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16篇
  免费   689篇
  国内免费   892篇
林业   875篇
农学   634篇
基础科学   411篇
  919篇
综合类   5746篇
农作物   788篇
水产渔业   380篇
畜牧兽医   1955篇
园艺   905篇
植物保护   384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495篇
  2021年   506篇
  2020年   513篇
  2019年   468篇
  2018年   311篇
  2017年   566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577篇
  2014年   565篇
  2013年   727篇
  2012年   982篇
  2011年   1013篇
  2010年   883篇
  2009年   807篇
  2008年   810篇
  2007年   763篇
  2006年   677篇
  2005年   549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采用MTT法、DNA ladder分析、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方法,离体研究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ZEA对离体培养LPS活化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且抑制强度与其剂量和处理时间均呈依赖性关系;小鼠脾淋巴细胞经ZEA处理后,出现DNA断裂等典型细胞凋亡特征;ZEA对离体培养LPS活化小鼠脾淋巴细胞具有显著促凋亡作用(P<0.0 5),且促进强度与其剂量呈依赖性关系。这些结果表明,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有直接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52.
黑色素广泛分布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体内并扮演了重要的生理功能。SLC7A11基因是新近发现的功能新基因控制脱黑色素合成从而影响到真黑色素与总黑色素的比例,进而改变了动物的毛色和肤色。综述了黑色素的形成过程,并详细分析总结了SLC7A11基因特征及其变异对动物肤色的影响,为研究乌骨绵羊和乌骨鸡乌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3.
碳氮代谢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糖氮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茎秆起着重要作用。以南豆12和南豆20为供试材料,在净、套作下分析不同生育时期大豆茎秆及籽粒中可溶性糖、氮含量变化规律,明确种植模式对大豆茎秆和籽粒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南豆12和南豆20茎秆可溶性糖和氮含量在净、套作条件下均呈现“低-高-低”的趋势,糖氮比呈现“低-高”的趋势。大豆从苗期至盛花期,茎秆可溶性糖、氮及糖氮比在净套作条件下差异显著(P<0.05),但从盛荚期至完熟期差异不显著(P>0.05)。净、套作模式下大豆籽粒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差异极显著(P<0.01),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大豆盛花期到鼓粒期茎秆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与籽粒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特别是氮和糖氮比,相关系数最大值达到0.85。这些结果为明确糖氮由茎秆到籽粒的运输规律和套作大豆合理种植栽培参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4.
为建立简便快速检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并同时区分出H9、N2亚型的方法,本试验根据基因库中H9亚型AIV的HA基因、N2亚型AIV的NA基因及AIV的M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3对针对这3种基因保守序列的引物,建立了AIV H9N2亚型的三重PCR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H9N2亚型AIV模板进行PCR扩增,可得到3条与试验设计相符的目的条带,分别为313 bp (HA基因)、451 bp (NA基因)和667 bp(M基因);对非H9亚型的N2亚型AIV模板进行扩增,出现2条特异性扩增条带,即451 bp (NA基因)和667 bp(M基因);对非H9、N2亚型AIV模板进行扩增则只出现一条目的条带,即667 bp(M基因);对其他禽呼吸道病原体进行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此三重PCR方法最低检出限为10-2 ng/μL。应用所建立的三重PCR方法对120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的结果与病毒分离鉴定结果一致。各项试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对于禽流感病毒尤其是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检测具有快捷、特异、灵敏的特点。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生物菌菇饲料对幼兔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日龄相近的新西兰断奶幼兔144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对照组、试验1、试验2、试验3组日粮中分别含0%、8%、11%和14%的生物菌菇饲料替代麦麸,试验期30天。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生物菌菇饲料在断奶幼兔日粮中的用量过大对其血常规指标和存活率有一定的影响,建议添加量以不超过8%为宜。  相似文献   
56.
试验选用10日龄成华×大约克杂交猪36头,随机分成四组(1、2、3、4),每组9头.其中1、2组用猪肺炎支原体全菌抗原免疫后再分别用猪肺炎支原体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进行攻毒,3、4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并与前两组同时分别用猪肺炎支原体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进行攻毒.采用间接ELISA、组织切片等方法对猪血清中的抗体水平、肺脏的病理变化及生长性能进行测定.试验表明:用猪肺炎支原体全菌抗原接种猪后,在血清中能检测到较高的抗体水平(25).猪肺炎支原体攻毒后2周,免疫猪和对照猪血清中猪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滴度分别为23.8与22.4(P<0.05),且免疫猪的生长性能比对照猪好.在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攻毒组,攻毒2周和4周后免疫猪血清中的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抗体水平与对照猪相比分别提高了26.67%和30.00%(P>0.05),6周后免疫猪和对照猪血清中的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抗体分别为21.7和20.3(P<0.05),且在攻毒后4~6周,免疫猪的生长性能有了显著的改善.组织切片显示,无论是用猪肺炎支原体攻毒还是用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攻毒,免疫猪的肺脏病变程度都较对照猪轻.  相似文献   
57.
