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2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293篇
林业   320篇
农学   164篇
基础科学   159篇
  471篇
综合类   2032篇
农作物   222篇
水产渔业   162篇
畜牧兽医   871篇
园艺   330篇
植物保护   202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研究共分离了976株细菌分离物,发现来自甘蔗根围的1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9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和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在PDA平板的对峙培养过程中不形成抑菌圈,但4d后可使上述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溶解。扫描电镜观察发现S9菌株在待测的立枯丝核菌表面形成了溶菌斑。S9菌株对立枯丝核菌的作用过程是通过吸附在病原真菌的菌丝上,并随菌丝生长而生长,而后产生溶菌物质消解菌丝体。液体共培养测定也证明了S9菌株具有上述作用。本研究还发现,S9菌株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真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鲜红毛壳菌(Chaetomium cupreum)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的生长没有影响。盆栽试验证明了S9菌株可有效地控制立枯丝核菌(R.solani)引起的番茄苗期病害。S9菌株与其它拮抗真菌混合具有促进防治植物病原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潜力。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温室土壤进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1)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温室设施栽培土壤普遍存在酸化现象,其中1号温室土壤酸化已接近蔬菜出现生理障碍的临界水平;(2)所调查温室中土壤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盐化现象,积盐分中阳离子以Ca^2+为主,而阴离子以SO4^2-和NO3^-为主;1号、4号温室盐化现象严重,其中4号棚中Cl^-含量出现异常,可能与长期施用的某种肥料有关。  相似文献   
23.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从土壤中分离获得的拮抗细菌BMY-1菌株对柑桔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atatum)、柑桔青霉病菌(Penicillium italicum)、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梨扩展青霉病菌(Penicillium expansum)、葡萄白腐病菌(Coniothyrium dlodiella)等6种水果产后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BMY-1菌株对苹果炭疽病菌(G.cingulata)和梨扩展青霉菌(P.expansum)的生长有较好的作用,抑菌率分别达48.43%和50.37%。采用液体共培养法观察到BMY-1菌株对病原真菌的菌丝有破坏作用,使苹果炭疽病菌菌丝扭曲和断裂,葡萄白腐病菌菌丝膨大畸形。对几种水果同时接种拮抗细菌BMY-1和病原真菌,BMY-1菌株对苹果炭疽病病斑和梨扩青病病斑扩展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能有效延迟葡萄白腐病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24.
以"肇东"紫花苜蓿干草为原料,采用磷酸盐缓冲溶液法提取苜蓿冰结构蛋白,研究了温度、pH值、NaCl及蔗糖浓度不同提取因素对苜蓿冰结构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冰结构蛋白溶液的冰晶体积小、数量多、形状不规则,具有很好的抗冻活性;对苜蓿冰洁构蛋白的功能性进行测定,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其溶解指数、持水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与泡沫稳定性都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其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先增加后降低、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呈现下降趋势;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其蛋白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逐渐增加,而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5.
为了探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适宜的覆膜种植方式,以马铃薯"克新1号"品种为材料,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露地平播(CK)、平作行上覆膜(PZHS)、双垄全膜覆盖沟播(QFM)、起垄覆膜膜侧播种(QLMC)四种不同覆膜方式和保水剂对旱作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施保水剂还是不施保水剂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的马铃薯叶片Pn、Gs、Tr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块茎形成期达到最高值,Ci则呈逐渐降低的变化;QLMC、QFM、PZHS三种覆膜方式的马铃薯叶片Pn、Gs、Tr均显著高于CK,Pn较CK分别增加4.5μmol·m~(-2)·s~(-1)、2.6μmol·m~(-2)·s~(-1)、1.2μmol·m~(-2)·s~(-1),三种覆膜Gs较CK分别增加3.14 mmol·m~(-2)·s~(-1)、2.56 mmol·m~(-2)·s~(-1)、1.63 mmol·m-2s-1,Tr较CK分别增加0.31 mol·m~(-2)·s~(-1)、0.21 mol·m~(-2)·s~(-1)、0.09 mol·m~(-2)·s~(-1),Ci与之相反,三种覆膜方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且表现为PZHSQFMQLMC,较CK分别低9.92μmol·mol-1、21.23μmol·mol-1、30.31μmol·mol-1;三种覆膜方式的马铃薯产量均高于对照,且均表现为QLMCQFMPZHS,分别较对照增产35.96%、15.99%、15.68%,其中QLMC与CK和PZHS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同种覆膜方式下,施保水剂较未施保水剂的产量及叶片Pn、Gs、Tr高,但Ci则是未施保水剂的高于施保水剂的。综合分析覆膜方式与马铃薯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关系,笔者认为,起垄覆膜膜侧播种可作为内蒙古阴山北麓旱作地区马铃薯覆膜种植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26.
