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3篇
  免费   572篇
  国内免费   1051篇
林业   587篇
农学   549篇
基础科学   597篇
  984篇
综合类   5123篇
农作物   730篇
水产渔业   394篇
畜牧兽医   2064篇
园艺   750篇
植物保护   448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544篇
  2021年   536篇
  2020年   485篇
  2019年   469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517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503篇
  2013年   628篇
  2012年   905篇
  2011年   957篇
  2010年   871篇
  2009年   750篇
  2008年   807篇
  2007年   676篇
  2006年   563篇
  2005年   440篇
  2004年   352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转移因子与重组转移因子及其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因子是来自于免疫淋巴细胞的一类可透析小分子多肽,它能够将致敏淋巴细胞的免疫信息传递给未致敏的受体淋巴细胞。转移因子具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活性,特异性转移因子具有转移特异性细胞免疫的能力,非特异性转移因子具有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增强其免疫活性,并可诱导靶细胞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重组转移因子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转移因子基因,进行克隆和体外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制备而成,试验表明其具有增强细胞免疫活性的作用。转移因子和重组转移因子是一种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新型高效安全的生物药品,在临床上用于疾病的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本试验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为供试菌株,从26种中草药水提物中筛选出6种对两种镰刀菌有抑制效果的药物,通过不同的组方配伍,利用生长速率法检验不同组方对镰刀菌的抑制效果。试验显示:对串珠镰刀菌抑菌效果最强的为肉豆蔻-五味子两药配伍组,抑菌率为70.55%(P <0.05),比单药和三药配伍最优组分别高11%、17%。对禾谷镰刀菌抑菌作用最强的是肉豆蔻-诃子-石榴皮三药配伍组,抑菌率为77.91%(P <0.05),比两药配伍最优组高58%,较单药最优组提高90%;结果表明中草药提取物组方后可显著提高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3.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蛋氨酸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2.21±0.60)kg的9周龄健康雄性蓝狐10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6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蛋白质水平为30%的基础饲粮(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0(Ⅰ组)、0.2%(Ⅱ组)、0.4%(Ⅲ组)、0.6%(Ⅳ组)、0.8%(Ⅴ组)和1.0%(Ⅵ组)蛋氨酸的试验试粮。对照组(Ⅶ组)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2%的基础饲粮(适宜蛋白质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Ⅴ组与Ⅵ组的末重(第45天体重)极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1),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16~30天的平均日增重,Ⅳ组、Ⅴ组、Ⅵ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31~45天的平均日增重,Ⅴ组、Ⅵ组极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1),且Ⅴ组还显著高于Ⅵ组和对照组(P<0.05)。Ⅴ组、Ⅵ组的干物质排出量极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1),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Ⅲ组和Ⅳ组(P<0.05),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Ⅵ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的脂肪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和Ⅵ组的胱氨酸排出量极显著低于Ⅱ组、Ⅲ组和对照组(P<0.01);Ⅵ组的胱氨酸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对照组的胱氨酸消化率与Ⅴ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蛋氨酸添加水平的提高,蓝狐的蛋氨酸消化率相应增高,Ⅵ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Ⅴ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的总氮排出量显著低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Ⅴ组的氮沉积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本试验的各项测定指标,在蛋白质水平为30%的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0.8%的蛋氨酸即饲粮中蛋氨酸水平为1.14%时能够满足育成期蓝狐对蛋氨酸的需要量,此时蓝狐的生长性能、蛋白质消化率和氮沉积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4.
鬼针草与含羞草化感作用及其入侵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入侵植物鬼针草与含羞草根、茎、叶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从化感角度揭示外来植物的入侵机制。结果表明:1)鬼针草根、茎、叶浸提液随浓度升高显著抑制鬼针草和含羞草种子萌发,高浓度(0.04 g·mL-1)的叶浸提液使萌发率降低了67%~87%;高浓度(0.04 g·mL-1)的含羞草叶浸提液使其种子萌发率降低了21.7%,但对鬼针草种子萌发影响较小。2)鬼针草和含羞草根长随2种植物根、茎、叶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尤其是高浓度的叶浸提液有较强抑制效应。3)各浓度的鬼针草根、茎、叶浸提液均能降低含羞草茎长,高浓度的叶浸提液抑制效应最强;高浓度(0.04 g·mL-1)的含羞草茎和叶浸提液抑制鬼针草茎长,中等浓度(0.02~0.03 g·mL-1)的根和叶浸提液促进鬼针草茎长;含羞草各器官浸提液对其茎长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略有增强。4)鬼针草各器官浸提液(尤其叶浸提液)抑制自身根冠比,促进含羞草根冠比;含羞草各器官浸提液轻微降低自身根冠比,显著降低鬼针草根冠比。5)鬼针草对自身种子萌发率、根长及根冠比的化感强度大于鬼针草他感强度;鬼针草对含羞草茎长的化感强度大于其自感强度,也大于含羞草他感强度;含羞草对鬼针草根长及根冠比的化感强度大于其自感强度,也大于鬼针草他感强度。鬼针草主要通过抑制含羞草茎长,增强入侵性,而含羞草主要通过抑制鬼针草根的生长,增大竞争力。  相似文献   
75.
