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0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4篇 |
农学 | 62篇 |
基础科学 | 33篇 |
58篇 | |
综合类 | 146篇 |
农作物 | 17篇 |
水产渔业 | 7篇 |
畜牧兽医 | 70篇 |
园艺 | 18篇 |
植物保护 | 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林蛙是东北地区特产的经济蛙种,近年来野生中国林蛙的资源急剧减少,供不应求,各地开展了多种方式的中国林蛙人工养殖,而只要有水源的小溪、沟塘、沼泽、洼地和周围有树林及植物覆盖的地区都可以进行养殖. 相似文献
52.
研究黑龙江省奶牛主要肠外致病(奶牛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大肠埃希菌的种系分类群。用PCR扩增具有种系分类群标记的chuA、yjaA基因和TSPE4.C2 DNA片段的方法,对黑龙江省84株来源于奶牛乳房炎和41株来源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大肠埃希菌进行种系进化群分类。奶牛乳房炎所检测菌株中A进化种系群占11.90%。B1种系进化群占88.10%。奶牛子宫内膜炎所检测菌株中A种系进化群占14.63%,B1种系进化亚群占85.37%。未检测到属于B2和D群的肠外强毒力株。大肠杆菌分离株接种小鼠剖检可见明显病变。通过遗传进化分析,引起黑龙江奶牛肠外致病大肠埃希菌主要属于B1种系进化群,为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进一步揭示天然阔叶红松林的空间结构规律,为合理选择种群结构研究方法提供借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立面积为1 hm2的固定样地,对样地内的林木进行每木调查和坐标定位.运用均匀度理论对不同径阶大小的林木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并运用均匀度、点格局、角尺度3种格局研究方法对样地中的主要树种及林分整体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小径阶林木的分布状态为集群分布,随着径阶的增大,林木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2)阔叶红松林的格局分布为集群分布,这主要受到了演替阶段和林分年龄的影响.3)3种方法在格局不太明显的种群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3种方法在格局检验上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适合新疆南疆设施番茄黄沙无土栽培种植模式的水肥运筹选择。【方法】 以不同灌水量、氮肥、磷肥和钾肥为因素,每个因素设定5个水平,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1/2,进行沙培番茄温室栽培试验。测定株高、茎粗、叶厚、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重、地上部鲜重、地下部干重、地下部鲜重、根系活力、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有机酸、糖酸比、VC、番茄红素等17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1)中肥低水或中水低肥有助于促进番茄植株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生长,增加同化物积累,并提高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及根系活力。其中,T9处理地上部干鲜重较重,分别为72.30和616.70 g,根系活力较大,为917.09 μg/(g·h)。(2)高水高肥或低水高肥时可有效提高产量,改善番茄果实品质。其中,T3处理产量较高,为8 102.72 kg/667m2;T5处理有机酸含量较多,为0.65%;T14处理番茄红素含量较高,为15.80 mg/kg。(3)各指标与产量和品质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叶厚与番茄红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有机酸含量与叶面积极显著相关(P<0.01);地上部干重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地下部干重与V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4)提取7个主成分,通过主成分的特征值加权计算17个性状主成分因子的综合得分。其中,T9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为0.695,T15处理的综合得分最低,为0.295。【结论】 T9处理即灌水量310 mm、施氮量570 kg/hm2,施磷量438 kg/hm2、施钾量738 kg/hm2,可以有效促进沙培番茄生长发育并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55.
为充分挖掘大果藤黄的药用功能,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大果藤黄果的活性成分,通过两性霉素B-细胞模型观察大果藤黄乙醇提取物(EG)对细胞内胆固醇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检测中国仓鼠卵细胞(CHO)的存活率;采用灌胃血脂康和不同剂量的EG建立高脂大鼠模型,测定血清、肝脏和心脏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磷脂含量。结果表明:EG能明显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不同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清、肝脏和心脏中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H)的含量和增加高密度胆固醇(HDL)和磷脂的含量;同时,EG也能明显降低肝组织中的MDA含量和提高SOD、CAT和GSH含量。大果藤黄的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降血脂和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56.
以‘紫薇’不结球紫色小白菜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低温处理对紫色小白菜营养品质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紫色小白菜花青苷的含量变化表现为随低温处理程度的加重先升高后下降。(2)随着低温处理程度的加重,紫色小白菜的类黄酮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现先缓慢上升后急剧下降的变化规律。(3)随着低温处理程度的加重,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ψPO)、光合性能指数(PIABS)均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4)光合性能指数PIABS随着低温处理的加重而呈现先缓慢上升后急剧下降的趋势。以有活性的反应中心(RC)为基础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表明,紫色小白菜叶片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光能(TRO/RC)、单位反应中心传递的能量(ETO/RC)和单位反应中心热耗散的能量(DIO/RC)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以单位受光面积(CS)为基础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表明,低温处理后,单位面积捕获的光能(TRO/CS)、单位面积的热耗散(DIO/CS)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单位面积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CS)和叶片单位面积上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数量(RC/CSO)则呈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规律。紫色小白菜叶片中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ψPO)、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A-下游的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ΨO)、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ψEO)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现先缓慢上升后急剧下降的趋势,而表示叶片的相对可变荧光(VJ)、K相可变荧光占J相可变荧光比例(WK)以及QA被还原的最大速率(MO)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先下降后逐渐上升,说明过度的低温环境使QA下游电子受体接受电子能力明显下降,电子传递受到抑制,从而造成QA-或QA2-的大量积累,致使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状态受到破坏。综上分析表明,TⅡ处理最有利于提高紫色小白菜光能利用率,增加光合色素含量,促进了部分营养品质的改善,可为紫色小白菜耐低温生产的推广运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7.
针对党参历史源远流长、资源分布广泛、分布区域生态条件差异明显,栽植方式各有特点以及 栽植密度、肥料施用和生长动态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得较为深入的实际现状,从不同层面进行了概括 总结,并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同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结合生 产实际,探索科学合理的栽植密度和施肥方式、种类、配比、用量间的组合;从党生长动态方面进行全 面的研究,为规模性栽植提供理论依据,保证最佳的投入产出比,获得好的边际报酬;严格依据中药 材GAP要求,建立合乎中药材SOP规范的生产基地,保证药材的道地性和非伪性,提高药效和稳定 产量;明确党参品种,对党参的植物学名称、商品名、地方习称等进行归纳总结,为育种工作打好基 础;结合栽培加强党参育种工作,打破传统品种混、杂、乱的局面,以新品种代替老品种,为党参进入 国际市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当前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构建基于总分馆制的县—乡(村)图书馆服务网络的构思,并对构建服务网络中的一些问题给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59.
接种蚯蚓和添加凋落物对油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及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60.
本研究通过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了不同大豆品种对紫斑病的抗性,旨在建立大豆对紫斑病抗性鉴定方法,为大豆品种资源抗性筛选创造条件。对不同成熟期的37个大豆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对紫斑病的抗性调查结果表明,大豆紫斑病的发生受气候条件、大豆成熟期和品种抗性的影响,由于避免了病害发生的有利时期,晚熟大豆品种紫斑病发生很轻或不发病。1998年和1999年,分别在防虫网室和温室人工接种鉴定45份大豆种质,两次的鉴定结果均表明大豆品种间对紫斑病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温室条件下大豆紫斑病平均病情指数显著低于网室条件下的试验结果。为提高大豆对紫斑病抗性鉴定的准确性,建议不同成熟期的品种同期鉴定时可对早熟品种进行摘花,保证接种时接种荚荚龄一致;对接种荚进行标记;设立高感对照;鉴定为抗病的材料进行重复鉴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