以3个结球白菜品种新早56、新乡小包、北京小杂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模拟田间试验,人为设置4个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大白菜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白菜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逐渐下降,光合速率高低顺序表现为新早56>新乡小包>北京小杂,而胞间CO2浓度则品种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在水分胁迫下非气孔因素是导致白菜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说明新早56的抗旱性强于新乡小包和北京小杂。  相似文献   
27.
本试验按单剂量口服的方法对健康蛋鸡进行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替米考星溶液中主要组分替米考星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利用HPLC方法分析不同时间点试验鸡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药物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替米考星溶液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48)分别为(16.947±0.624)μg/mL.h和(16.020±0.631)μg/mL.h,没有显著差异;二者AUC0-48比值为1.058,Cmax分别为(0.759±0.012)μg/mL和(0.764±0.012)μg/mL,比值为0.993;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替米考星溶液的t1/2β、C l(s)、t1/2 Ka和V/F(c)均没有显著差异;二者的tmax分别为(1.211±0.036)h和(1.030±0.063)h虽然有显著差异,但并不能以此说明二者生物学的非等效性。试验结果说明,单剂量口服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替米考星溶液后,替米考星被迅速吸收,消退缓慢,依据生物等效性的重要评判指标,得出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替米考星溶液在治疗中可以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28.
为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绵羊弓形虫病的感染情况以及感染弓形虫病与绵羊流产的关系,对阿勒泰地区6县1市的绵羊随机采集血清共565份,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了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阿勒泰地区各县(市)绵羊均有弓形虫感染,感染率高低不一,平均感染率为6.5%;在有流产史的绵羊中发现存在布鲁菌和弓形虫双重感染的情况,提示在预防和治疗绵羊流产时,除了要考虑布鲁菌感染的因素以外,还应考虑弓形虫感染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29.
对优质肉鸡肉品质利用候选基因遗传标记在基因水平上进行研究,找到对优质鸡肉品质性状有较大影响的几个基因,获得更符合市场需要,更能满足人们对鸡肉品质需求的优质肉鸡,是当前禽育种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肌苷酸是鸡肉质鲜味特性的主要物质基础,感官试验结果表明,肌苷酸的鲜味呈味作用显著,肉品IMP含量的差异会对肉品总体风味产生一定作用,作用大小与肌苷酸和谷氨酸钠等其它风味物的协同作用有关,因此影响肌苷酸生成的各种基因都是潜在的候选基因。腺苷一磷酸脱氨酶(AMPD1)、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ADSL)、次黄嘌呤核苷酸环水解酶(ATIC)等3种酶是产生肌苷酸过程中3个重要的酶。作者对以上3种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以期为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拟初步了解中原地区近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变异情况。对2011—2012年间从河南及周边省份发病猪场分离的8株PRRSV毒株Nsp2基因变异区进行RT-PCR扩增,同时对主要结构蛋白GP5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登录的中国历年来流行的PRRSV代表毒株的GP5蛋白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对主要氨基酸基序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2年在中原地区分离的8株PRRSV分离株均为Nsp2缺失变异株,GP5基因与2006年中国高致病PRRSV代表毒株JXA1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