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39篇
  免费   9552篇
  国内免费   6182篇
林业   6666篇
农学   3667篇
基础科学   3970篇
  7994篇
综合类   43581篇
农作物   6720篇
水产渔业   4448篇
畜牧兽医   12645篇
园艺   6689篇
植物保护   3593篇
  2025年   44篇
  2024年   1951篇
  2023年   2033篇
  2022年   3961篇
  2021年   3873篇
  2020年   3632篇
  2019年   3543篇
  2018年   2508篇
  2017年   4107篇
  2016年   2646篇
  2015年   4115篇
  2014年   4398篇
  2013年   5224篇
  2012年   7357篇
  2011年   7353篇
  2010年   6876篇
  2009年   6145篇
  2008年   6371篇
  2007年   5904篇
  2006年   4776篇
  2005年   3893篇
  2004年   2369篇
  2003年   1475篇
  2002年   1689篇
  2001年   1443篇
  2000年   1305篇
  1999年   478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7篇
  1961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32篇
  1955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解河南信阳黏虫的发生情况,本研究利用高空探照灯对2016年-2019年黏虫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及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2019年在河南信阳监测的黏虫成虫主要为东方黏虫(又称为黏虫)和劳氏黏虫,均一年发生5代,整个监测期间均出现多个高峰期。其中,东方黏虫以一代为主,占全年总诱虫量的54.62%~82.96%,并且大部分虫源向外迁出,少部分留在本地;劳氏黏虫以三代或四代为主,以留在本地或迁入为主,只有少数向外迁出。本研究为河南省信阳地区黏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2.
为了筛选出对蓝莓上黑腹果蝇雌蝇具有驱避效果的植物精油单组分化合物,本文采用Y形嗅觉仪,评价10种植物精油单组分化合物对该种雌果蝇的驱避效果,筛选出驱避效果最优的植物精油单组分化合物后进行不同体积的混配,测定其对黑腹果蝇雌蝇的驱避活性.结果表明:D-柠檬烯、香茅醛2种植物精油单组分化合物对黑腹果蝇雌蝇的驱避效果最佳,且在...  相似文献   
993.
草地贪夜蛾种群监测预报是指导防治的基础工作.在使用性信息素进行成虫种群监测过程中发现了劳氏黏虫、莴苣冬夜蛾和斜纹夜蛾3种非靶标鳞翅目昆虫.对诱捕到的3种非靶标鳞翅目昆虫的比例统计发现,劳氏黏虫最为常见,其次为莴苣冬夜蛾,二者占非靶标鳞翅目昆虫的98%以上,斜纹夜蛾数量较少.非靶标昆虫的比例与调查时期有关,5月至10月诱...  相似文献   
994.
番茄潜叶蛾Phthorimaea absoluta Meyrick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检疫性害虫。2017年8月入侵我国,现已扩散蔓延至我国多个省市,对露地和保护地鲜食番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在田间种植的番茄和马铃薯上,番茄潜叶蛾与同科的马铃薯块茎蛾常混合发生,且形态与取食为害特征相似,较容易混淆,给田间识别带来困难。本文详细描述和比较了番茄潜叶蛾和马铃薯块茎蛾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外部形态及幼虫为害症状。本文将为番茄潜叶蛾和马铃薯块茎蛾的准确识别及田间调查提供指导,还可为这两种害虫的精准测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5.
为探讨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和南亚实蝇Zeugodacus tau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及寄主植物对其种群的适合度。在室内观察记录瓜实蝇和南亚实蝇幼虫在黄瓜Cucumis sativus、丝瓜Luffa aegyptiaca和西葫芦Cucurbita pepo 3种寄主果实上的幼虫历期、蛹历期和存活率等生长发育参数,同时测定两种实蝇成虫在3个黄瓜品种‘A38翠玉’‘台湾大黄瓜’和‘唐山秋瓜’有无果皮两种状态下的产卵量。结果表明,瓜实蝇和南亚实蝇幼虫取食同种果实或同种实蝇取食不同寄主果实后幼虫的发育历期、化蛹率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取食西葫芦后,两种实蝇的蛹历期分别为12.30 d和12.77 d,均显著长于取食黄瓜和丝瓜。且南亚实蝇的羽化率为70.59%,显著高于瓜实蝇在3种寄主果实上的羽化率。不同品种黄瓜中,瓜实蝇偏向于选择‘A38翠玉’品种产卵,在果实完好和去果皮条件下日均产卵量分别达87.50粒和53.75粒,均显著高于南亚实蝇在3个黄瓜品种上的日均产卵量;南亚实蝇更偏好在去果皮的‘A38翠玉’果实上产卵,日均产卵量达44.25粒。对同一黄瓜品种,瓜实蝇在...  相似文献   
996.
