周胚乳(靠近糊粉层)的元素浓度大于内侧胚乳部位对应元素的浓度, 胚最外侧盾片部位的元素浓度大于胚中间位置的元素浓度, 且各元素趋势一致。比较分析发现, 麦粒不同部位元素的浓度变化存在明显的同步性, 籽粒中P浓度高的部位金属元素(Mn、Cu和Zn)浓度也高。这说明不同元素在向籽粒不同部位运输和积累过程中可能存在密切关联性。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