免疫抑制引起免疫失败及对病原的易感性增加,是目前乃至今后威胁家禽健康的最危险的潜在因素之一。作者阐述与讨论了几种目前常见的家禽病毒性免疫抑制病的概念、免疫抑制机理及防制措施,以此引起同行对该病的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58.
禽流感病毒重组核蛋白ELISA诊断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用表达禽流感病毒(AIV)核蛋白基因的杆状病毒感染Sf9昆虫细胞。以其表达产物制备抗原,建立了以杆状病毒系统表达的AIV核蛋白为抗原的禽流感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技术(rNP-ELISA)。其抗原最适包被量为0.6μg/孔,等检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200,酶标抗体使用浓度为1:1000。根据对140份SPF鸡血清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确定其判定标准为OD均为阴性;检测A型AIV15个不同亚型(H1 ̄H15)毒株的特异性血清均为阳性;对人工接种AIV的SPF鸡第3天即能检出抗体,到第162天试验结束时检测仍为阳性。其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分别在2.9% ̄7.2%和3.4% ̄9.8%之间。对3138份鸡血清进行监测,rNP-ELISA与全病毒间接ELISA与全病毒间接ELISA(AIV-ELISA)、琼脂扩散  相似文献   
59.
喹赛多及其主要代谢物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研究了灌服单剂量喹赛多(40 mg/kg体重)后原药及其代谢物在健康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喹赛多及其代谢物的浓度,通过WinNonlin 5.2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用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原理计算喹赛多及其代谢产物的药动学参数。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喹赛多:t1/2 (7.52±1.77) h,Cmax(0.02±0.01) μg/mL,AUC(0-36 h) (0.26±0.24) (h·μg)/mL,MRT(11.37±3.21) h;N1(脱一氧喹赛多):t1/2 (3.05±1.12) h,Cmax(0.35±0.18) μg/mL,AUC(0-36 h) (2.13±2.31) (h·μg)/mL,MRT(11.83±3.34) h。N4(脱一氧喹赛多):t1/2 (2.91±1.15) h,Cmax(0.60±0.32) μg/mL,AUC(0-36 h) (3.78±4.28) (h·μg)/mL,MRT(11.00±2.86) h。脱二氧喹赛多:t1/2 (3.85±1.30) h,Cmax(0.46±0.19) μg/mL,AUC(0-36 h) (4.21±2.47) (h·μg)/mL,MRT(13.35±2.65) h。QCA(喹口恶啉-2-羧酸):t1/2 (5.08±0.57) h,Cmax(0.25±0.11) μg/mL,AUC(0-36 h) (3.05±1.46) (h·μg)/mL,MRT(15.15±1.83)h。结果表明,血浆中主要存在形式为代谢物,各代谢物的血药浓度及AUC(0-∞)均高于喹赛多,喹赛多消除半衰期最长,QCA平均滞留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60.
为了探讨寄生于大熊猫、小熊猫、北极熊、棕熊东北亚种、棕熊西藏亚种、黑熊四川亚种、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体内蛔虫的分类地位,采用PCR技术扩增了这些野生动物体内寄生蛔虫的线粒体COXⅠ、COXⅡ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注册的同源性序列进行了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扩增的8种野生哺乳动物蛔虫的COXⅠ、COXⅡ基因长度均分别为393和582bp,其中大熊猫与小熊猫及4种熊科动物蛔虫COXⅠ和COXⅡ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94.8%~95.0%和94.9%~95.5%;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蛔虫的COXⅠ、COXⅡ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99.8%和99.5%。分子系统树(NJ/MP/ML)表明,寄生在大熊猫、小熊猫和4种熊科动物体内的蛔虫均为贝蛔属(Baylisascaris)蛔虫;而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体内寄生的蛔虫应为蛔属(Ascaris)蛔虫。同时,分析结果也揭示了蛔虫与宿主之间存在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