小麦叶锈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小麦安全生产、依靠气流传播的真菌病害,近年来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为明确气象因子对小麦叶锈菌越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全国698个气象站点7月-8月最热10 d的日均温和平均日最高气温进行回归分析,对7月-8月0 cm平均地温、平均风速、平均降水量、平均日照时数和平均相对湿度进行空间插值,提取了93个小麦叶锈菌越夏调查点的气象数据,再与调查点小麦叶锈菌能否越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麦叶锈菌越夏与7月-8月最热10 d日均温和最热10 d平均日最高气温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其他气象因子相关性不显著(P> 0.05),结果为小麦叶锈病的越夏区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7.
为探索如何提高稻田除草剂使用效率, 实现除草剂减量使用, 本试验以30%苄嘧·丙草胺乳油为供试药剂, 以‘甬优1540’为供试水稻, 保持除草剂总量一致的前提下, 利用大田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 通过设置插秧前?插秧时?插秧后单次施用100%推荐剂量, 插秧前和插秧后各施用50%推荐剂量, 插秧前及苗期各施用50%推荐剂量, 以及不施用除草剂的6种处理, 研究不同施药次数及施药时间对稻田禾本科?阔叶类?莎草科三类杂草及其总草防除效果的影响?温室盆栽试验表明, 与其他处理相比, 采用30%苄嘧·丙草胺乳油于移秧后3 d施药50%推荐剂量及苗期再施50%推荐剂量的处理, 可使水稻移栽后24 d时的稗草?千金子和耳叶水苋发生量明显少于其他施药方式, 说明该施药方式对稻田杂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外, 大田试验表明, 采用上述同样的施药方式, 可使水稻在移栽后36 d时的分蘖在各处理中达到最大量, 为16.90万/667m2, 且杂草总发生量最少, 为17.00株/m2, 杂草株防效最高, 为84.17%?本研究表明, 30%苄嘧·丙草胺乳油在移秧后3 d施用50%推荐剂量, 及苗期再施50%推荐剂量, 对稻田杂草防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8.
伊犁州是新疆小麦条锈病重灾区, 对该地区开展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对2020年采自新疆伊犁4县的149份小麦条锈菌样品进行生理小种监测, 以期明确该地区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组成及毒性情况?结果表明, 共监测到28个生理小种, 其中CYR 33?Su 11-1?Su 11-12?CYR 32及CYR 34出现频率较高, 分别为14.09%, 12.75%, 8.05%, 8.05%和7.38%; 水源11类群为优势类群, 出现频率高达44.30%?对抗条锈病基因Yr1?YrA?Yr3?Yr6?YrSu?Yr9的毒性频率均大于70%, 表明这些基因在伊犁州抗性基本丧失?新疆伊犁州4县小麦条锈菌毒性多样性分析显示, Nei’s 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4, Shannon 信息指数为0.50, 表明伊犁州条锈菌毒性多样性水平较高, 毒性组成丰富; 小麦条锈菌毒性相似系数在0.92~1.00, 其中伊宁县和巩留县的样品遗传距离最近, 察布查尔县与其他3县样品遗传距离最远?因此, 新疆伊犁州地区抗锈育种应以抗CYR 33和Su 11-1为主, 兼顾抗Su 11-12?CYR 32和贵农22类群中其他类型?另外不同县区应合理进行抗病基因布局, 以期实现小麦条锈病的区域间联合防治?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南瓜曲叶病毒(squash leaf curl China virus, SLCCNV)是一种植物单链DNA病毒, 属于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在自然条件下该病毒可以侵染多种葫芦科作物, 如南瓜?甜瓜等?该病毒由烟粉虱进行持久性传播, 是影响瓜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2021年4月-5月, 安徽省太和县温室大棚中的南瓜叶片出现斑驳?皱缩?卷曲以及植株矮化等现象, 我们采集了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南瓜病叶样品以及烟粉虱虫体进行RT-PCR鉴定, 结合测序结果鉴定危害南瓜的病毒为SLCCNV?为了进一步明确安徽太和地区SLCCNV的系统进化特征, 我们测定了SLCCNV的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 CP)序列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结果表明安徽太和县所检测到的SLCCNV分离物与中国广东和海南地区的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 并且与越南?菲律宾?柬埔寨?泰国等一些国家的分离物处于同一个大分支, 存在较小的地域差异性, 而与印度和孟加拉国地区的分离物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处于不同的大分支?本研究是安徽省SLCCNV侵染南瓜的首次报道, 期望为该病害的预警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药用植物凭借其独特、显著的疗效而被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主要原材料,然而因其种植及加工过程不规范造成农药残留问题突出。本文对我国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现状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比了不同地区和国家有关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建设情况,提出了我国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的建议,以期加快我国药用植物农药登记和限量标准制修订,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促进中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