将冬小麦秸秆经微贮、氨化处理后进行饲喂肉牛增重育肥试验,对照牛喂自然干麦秸。48 头供试牛(每组16 头),试验结果为:喂微贮麦秸组头均日增重0.89kg,喂氨化麦秸组头均日增重0.84kg,对照组头均日增重0.57kg。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 0.01),两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 0.05)。将各组耗料(包括精料、粗料)、增重按市价进行效益分析,60 天试验期结束,微贮组平均每头获得114.00 元,氨化组平均每头获利63.13 元,对照组平均每头亏损14.36 元。冬小麦秸杆处理后饲喂肉牛效果明显。微贮法优于氨化法,成本低,易操作,饲喂效果好,在农区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6.
不同感染量REV对鸡免疫反应和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剂量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感染肉鸡和SPF鸡后,检测血液中T淋巴细胞对ConA的反应和NK细胞、细胞毒T细胞(CTL)的细胞毒性作用以及NDV抗体生成变化等,观察REV感染对机体非特异性、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高剂量还是低剂量REV感染均造成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抑制,而且高剂量比低剂量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更强,但对NK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的细胞杀伤活性却有升高趋势,在抗肿瘤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这种结果说明REV感染对机体的免疫抑制是有选择性的,且抑制程度与感染病毒量有关。  相似文献   
77.
为了掌握长春地区梅花鹿毕氏肠微孢子虫(Enterocytozoon bieneusi)的感染率及基因型种类的分布情况,探究其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源由,本研究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采集长春地区8个养殖场共计538份梅花鹿粪便样品进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型分析,经PCR鉴定,测序分析、序列拼接比对以及系统进化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长春地区梅花鹿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率为17.84%(96/538),不同养殖场的感染率为0~47.96%;研究共发现14种基因型(BEB6、EbpC、Ⅰ、JLD-Ⅲ、JLD-Ⅸ、JLD-ⅩⅤ、JLD-ⅩⅥ、JLD-ⅩⅦ、JLD-ⅩⅧ、JLD-ⅩⅨ、JLD-ⅩⅩ、JLD-ⅩⅪ、JLD-ⅩⅫ和JLD-ⅩⅩⅢ),其中BEB6为优势基因型。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选择MS1、MS3、MS4以及MS7位点对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样本进行多态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在96份阳性样品中,共有16份阳性分离株在至少2个位点同时扩增成功,形成10个多位点基因型(multilocus genotypes,MLGs),相同的基因型之间存在不同亚型,表明长春地区梅花鹿毕氏肠微孢子虫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长春地区梅花鹿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流行病情况及基因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不仅为梅花鹿毕氏肠微孢子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防控毕氏微孢子虫在人和动物间的传播提供基础数据,对保障公共卫生与健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8.
在鸡胚上接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M41、H120、HN99株)后6 d内,每天称量胚体和各自种蛋的重量,计算胚体/种蛋重量的比值(EE值)。EE值与未接种病毒的对照组鸡胚相比,计算出最小感染量,EE指数通过接种过IBV的鸡胚EE值和对照组EE值相比计算出来。结果表明,在接种M41株和HN99株后第4天EE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在接种H120株后第5天EE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可初步判定是被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这种方法可更快更有效的观察胚体损伤程度,尤其适用于需经传代才能看到矮小化现象的野毒株。  相似文献   
79.
妥曲珠利在鸡组织内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鸡单剂量喂服(50 mg/kg·d,100mg/kg·d,连服2 d)妥曲珠利后在肝脏、肾脏、肌肉组织中的残留量,以便制定妥曲珠利预混剂的休药期.用乙腈-乙酸乙酯(3/2,v/v)提取组织中的药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组织中妥曲珠利的浓度.试验结果表明,100mg/kg饲料添加妥曲珠利在鸡体内休药期为14 d,50 mg/kg时休药期为8 d.该结果与农业部制定的无公害食品饲养兽药使用准则中所规定的75~100 mg/kg鸡饮水妥曲珠利的休药期一致.  相似文献   
80.
为了解国产头孢噻呋钠的毒性,进行了小鼠的急性毒性及对鸡的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小鼠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LD50为1 673.02 mg/kg;鸡注射头孢噻呋钠21 d,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体征变化,各组间的体重变化无显著性差异;采食量、饮水量随鸡龄增加而增加,平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各阶段鸡的RBC、WBC分类记数(中性粒细胞/N、碱性粒细胞/B、酸性粒细胞/E、大单核细胞/M、淋巴细胞/L)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间血清生化值BUN、GPT、ALB也无显著性差异;各组脏器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该药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