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林业   29篇
  4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殊砂根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形态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系统地对珠砂根物候、生长发育过程,器官分化及形成、种实特性、适宜生长环境等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观测和研究;对殊砂根叶、果等形态变异进行了观测,并根据形态特征进行了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32.
为明确林下套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对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 Hemsl.)林土壤物理性质及肥力的作用,选取杜英套种多花黄精复合林和杜英纯林两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2018和2019年各林分土壤剖面样品检测,分析5~10和15~2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林分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与2018年比,2019年杜英多花黄精复合林与杜英纯林间不同土层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含水量变化的差值均逐渐缩小,分别缩小81.66~124.48、56.69~143.45、10.29~26.17 g/kg;与杜英纯林相比,杜英多花黄精复合林可有效提高5~10 cm土层全磷、速效钾含量以及pH值,分别提高0.001~0.042 g/kg、19.992~23.655 mg/kg、0.09~0.13。杜英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有显著影响,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性质,有利于提高林地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3.
朱砂根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朱砂根盆栽育苗和大田育苗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结果表明:盆栽育苗以腐殖土 红壤土(1∶1混合)或泥炭土 红壤土(1∶1混合)作为营养土,在后期水肥管理过程中采取每隔15~20 d追施1次腐熟饼肥、适时浇水、近天然状态下透光度30%的简易设施育苗等培育、管理措施,可以达到1 a生形成花枝、2 a生开始开花结实且花果保全充分、观赏价值高的目的。大田育苗则以选择透光度30%~40%、土壤肥力和结构良好的林地作为育苗地,采取直播方法育苗,在4月底至9月底的生长季进行大田移栽培育,适时、适量施肥、浇水,是朱砂根经济、高效的培育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4.
多效唑对雀舌黄杨生长的矮化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的浓度低于1.8mg/kg时对雀舌黄杨矮化作用极不明显;喷酒多效唑的浓度高于666mg/kg对雀舌黄杨的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5.
对虎舌红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较系统地观测,发现虎舌红天然群体中除常见的叶色和叶片上凸起的绒毛均呈红色的类型外,还存在着叶片呈绿色、叶片上凸起的绒毛呈白色的特殊变异类型.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其种内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此外,红色类型与绿色类型在DNA水平上存在着可资鉴别的特异谱带.研究可为虎舌红新品种的开发及优良观赏品系的选育提供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36.
以平卧菊三七茎段为外植体,对其进行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增殖培养MS+6-BA 0.5~1.0 mg/L+NAA 0.1 mg/L,增殖倍数可达4以上。生根培养1/2 MS+NAA 0.1~0.5 mg/L,生根率99%以上。掺15%河沙的红壤土作为栽培基质,生根苗移栽30 d后,苗高4 cm以上,成活率98%以上。  相似文献   
37.
为进一步探索防除水直播稻田杂草的有效药剂,减少杂草对水直播稻的为害,进行了不同除草剂及其不同处理方式对杂草化除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5%吡嘧磺隆·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和30%苄嘧磺隆·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对杂草的防效较好,可有效控制单子叶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是较为理想的水直播稻田除草剂。  相似文献   
38.
江西省油茶主产区土壤理化性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江西省油茶主产区近年新造林地与自然林分的土壤理化状况,结果表明:油茶林地地貌类型分布主要集中在中丘、高丘和山地;油茶林地土壤类型主要是红壤,土层较厚,层次不清、腐殖质少、块状结构、质地较粘;山地养分一般高于丘陵,丘陵高于岗地,平原人为耕作影响养分含量较高。N、K、pH值和代换性盐基随海拔增高呈升高趋势,P变化不明显;土壤养分差异比较大,大部分养分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约10倍。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均比较低,尤其是P,其次是N、K,盐基代换量也比较低,林地的保水保肥能力差。  相似文献   
39.
综述近年来油茶花药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总结影响油茶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克服这些困难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0.
闽楠天然林与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闽楠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和力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闽楠天然林木材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分别为0.721 g.cm-3和0.680 g.cm-3,人工林木材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分别为0.572 g.cm-3和0.535 g.cm-3,闽楠天然林木材密度大于人工林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但人工林木材密度变异系数却小于天然林。闽楠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气干状态下体积干缩率分别为4.935%和6.439%,全干状态下分别为9.330%和11.376%,闽楠人工林木材的尺寸稳定性稍差于天然林,但从木材的差异干缩来看,闽楠天然林和人工林相近,分别为1.75和1.76。闽楠天然林木材端面、径面和弦面硬度分别为7 583 N、6 183 N和6 625 N,稍大于人工林,但差异不显著。闽楠天然林与人工林旋切板背面裂隙率分别为53%和67%,单板厚度的偏差人工林和天然林分别为0.08mm和0.09 mm。由此可知,发展闽楠人工林可以得到质量与闽楠天然林相近的板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